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恩

作品数:62 被引量:16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数值模拟
  • 22篇值模拟
  • 10篇潮汐
  • 7篇数值模拟研究
  • 7篇环流
  • 6篇台风
  • 6篇同化
  • 6篇海域
  • 5篇水交换
  • 5篇吕宋
  • 5篇吕宋海峡
  • 4篇跃层
  • 4篇同化方法
  • 4篇年代际
  • 4篇年代际变化
  • 4篇热盐环流
  • 4篇内潮
  • 4篇近海
  • 4篇海流
  • 4篇分辨率

机构

  • 61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 1篇福建省海洋预...

作者

  • 62篇陈学恩
  • 13篇吴德星
  • 6篇于华明
  • 6篇牟林
  • 6篇赵健
  • 4篇郑沛楠
  • 4篇陈金瑞
  • 3篇鲍献文
  • 3篇高山红
  • 3篇李欢
  • 3篇堵盘军
  • 3篇宋军
  • 3篇林霄沛
  • 3篇王永明
  • 3篇展鹏
  • 3篇刘祥宇
  • 3篇丁芮
  • 2篇张洪欣
  • 2篇宋丹
  • 2篇李琰

传媒

  • 23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第一届中国大...
  • 5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季舟山外海定点实测海流资料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月5日在舟山海域获取的东海海域海床基定点(122.998°E,30.013°N)海流调查资料,应用调和分析与低通滤波方法,将海流分解为周期性的潮流分量与余流分量。对潮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个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局地坐标系,基于此坐标系着重分析了该海域余流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站位垂向各层的潮流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流,M2、S2分潮潮流椭圆长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各层表现出一定的旋转流特点,往复流特征并不显著。K1、O1分潮潮流椭圆主轴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往复流特征显著。该站点的定常余流表现出明显的"上进下出"垂向空间结构。上层流速方向与中下层基本反向,明显呈现出两个不同流系的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余流主轴呈西南-东北走向,大致与等深线走向一致。对逐时余流分析表明,该站点近表层余流以西南向为主,中下层水域则以东北向流动为主,应处于浙闽沿岸流与台湾暖流的交汇地带,西南向余流与浙闽沿岸流对应,而东北向余流则与台湾暖流对应。风对沿主轴方向余流的影响比垂直于主轴的余流显著。
费岳军史军强堵盘军陈学恩
关键词:舟山海域浮标海流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Ⅱ.热盐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最新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对控制试验(control run)下热盐环流(THC)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年代际变率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1)THC年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4 a,年代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24 a,THC的年代际振荡信号最强,是第一主成分。(2)THC的年代际振荡机制为:首先从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强度最小开始,由于MOC强度处于较弱状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偏少,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出现负异常,持续5 a之后,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此时副极地流环中心(北大西洋)的表层海水变冷,密度增加,海表面下降,产生从副极地流环边缘指向副极地流环的中心的压强梯度力,根据地转平衡关系,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上层海洋会出现一个气旋式的环流异常(副极地流环得到加强),北大西洋暖流(NAC)同时得到加强。在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的3 a之后,副极地流环和NAC达到最强。由此,作为NAC延伸的法鲁海峡入流水增强,更多的高盐法鲁海峡入流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使GIN海域层结稳定性减弱。1 a后,GIN海域深层对流增强,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增加。在GIN海域深层对流达到最强的3 a之后,MOC强度达到最大。整个状态翻转过程完成的时间大约为12 a,THC年代际振荡的整个周期大约是24 a。
牟林陈学恩宋军姜晓轶李欢李琰
关键词:热盐环流年代际变率北大西洋涛动
东海区风场降尺度模拟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中尺度WRF模式,采用NCEP FNL最终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以2009年为例,对中国东海区风场进行了动力降尺度研究,旨在检验WRF模式长期积分的动力降尺度能力,并考察动力降尺度方法在东海区的适用情况,为东海区多年时间尺度的风场降尺度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不同积分方式模拟的风场均能较好地描述东海区风场的季节变化,且整体在冬季的模拟,要优于夏季的模拟。5DAY试验模拟效果最优,其他两组试验稍差。说明每5 d更新一次初始场的积分方式能够最好地描述东海区风场。每10 d更新一次初始场比起1 a连续积分模拟效果并无优势,连续长期积分模拟虽会导致系统误差累积,但定期更新初始场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有效改善东海区风场的模拟效果。对于加入谱逼近方案的3种积分方式模拟的风场,每10 d更新一次初始场的试验对加入谱逼近方案响应最为明显。但就总体试验效果,5DAYS试验模拟效果仍然是最好的。加入谱逼近方案使得1 a连续积分这种积分方式模拟效果变差。由此说明,加入谱逼近方案后,采用5 d更新一次初始场的方式驱动,每次积分时间较短,初始场的作用还较强,故其改善效果不如10 d更新一次初始场;对于1 a连续积分,谱逼近方案使得初始场的改变导致了连续积分的误差积累增大。
