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宣钦

作品数:54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1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活性
  • 15篇大豆
  • 8篇肿瘤
  • 8篇胁迫
  • 8篇黑大豆
  • 7篇耐药
  • 7篇抗流感
  • 6篇细胞
  • 6篇流感
  • 6篇活性研究
  • 5篇蛋白
  • 5篇药物
  • 5篇幼苗
  • 5篇肿瘤活性
  • 5篇萜类
  • 5篇瘤活性
  • 5篇流感病毒
  • 5篇抗肿瘤
  • 5篇抗肿瘤活性
  • 5篇二萜

机构

  • 47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陈宣钦
  • 24篇李蓉涛
  • 20篇刘丹
  • 20篇李洪梅
  • 14篇李昆志
  • 11篇陈丽梅
  • 7篇张治军
  • 5篇徐慧妮
  • 5篇於丙军
  • 4篇王闻闻
  • 3篇刘友良
  • 3篇钟金栋
  • 3篇王平
  • 3篇张乐
  • 3篇谢凯
  • 2篇陈东杰
  • 2篇陈奇
  • 2篇钱绍方
  • 2篇严金平
  • 2篇杨涛

传媒

  • 5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大豆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草药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醛脱氢酶基因家族被引量:2
2013年
醛是一类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毒性物质,在生物体中主要由膜脂过氧化、氨基酸氧化和蛋白质糖基化产生。醛脱氢酶基因(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编码一类将醛脱氢氧化为相应羧基酸的酶,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均有发现。由于ALDH能够清除毒性醛类物质,其在人体和酵母细胞中已经被详细研究。ALDH基因可划分24个家族,植物中的ALDH基因家族包括ALDH2、ALDH3、ALDH5、ALDH6、ALDH7、ALDH10、ALDH11、ALDH12、ALDH18、ALDH19、ALDH21、ALDH22、ALDH23和ALDH24,有必要对植物中ALDH基因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张乐陈宣钦李昆志
关键词:ALDH基因家族植物
镁离子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铝胁迫下镁离子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中的应用;用铝敏感大豆SB、耐铝型大豆RB,采用不同铝浓度梯度的AlCl<Sub>3</Sub>胁迫及添加镁离子处理,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参数及质膜H<Sup>+</...
李昆志吴远双陈东杰王平陈宣钦陈丽梅
文献传递
一种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化学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对该钌配合物的光动力抗肿瘤活性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不仅能很好的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性,还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抗肿瘤活性。
李蓉涛马秀蓉叶瑞绒刘丹陈宣钦李洪梅卢俊健谢凯杨培鑫
文献传递
雷公藤茎中的二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MPLC)、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松香烷型二萜wiltriptobenzene(1)和19个已知的二萜,包括雷藤二萜醌H(2)、triptoquinone B(3)、hinokione(4)、雷酚萜(5)、triptonediol(6)、triptobenzene A(7)、wilforol F(8)、triptobenzene B(9)、abietatrien-3β-ol(10)、triptobenzene S(11)、hypoglicin B(12)、triregelin H(13)、雷酚内酯(14)、雷酚新内酯(15)、16α-hydroxy-19,20-epoxy-19R*-methoxy-kaurane(16)、16α-hydroxy-19,20-epoxy-20R*-ethoxy-kaurane(17)、16α-hydroxy-19,20-epoxy-19R*-ethoxy-kaurane(18)、fischericin D(19)和ent-pimara-8(14),15-diene-19-ol(20)。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与文献对比核磁共振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10、19和20首次报道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的模型中,评价了化合物1~20的体外抗炎活性;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1~20的体外抗人体宫颈癌(Hela)细胞株活性。化合物2、3和20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半数抑制NO生成的IC50值分别为2.01、1.70和1.77μmol/L。化合物11具有微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18.41μmol/L。
周晓琼饶凯瑞陈宣钦
关键词:雷公藤二萜抗炎活性
