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689 H指数:8 供职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类器官3D培养和高内涵成像的药物肝毒性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017年 本研究采用HepaRG细胞建立类器官(organoids)3D培养模型,并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建立药物肝毒性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氢化可的松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使HepaRG细胞分化为明显的肝细胞形态和胆管样结构,并诱导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核受体及肝细胞特异标志性分子白蛋白(ALB)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形成稳定的模拟肝脏功能的类器官体外评价模型;采用高内涵成像技术,通过荧光染料进行特异性、多靶点染色,从类器官球体表型、活/死细胞数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内活性氧(ROS)评价药物肝毒性。结果表明,采用HepaRG细胞建立的类器官体外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价肝毒性阳性对照药胺碘酮(amiodarone,AMD)、环孢霉素(cyclosporin,CSP)及阴性对照药阿司匹林(aspirin,ASP)的毒性差异:其中AMD和CSP均浓度依赖地导致类器官球体的总细胞数和活细胞数下降,并且AMD浓度超过50μmol·L^(-1)时,还导致类器官球体中死细胞数急剧增多,而ASP对类器官无明显损伤作用;AMD和CSP均浓度依赖地导致MMP下降和ROS水平增高,且AMD的作用强度大于CSP,而ASP对类器官无明显损伤作用。综上,HepaRG细胞建立的类器官高内涵成像评价方法可用于药物肝毒性的体外评价,并且具有多靶标高通量、结果直观且可定量等优势。 李朋彦 李春雨 陆小华 石伟 高源 崔鹤蓉 李婷婷 柏兆方 肖小河 王韫芳 王伽伯关键词: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赤芍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赤芍中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等4种有效成分分别与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Autodock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等与FXR蛋白1号位点和2号位点以及FXRα蛋白的结合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与FXRα蛋白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13.44、-21.77、-16.45 k J/mol,与FXR蛋白1号位点的自由能分别为-18.21、-48.60、-49.52 k J/mol,与FXR蛋白2号位点的自由能分别为-15.32、-24.70、-18.59 k J/mol。结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与FXR蛋白具有较小的自由能,即结合作用较强。提示赤芍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主要成分与FXR受体蛋白具有较强结合作用,引起FXR调节其相应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以达到保肝利胆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赤芍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周厚琴 王建 李洋 黄银秋 张璐 陆小华 赵艳玲关键词: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丹皮酚 分子对接 FXR 远志、厚朴配伍对其活性成分在大鼠肠段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远志和厚朴配伍对其活性成分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山酮Ⅲ,和厚朴酚,厚朴酚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通过HPLC-DAD测定肠灌流液中的被测成分质量浓度,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结果配伍组细叶远志皂苷在空肠、结肠的Ka、Papp值均显著低于远志组(P<0.05,P<0.01),远志口山酮Ⅲ在各肠段的Ka、Papp值与远志组比较均有减小趋势;配伍组和厚朴酚、厚朴酚的Ka、Papp值与厚朴组比较均有增大趋势。加入不同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各组中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山酮Ⅲ和厚朴酚的Ka值和中、高浓度组中厚朴酚的Ka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各组中细叶远志皂苷及中、高浓度组中远志口山酮Ⅲ的Ka、Papp值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Ka、Papp值均有高于空白组的趋势。结论厚朴能抑制远志中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山酮Ⅲ在空肠和结肠的吸收,但受P-gp和MRP2外排影响,提示两成分可能是P-gp和MRP2的底物;而远志能促进厚朴中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吸收,但均不是P-gp和MRP2的底物,远志和厚朴配伍不宜与P-gp和MRP2酶抑制剂同用。 黄立华 王建 吴明权 朱璋佩 高天慧 陆小华关键词:远志 厚朴 配伍 在体单向肠灌流 细叶远志皂苷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8年 淤胆型肝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等胆汁分泌功能发生障碍,肝内胆管胆汁淤积为其常见的形态学表现。该病具有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的特点,而传统中医药在该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故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淤胆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及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周厚琴 周厚琴 陆小华 杨玉雪 陆小华 赵艳玲关键词:淤胆型肝炎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药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将附子、干姜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7种主要成分与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温度保持在298.15 K的条件下,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与MCU(4XSJ)的抑制常数分别为180.40、258.88、430.37、574.20、130.57、629.48和167.00 mmol/L,与MCU(4XTB)的抑制常数分别为199.380 00μmol/L,2.760 00、0.218 37、1.370 00、1.780 00、3.660 00 mmol/L和0.217 14μmol/L。