刘祥宇陈学恩张洪欣
关键词:WRF模式降尺度
东海区台风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采用分辨率为1°×1°的NCEP 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应用 WRF3.4 版模式研究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以及边界层方案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对东海区14 个台风路径与强度模拟的敏感性,并比...
刘祥陈学恩
关键词:WRF模式台风边界层方案
黑潮的涡分辨率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利用涡分辨率的HYCOM模式,以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79—1993)为驱动场,并采用单向数值嵌套的方式对黑潮流域进行数值模拟,成功模拟了黑潮流域的高分辨率流场特征。模拟结果显示:黑潮路径符合前人对黑潮的认识;在地形和流量的共同作用下,黑潮对吕宋海峡的入侵呈现多平衡态的特征;日本以南的黑潮路径发生多种时间尺度的摆动(从季节内到年际)。黑潮在PN断面上流速跟同期观测十分相符,流轴集中在陆架破折处,季节变化较弱。台湾岛以东黑潮,东海黑潮以及吐噶喇海峡黑潮的流量符合对应时期观测,并且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
赵健吴德星陈学恩牟林
关键词:黑潮HYCOM
台风外围下沉区大气波导成因的数值研究
受台风"鹿莎"影响,处在其西侧外围下沉区域的南京地区于2002年8月31日出现了一次大气波导过程,利用大气中尺度模式WRF对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WRF数值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波导的演变过程,即波导在31日傍晚开始...
刘桂艳高山红王永明陈学恩
关键词:台风大气波导逆温湿度梯度
文献传递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Ⅲ.北大西洋海气要素对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牟林陈学恩宋军李欢李琰姜晓轶李海陈幸荣
关键词:热盐环流年代际变率海气耦合模式
内潮对吕宋海峡地转流动力计算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2008年8~9月份吕宋海峡121°E断面上19.5°N^21°N之间4个连续站的CTD资料,讨论了内潮引起的温、盐剖面扰动对地转流诊断计算的影响,指出:在吕宋海峡,内潮引起的温、盐剖面扰动对地转流诊断计算的干扰不可忽略。因此,地转流诊断计算必须剔除温、盐剖面中的"内潮噪声"。另外,本文根据4个连续站时间平均后的温、盐剖面,通过动力计算法得到了吕宋海峡121°E断面上的地转流场,得出结论如下:吕宋海峡地转流速度较大部分多位于350 m以浅,流速最大值出现在表层;黑潮入侵南海主要发生于19.8°N^21°N的上层;在19.5°N^21°N之间,50~1 700 m深度范围内,海水体积通量呈现"上进下出"的垂向结构,350 m以浅为入流,流量约为2.6 Sv(1 Sv=1×106m3.s-1),350 m以深为出流,流量约为3.1 Sv。同期观测所得121°E断面上的盐度分布验证了本文所得地转流场的合理性。
高坤陈学恩于华明张舒文
关键词:吕宋海峡地转流内潮
原始热通量资料的海陆分布对近海SST模拟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对于海洋数值模式用以计算海表温度(SST)的热通量资料,本文在插值的过程中引入了1个权重因子f,以探讨由于原始资料和数值模式的分辨率以及相应的海陆分布的不同所导致的近海SST模拟误差。对于原始资料中坐标位于海洋的点,f_O=1.0;而对于坐标位于陆地的点,f_L~[0,1]。数值实验对比了渤海和北黄海的原始数据插值结果和SST模拟结果。通过对比数值模式和原始资料的海陆分布,发现在模拟海区有相当多的模式水点被原始资料的陆点半围绕,在这些点上的插值结果受f_L的取值影响较大。本文的对比数值实验表明,当f_L分别取0.5和1.0时,对SST的模拟差异在部分海域达到了O(0.1℃)的量级,与数值模式本身的误差量级相当,是海洋数值研究中应当给予重视的误差因素。
宋丹Thomas Pohlmann陈学恩
关键词:海陆分布海表温度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情景下大西洋温盐环流的演变被引量:4
2007年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CO2为主)引起的温盐环流演变在未来气候系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利用基于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而最新发展的气候模式(ECHAM5/MPIOM),对3种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假设(B1,A1B,A2)进行了可靠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就大西洋温盐环流和北大西洋深层水形成的变化,以及北大西洋不同海区的温盐环流对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响应,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到21世纪末,在3种CO2排放情景下,温盐环流强度分别减弱了4Sv(1Sv=106m3/s)、5.1Sv、5.2Sv,大体相当于减弱了20%、25%、25.1%.由于全球变暖引起副极地海区表层海水变暖变淡,拉不拉多海(LabradorSea)和丹麦海峡(DenmarkStrait)以南区域的深层对流有所减弱.而在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Sea)的情况相反,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增强,通过法鲁海峡(Faro-BankChannel)进入GIN海域的高盐水增加,导致GIN海域上层盐度(密度)增加,进而深层对流加强.在A1B情景下,由于全球变暖北大西洋的深层水生成率从16.2Sv降到了12.9Sv.
牟林吴德星周刚陈学恩马超
关键词:温盐环流温室气体深层水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