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明

作品数:2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视网膜
  • 14篇网膜
  • 10篇脉络膜
  • 8篇病变
  • 7篇视网膜病
  • 7篇视网膜病变
  • 7篇腔注射
  • 7篇注射
  • 6篇血管
  • 6篇体腔
  • 6篇玻璃体
  • 6篇玻璃体腔
  • 6篇玻璃体腔注射
  • 5篇神经节
  • 5篇神经节细胞
  • 5篇视网膜变性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节细胞
  • 5篇黄斑

机构

  • 29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9篇闫明
  • 28篇宋艳萍
  • 26篇陈中山
  • 17篇丁琴
  • 11篇叶娅
  • 8篇黄志坚
  • 6篇黄晓莉
  • 5篇曾苗
  • 3篇邱金兰
  • 3篇冯越越
  • 3篇李丹
  • 3篇朱丽
  • 2篇金中秋
  • 1篇李付亮
  • 1篇张文强
  • 1篇韩光杰
  • 1篇叶湘湘
  • 1篇周和政

传媒

  • 3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与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CEC患者46例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22只眼,联合组24例24只眼。对照组单纯PDT治疗,联合组行PDT治疗1周后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1.5 mg(0.06 ml)。两组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吲哚青绿荧光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随访时若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联合组再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最短间隔1个月;对照组再行PDT治疗,最短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FFA、ICGA、OCT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眼底病灶缩小、出血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联合组19只眼(79.2%)CNV完全闭合,5只眼(20.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对照组15只眼(68.2%)CNV完全闭合,7只眼(31.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OCT显示两组患者术眼视网膜下液吸收,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缩小。联合组患者仅接受一次PDT治疗,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治疗次数1.75次;对照组患者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86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PDT或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CEC均安全有效,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封闭CNV,促进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的吸收,同时减少PDT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
黄志坚宋艳萍金中秋陈中山丁琴闫明
关键词: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疗法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化及其触发因素探讨
2012年
目的观察探讨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变化及其触发因素。方法出生后21、60、90d含色素的RoyalCollegeofsurgeons(Rcs)-p’视网膜变性大鼠各6只,RCS-rdy+-p+无视网膜变性大鼠各6只。立体定位下行大鼠上丘和外膝体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GCs细胞形态并计数。作视网膜铺片和切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GCs细胞内钙成像情况,分析RGCs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出生后90d,无视网膜变性大鼠RGCs分布于整个视网膜,细胞大小均一,细胞胞体和突起清晰可见;视网膜变性大鼠RGCs分布稀疏,细胞大小不一,细胞突起分枝数和范围减小,出现杆状或碎屑细胞。出生后21、60、90d,视网膜变性大鼠RGcs数量分别为(5421.0±72.1)、(4195.0±136.4)、(2906.0±133.2)个/mm2。与无视网膜变性大鼠比较,出生后21d时其RGCs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P〉0.05);出生后60、90d时其RGCs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2,30.131;P〈O.05)。出生后21d有无视网膜变性大鼠RGCs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5,P〉0.05);出生后60、90d视网膜变性大鼠RGCs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较无视网膜变性大鼠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58,-15.015;P〈0.01)。结论视网膜变性大鼠RGCs发生变性死亡,细胞形态和数量受到显著影响。RGcs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可能是视网膜变性中RGCs继发变性、死亡的触发因素。
闫明宋艳萍李付亮陈中山
多点扫描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目的 比较多点扫描激光和传统多波长激光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对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名确诊为增生期DR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多点扫描激光组.B组:多波长激光组.均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前...
闫明陈中山丁琴宋艳萍
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部CNV的疗效分析
宋艳萍陈中山闫明
匍行性脉络膜炎治或不治疗的长期随访观察
宋艳萍陈中山丁琴闫明黄志坚叶娅
多点扫描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目的 比较多点扫描激光和传统多波长激光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对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名确诊为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多点扫描激光组.B组:多波长激光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治...
宋艳萍陈中山丁琴闫明
视网膜变性中mRGCs周围神经网络的重构
陈中山闫明宋艳萍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微视野的改变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前黄斑区视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来我院眼科行眼部检查无视力改变及眼底异常的糖尿病患者35例70只眼,其中20~30岁4例8只眼,30~40岁9例1 8只眼,40~50岁1...
曾苗宋艳萍陈中山丁琴冯越越黄晓莉叶娅闫明
眼底血管样条纹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征及光动力与雷珠单抗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样条纹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征,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眼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 streaks...
宋艳萍陈中山丁琴黄晓莉叶娅曾苗闫明
眼底血管样条纹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征及光动力疗法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样条纹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征,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宋艳萍陈中山丁琴黄晓莉叶娅曾苗闫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