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明佳

作品数:33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细胞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
  • 5篇小胶质细胞
  • 5篇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溶栓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小鼠
  • 3篇血管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诱发电位
  • 3篇瞬目
  • 3篇瞬目反射
  • 3篇帕金森病模型

机构

  • 29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阿克苏地...

作者

  • 31篇陆明佳
  • 18篇朱沂
  • 14篇李红燕
  • 11篇景燕
  • 11篇党辉
  • 6篇补娟
  • 5篇仲婷
  • 5篇包国庆
  • 4篇沙晶
  • 4篇李健
  • 4篇王泽斌
  • 3篇杨雪荣
  • 3篇托亚
  • 3篇李静
  • 2篇艾山江
  • 2篇冒文娟
  • 2篇李勍
  • 2篇牛晓珊
  • 2篇李江
  • 2篇李建新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爆发式流行性脊髓灰质炎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所致急性弛缓性瘫痪(AFP)即急性脊髓灰质炎综合征的肌电图改变. 方法 选取自201 1年7月至201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6例0~65岁急性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 结果 患者病前大都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史;以双下肢弛缓性瘫痪为主,肌力大都在0~2级,腱反射减弱,无感觉障碍.有14例血粪便阳性.26例患者中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H波出现率降低或未引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双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偏低值,F波正常或出现率低,5例肌电图示可疑神经元性损害.患者预后均较差. 结论 肌电图对此次急性脊髓灰质炎I型野病毒所致AFP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托亚李静陆明佳朱沂
关键词:肌电图
7例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电生理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7例经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的男性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肌电图及神经电生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在45~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起病、进行性肌无力、舌肌或肌束震颤、肌肉萎缩、乳房发育、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神经受损;实验室检查:7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均轻至中度升高,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7例肌酐下降,5例患者血脂及血糖异常,2例雌二醇升高,1例催乳素升高,6例心律失常,其中1例伴B型预激综合征,3例下肢肌肉核磁提示炎性改变。肌电图提示慢性广泛性神经源性受损,5例出现感觉传导异常,2例出现运动传导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例临床诊断病例CAG重复次数为40~55次(≥35次为异常)。结论:脊髓延髓性肌萎缩运动系统症状主要为肌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非运动系统表现;血糖、血脂、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男性乳腺发育、非酒精性脂肪肝、肌酐下降、性激素异常、心律失常等。本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的在于预防并发症。
景燕曾姗王泽斌王泽斌李红燕
关键词:电生理基因检测
阿替普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超早期(发病后<6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AIS患者2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予注射用阿替普酶行超早期静脉溶栓。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氧磷酶-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75%比1.83%,P>0.05)。结论阿替普酶超早期静脉溶栓,可进一步提升对AIS的疗效,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陆明佳党辉党辉仲婷景燕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皮损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T肺静脉成像技术在1例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病因筛查中的应用
李勍陆明佳李江李红燕朱沂龙江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溶栓后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溶栓后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18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溶栓后出血与否分成出血组(32例)及无出血组(157例)。比较两组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小板参数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ACI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出血组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其中吸烟每年>400支、患有糖尿病、房颤患者的占比均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至溶栓时间、其中饮酒每日>50 g、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血小板比积为(0.22±0.06),无出血组的血小板比积为(0.19±0.04);出血组的血小板比积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容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CI患者溶栓后出血为因变量,以吸烟、糖尿病、房颤、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血小板比积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房颤、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血小板比积均是ACI患者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比积与ACI患者溶栓后出血密切相关。此指标可作为预测ACI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的参考指标之一。