结论:"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干姜中6-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竞争性抑制乌头碱与Pro1130氨基酸残基和Asp148氨基酸残基结合,减弱乌头碱对MCU(4XTB)以及MCU(4XSJ)的抑制作用有关。 张璐 王建 李洋 陆小华 周厚琴 赵艳玲关键词:附子 干姜 分子对接 槐果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槐果碱对polyⅠ:C/D-Gal 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槐果碱高剂量组以及槐果碱低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槐果碱,连续12 d。于末次灌胃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polyⅠ:C、腹腔注射D-Gal N造成免疫性肝损伤,12 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活性;采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RNA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槐果碱能明显降低小鼠ALT、AST以及TNF-α、INF-γ的mRNA水平,抑制CHE、ALB以及TP水平的降低。病例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槐果碱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槐果碱对polyⅠ:C/D-Gal 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银秋 周厚琴 张璐 陆小华 魏士长 赵艳玲关键词:槐果碱 免疫性肝损伤 干预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三草颗粒药物靶点数据集、自身免疫性肝炎疾病靶点数据集,构建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并通过可视化分析、网络中各节点的拓扑参数分析,预测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三草颗粒通过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2、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K、雌激素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2、WAS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等蛋白靶点,并通过调节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信号通路等多通路,从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结论:三草颗粒主要通过干预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等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杨玉雪 张璐 王莹莹 周厚琴 陆小华 魏士长 赵艳玲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自身免疫性肝炎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医药化学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将丹参中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分别与枯否细胞表面抗原CD14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与CD14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11.207 76、-8.782 20、-9.827 70、-25.928 40、-16.435 26、-26.137 50和-19.906 32 kJ/mol,与STAT3蛋白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8.447 64、-14.302 44、-18.275 34、-28.855 80、-18.860 82、-28.604 88和-15.891 60 kJ/mol。结论: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原儿茶醛、咖啡酸与CD14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与STAT3蛋白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提示丹参治疗脂多糖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主要成分与CD14及STAT3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通过作用于表面受体调控枯否细胞细胞激活及下游STAT3调控STAT3通路,从而对损伤的肝脏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王莹莹 高天 李洋 张璐 周厚琴 陆小华 杨玉雪 赵艳玲关键词:隐丹参酮 丹参素 分子对接 CD14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材含量测定成分与其功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2010版《中国药典》中常用药材的"含量测定"项下所测成分,查阅近10年文献,总结归纳所选成分存在的有待商榷的问题,共选取7味代表药材详细讨论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功效的关系,以反映测定成分与功效不对应、测定成分相对不足、无测定成分等三大问题,期望能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周宗元 王建 陆小华关键词:中药材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人面子叶中黄酮成分抗菌作用靶点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木犀草素、槲皮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是人面子叶中主要的黄酮成分,研究显示人面子具有抗菌活性,利用Autodock软件,模拟并预测黄酮成分的抗菌作用靶点。方法:采用中医药化学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模拟分析得出木犀草素、槲皮素、儿茶素、表儿茶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3、青霉素结合蛋白5、DNA聚合酶的对接结果及其功能区域的相互作用关系。结论:木犀草素是人面子叶中潜在活性成分,青霉素结合蛋白5和DNA聚合酶是人面子叶中黄酮成分抗菌的潜在靶点。本研究预测了人面子叶的抗菌作用靶点,为探索其抗菌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以木犀草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洋 夏厚林 周厚琴 陆小华 张璐 赵艳玲关键词:黄酮 AUTODOCK 青霉素结合蛋白 DNA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