一种雷公藤甲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公藤甲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雷公藤甲素衍生物技术领域。雷公藤甲素具有多重细胞毒性,本发明通过对雷公藤甲素进行结构修饰,降低其细胞毒性的同时使其具有体外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本发明提供的雷公藤甲素衍...
李蓉涛蒋娜全丽秋刘丹李洪梅陈宣钦叶瑞绒张治军
广藿香醇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广藿香醇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应用,通过浸泡提取、硅胶柱层析粗分、硅胶柱层析细分、液相纯化获得两种广藿香醇型倍半萜化合物,两种广藿香醇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达菲耐药H1N1流感病毒的活性,可在制备治疗达菲耐药H1...
李蓉涛李洪梅全丽秋陈清和刘丹陈宣钦张治军
文献传递
丹波黑大豆GmbHLH30转录因子耐铝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铝毒是酸性土壤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前期研究发现,铝胁迫下,耐铝型丹波黑大豆SSH(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cDNA文库中bHLH30转录因子基因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与丹波黑大豆耐铝性相关。克隆GmbHLH30基因,构建GmbHLH30植物表达载体pK2-35S-GmbHLH30,并在烟草中过量表达获得转GmbHLH30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在铝胁迫下,转GmbHLH30的转基因烟草相对根伸长率比野生型烟草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高,H2O2水平低。表明GmbHLH30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增强植物的耐铝能力,暗示GmbHLH30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耐铝特性。
宋倩钱绍方陈宣钦陈丽梅李昆志
关键词:黑大豆铝胁迫转基因烟草
新类型、新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
<正>现代新药的发展已不仅依赖于化学研究,而更注重于生物学的新发现,新药靶点的出现对创新药物的研制有着重要的启迪。植物毒素是具有特异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天然活性物质,为有价值的药物或药物导向化合物,在探讨毒理药理机制、疾病病...
李蓉涛陈宣钦李洪梅刘丹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及其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C-6/C-3/C-6骨架的二次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异黄酮与黄酮类物质具有相似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天然的绝大部分异黄酮分布在豆科植物中,目前在大豆中已经发现了超过12个异黄酮(苷)。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的酶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和异黄酮合酶(IFS)。总结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合成途径,着重综述了CHI、CHS、IFS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及异黄酮的代谢工程研究。
陈宣钦张乐徐慧妮陈丽梅李昆志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CHICHSIFS代谢工程
外源绿原酸缓解黑大豆SB铝毒害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该文研究了外源绿原酸(CGA)对Al胁迫下铝敏感型黑大豆SB根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根中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外源CGA缓解SB根铝毒害的效果及分子机理。以不同浓度Al和CGA处理SB,筛选出CGA缓解Al毒害的最佳浓度,测定Al含量、抗氧化系统酶活性、14-3-3蛋白与H^+-ATP酶的表达、H^+泵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GA能缓解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伸长抑制,并促进侧根数目增加,而高浓度CGA的缓解效果下降;0.01 g·L^(-1) CGA使Al胁迫下SB根尖Al含量与MDA含量下降,促进根系柠檬酸的分泌。RTPCR和Western Bloting分析表明0.01 g·L^(-1) CGA促进Al胁迫下SB根中14-3-3b、14-3-3m、14-3-3k和GHA2基因(质膜H^+-ATP酶)的表达,抑制MATE基因的表达。同时,0.01 g·L^(-1) CGA能促进Al胁迫下质膜H^+-ATP酶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其与14-3-3蛋白结合,且能提高质膜H^+-ATP酶和H^+泵活性。因此推测外源CGA可能通过增加侧根数,增强14-3-3蛋白和质膜H^+-ATP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和互作,弥补Al胁迫下MATE表达的抑制,增加柠檬酸的分泌,增强SB对铝毒害的耐受性。
江晓洁李芳王闻闻陈宣钦
关键词:绿原酸柠檬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