包国庆陆明佳李红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出血风险血小板参数
BAEP、BTEP对脑干损伤的敏感性及在后颅凹手术术中监护的应用研究
朱沂孙振柱杨小朋李建新包国庆陆明佳莎丽娅•那色尔补娟李静托亚陈浩薛少杰庾建英
后颅凹疾病包括肿瘤、出血和外伤等,后颅凹手术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听神经、面神经和脑干,导致术后耳聋、面瘫,甚至死亡,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的应用,可使并发症大幅度地减少,监护技术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躯体...
关键词:
关键词:监护方法
AMP-活化蛋白激酶对氧葡萄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HMGB1释放及其介导的BV2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调节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对PC12细胞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ation, OGD/R)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释放及其介导的BV2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PC12和BV2细胞,应用PC12细胞建立氧葡萄糖剥夺12 h复氧24 h模型,分别给予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AICAR)5、50和100 μmol/L以及Compound C 0.1、1和10 μmol/L激活或抑制AMPK磷酸化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12细胞培养基中HMGB1释放水平。将各组OGD/R后PC12培养基分别作用于BV2细胞正常培养24 h。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V2细胞中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 IκB)磷酸化水平和TNF-α释放水平。结果OGD/R后,PC1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68.84±6.60)%对(100.04±8.82)%;P〈0.01],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1.95±0.39对1.00±0.20;P〈0.05),细胞外HMGB1释放显著增多[(287.66±26.42)pg/μl对(53.05±9.11)pg/μl;P〈0.01]。与OGD/R组比较,AICAR 100 μmol/L能显著增高OGD/R后PC12细胞存活率[(78.60±3.75)%对(68.84±6.60)%;P〈0.05]、促进AMPK磷酸化(3.32±0.66对1.95±0.39;P〈0.01)和减少细胞外HMGB1的释放[(164.06±12.77)pg/μl对(287.66±26.42)pg/μl;P〈0.01]。相比之下,Compound C 10 μmol/L则会显著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40.44±3.79)%对(68.84±6.60)%;P〈0.01]、抑制AMPK磷酸化(1.07±0.21对1.95±0.39;P〈0.05)和增加HMGB1的释放[(337.97±18.90)pg/μl对(287.66±26.42)pg/μl;P〈0.01]。AICAR 100 μmol/L组条件培养基能显著抑制BV2细胞的IκB磷酸化(1.68±0.51对3.09±0.10;P〈0.05)和减少TNF-α释放[(669.53±38.58)pg/μl对(841.76±45.82)pg/μl;P〈0.05];Compound C 10 μmol/L组�
党辉陆明佳李红燕朱沂
关键词:HMGB1蛋白细胞
一种内科用推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科用推车,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扩展箱,扩展箱的...
包国庆韩利梅魏三强陆明佳党辉李红燕冒文娟
文献传递
调节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后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存活的影响.方法 应用BV2细胞系建立氧糖剥夺6h再灌注24 h的离体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和OGD/R组,将细胞无血清同步化处理12h后,分别给予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5、50、100 μmol,Compound C 0.1、1、10 μmol.通过不同浓度AICAR及Compound C分别激活及抑制AMPK活性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方法观察调节AMPK活性对OGD/R损伤后BV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BV2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浓度AICAR及Compound C对正常培养的BV2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与正常培养比较,OGD/R损伤能够明显减低BV2细胞存活率[(70.8±13.6)%比(100.0±0.0)%,P<0.01];应用AICAR(5、50、100μmol)能够轻度增加OGD/R后BV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4.8±5.4)%,(83.3±1.3)%,(82.8±2.6)%;而应用Compound C 10 μmol能够降低BV2细胞存活率至(28.7±5.3)%.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OGD/R组BV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3±1.9)%比(2.7±0.5)%,P<0.01],Compound C 10μmol能够明显增加OGD/R后BV2细胞的凋亡率,为(47.6±4.4)%,与OG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抑制AMPK的活性能够加重OGD/R后BV2细胞损伤.
党辉陆明佳朱沂李红燕
关键词:氧糖剥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小胶质细胞细胞凋亡
电生理在后循环梗死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在后循环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后循环区梗死患者(病例组),分别于入院一周之内行BAEP、BR检查,并与40例健康者作...
陆明佳朱沂李建新托亚李静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