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陈士军朱卫民
- 关键词:药物疗法
-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19例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5年中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淋巴瘤1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多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有效,并不影响恶性血液病治疗的转归。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并不少见,在恶性血液病治疗完全缓解后出现的不明原因发热,仍应高度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 朱卫民田陪军陈士军邓蕾叶荫棠
- 关键词:血液肿瘤结核
- 医用防堵塞结肠梗阻减压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医用防堵塞结肠梗阻减压引流管。包含内引流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引流管穿过外套管并能在外套管内移动,所述内引流管一侧包含多个侧孔,侧孔直径小于内引流管内经,内引流管一侧为引流口,所述外套管上包含...
- 贺永锋马卫平杨小翠张健涛陈士军肖翔刘华高原高静邹强刘晓
- 文献传递
- 硼替佐米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同时予以硼替佐米辅助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 8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25%,较好缓解率为63.75%,CR+n CR为56.25%。初治患者总有效率为91.81%,较好缓解率为75.41%,CR+n CR为68.85%;复治患者总反应率为68.42%,较好缓解率为26.32%,CR+n CR为15.79%,初治与复治总有效率、较好缓解率、CR+n CR等各项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治组优于复发难治组。生存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位OS为128.5周(9~248周),中位PFS为110.5周(4~217周);各个分组的OS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的PFS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异常、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等。结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在初治和复发难治的MM患者当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初治组患者的较好缓解率高于复发难治组患者,初治组比复发难治组的PFS长,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异常、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多数可以耐受。
- 田培军王晓军陈士军陈芳朱卫民周雪宦敏闫小英
-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 白血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了解白血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及对白血病缓解率的影响。方法:对14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白血病患者合并结核病,患病率为13%,临床表现不典型,PPD试验、结核抗体检查、痰菌检查多为阴性,11例均进行了抗痨治疗,9例获得完全缓解。讨论:白血病合并结核病时积极抗结核治疗,不影响白血病的缓解率。
- 田培军朱卫民陈士军邓蕾王晓军
- 关键词:白血病结核抗痨治疗
- 老年白血病21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6年首诊误诊的21例老年白血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白血病早期临床特点不典型,且误诊率高,本文误诊率为36.8%。结论:老年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误诊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及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有关。
- 田培军朱卫民邓蕾陈士军王晓军闫小英杨景
- 关键词:白血病老年人误诊冠状动脉疾病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17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HF)、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L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及炎症因子(RHF、CRP及IL-17)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2组IgA、IgM、IgG、ESR、Scr、24h尿蛋白定量、RHF、CRP、IL-17显著降低,C3、C4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时IgA、IgM、IgG、ESR、Scr、24h尿蛋白定量、RHF、CRP、IL-17显著低于对照组,C3、C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LN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下调RHF、CRP、IL-17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陈士军张晓艳罗田王凯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环磷酰胺泼尼松血清肌酐
-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半量预激方案对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半量预激方案对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择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选择柔红霉素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结果:化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溃疡、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至今,治疗组的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
- 田培军王晓军陈士军陈芳朱卫民周雪宦敏闫小英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老年人
-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到2014年6月选择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O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6月,观察与记录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等。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78.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等毒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分别为(22.34±2.11)月和(33.14±3.19)月,而对照组分别为16.23±1.98个月和24.45±3.15个月,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都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等毒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能提高治疗总体疗效与总体生存期,应用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田培军王晓军陈士军陈芳朱卫民周雪宦敏闫小英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生存期毒副反应
- 常见血液病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常见血液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总结161例常见血液病患者血清LDH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M A)32例(1 562±540)U/L,溶血性贫血(HA)15例(714±656)U/L,缺铁性贫血(IDA)20例(126±61)U/L,再生障碍性贫血(AA)8例(344±95)U/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5例(156±108)U/L,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4例(1 783±574)U/L,急性白血病(AL)23例(540±505)U/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22例(186±112)U/L,淋巴瘤(NHL)12例(192±132)U/L。结论:M A、HA患者LDH比值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IDA、ITP、AA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LDH含量可作为血液病肿瘤负荷及疗效判定指标之一。
- 朱卫民田陪军陈士军邓蕾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