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朝
-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压监测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观察组在有创颅内压监测下应用甘露醇治疗,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分别为(148.6±14.3)mm Hg和(168.9±17.6)mm H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对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可以根据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的剂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王楷袁士翔陈东朝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甘露醇疗效
- 一种新颖的三维人脑图谱数据库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三维人脑图谱数据库.这个系统不仅具有人脑解剖图谱.还可进行图谱、资料更正,生理靶点选择.有关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的数据等功能。
- 许建平汪业汉陈东朝董万龙方廷建马丽丽王亚雄陈刚
- 关键词:计算机
- 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腰大池引流对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应用万古霉素脑室内注射并腰大池引流对术后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术后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采用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显著异常,治疗2~3d后逐渐恢复,5—7d基本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或P〈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行方法。
- 袁士翔王楷陈东朝
- 关键词:万古霉素脑室内注射腰大池引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颅内感染
- 帕金森氏病第二次对侧手术脑内有效靶点的选择被引量:23
- 1993年
- 在总结608例帕金森氏病患者行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时,其中55例针对对侧施行了第二次手术。对侧以 Vim 核为主39例.以苍白球内侧部为主5例.以 Forel—H 为主11例。从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认为如选择 Forel—H 为对侧手术靶点,则术后几乎不产生精神障碍、说话困难、吞咽障碍.而临床症状改善,并提出再次手术的适应证。
- 汪业汉许建平成良正付先明陈东朝
- 关键词:靶点震颤性麻痹立体定向术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602例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介绍作者在18年中共对602例震颤麻痹等锥体外系疾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经验。557例震颤麻痹用术有效率由早期82.3%上升达95%~98%.并发症由15.7%降至5%以下,死亡率由1.08%降至0.25%,并对新近采用γ-刀治疗震颤麻痹作了初步报导。
- 吴声伶吴鸿勋陈东朝梁军潮肖安平易声禹
- 关键词:立体定向手术锥体外系疾病震颤麻痹Γ-刀
- 脑室—大脑纵裂分流术
- 1990年
- 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及丘脑肿瘤患者多数伴有梗阻性脑积水,在定向活检时还必须解决脑脊液通道问题,常规解决办法是在行定向活检术的前后行侧室枕大池分流术;能否将此两次手术简化为一次?作者设计出侧脑室大脑纵裂分流术,自1988年10月起共施此类手术7例(包括2例引流囊液者),现小结如下:
- 成良正陈东朝许建平
- 关键词:分流术大脑纵裂脑室内梗阻性脑积水丘脑肿瘤环池
- 松果体区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 1996年
- 使用立体定向伽玛刀(γ-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33例,肿瘤直径(X+Y+Z/3)10.0~45.5mm,平均23.5mm.体积0.443cm^3~35.4cm^3,平均12.1cm^3.肿瘤边缘剂量14~20Gy,平均15.2±1.7Gy.中心剂量25.0~42.8Gy,平均37.5±6.9Gy.影像定位仪为1.5TMRI.随访3~12个月.初步结果表明: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9个月后肿瘤生长控制率,即治疗有效率为96.2%,显效率9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γ-刀可作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梁军潮吴鸿勋吴声伶陈东朝肖安平刘德平
- 关键词:松果体区肿瘤伽玛刀并发症Γ-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 立体定向手术中的脑室造影术
- 1990年
- CT的出现已取代了多数气脑和脑室造影术,但在立体定向手术中为了清晰地显示前、后连合,脑室或气脑造影仍优于CT。我所已施行立体定向手术800余例,1984年以前多采用气脑造影,1985年后多数改用脑室造影,后又应用定向脑室穿刺造影。
- 成良正陈东朝刘顶新
- 关键词:立体定向手术造影术手术时间侧脑室前角立体定向术
- 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546例行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n=60)和未颅内感染组(n=486)。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组术前格拉斯哥评分(<8、≥8分)、开放性损伤(是、否)、手术时间(≤4、>4h)、颅后窝手术(是、否)、术中置入材料(是、否)、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是、否)、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7、<7d)、术后空腹血糖(<7、≥7 mmol·L-1)、术后白蛋白(<25、≥25g·L-1)所占比例与未颅内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格拉斯哥评分<8分、颅后窝手术、术中置入材料、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7d、术后白蛋白<25g·L-1及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均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存在多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在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预防性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 王楷袁士翔陈东朝
- 关键词:脑外伤颅内感染开颅术
- 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研究及综合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针对由于颅脑外伤而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脑膨出症状进行分型,并且对其行以综合治疗的方式起到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随机在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诊的由于颅脑外伤而接受手术(均已确诊出现脑膨出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80名,对其症状类型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总结对应治疗干预措施,针对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在80名患者当中,对侧硬膜外血肿型4分到5分之间的患者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概率,且和其他的脑膨出患者概率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死亡的患者概率当中,弥漫性的脑肿胀患者概率最高,比起其他的脑膨出患者概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由于颅脑外伤而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症状来说,其类型比较多样,想要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需要尽可能行以完善且保守的治疗干预。
- 王楷袁士翔陈东朝
-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