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丽洁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9篇历史地理
  • 8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聚落
  • 6篇史前
  • 5篇GIS
  • 4篇史前聚落
  • 3篇城市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新石器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遗址
  • 2篇石器
  • 2篇史前时期
  • 2篇区划
  • 2篇人地关系
  • 2篇资源环境
  • 2篇流域
  • 2篇聚落分布
  • 2篇考古
  • 2篇环境演化
  • 2篇基于GIS

机构

  • 23篇河南省科学院
  • 7篇同济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新乡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26篇闫丽洁
  • 15篇鲁鹏
  • 11篇陈盼盼
  • 11篇杨瑞霞
  • 9篇张莉
  • 6篇石忆邵
  • 4篇冯德显
  • 4篇邱士可
  • 4篇孙婷婷
  • 4篇安春华
  • 3篇张继红
  • 3篇常宗广
  • 2篇马晓哲
  • 2篇张丽萍
  • 2篇郝利民
  • 2篇田燕
  • 2篇付强
  • 2篇赵永江
  • 2篇王超
  • 1篇申泓彦

传媒

  • 10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早期聚落规模等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选择聚落面积、文化层厚度、重要遗物、重要遗迹四大影响聚落规模等级的因子作为参评因子,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归一化操作,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华夏文明核心区——环嵩山地区在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聚落规模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一级聚落的面积越来越大,在每个文化时期聚落中所占的比例却是越来越小。(2)各个文化时期的聚落数量有明显的等级分布特点,呈金字塔型层级结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数量越多。(3)裴李岗时期聚落等级规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仰韶时期,聚落规模等级开始出现,龙山时期聚落规模等级进一步分化,夏商时期聚落规模等级最终形成。K-means聚类方法是早期聚落规模等级划分的科学有效的定量方法,可为区域文明化进程及聚落分布形态、聚落功能等问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闫丽洁张嫣文鲁鹏陈盼盼张莉王霞
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系统框架设计
冯德显安春华闫丽洁乔旭宁常宗广马晓哲张莉张继红王超孙婷婷鲁鹏郝利民张丽萍
研究背景与意义:资源环境数据是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数据,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源环境管理的各个部门,其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资源环境基础数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表明,资源环境数据是经...
关键词:
多重三维激光遥感技术支持下的真三维城市建模研究
董建国杨瑞霞陈盼盼王超鲁鹏吴海新张莉张继红常宗广张丽萍闫丽洁王郑建周真孙婷婷
空间现象的三维表达,是新一代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重要内容。新一代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中三维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三维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表达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三维空间数...
关键词:
关键词:城市建设
早期聚落时空分布特征挖掘技术与应用
闫丽洁鲁鹏陈富龙王辉杨瑞霞田燕陈盼盼葛奇峰张莉翟海
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41001124)和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资源环境数据挖掘模型与方法研究”(112300410148)的支持。 早期聚落是文化遗产最重要...
关键词:
关键词:聚落文化遗产
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6
2019年
甘肃、青海地区分布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环境多变性等特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多种关系。因此,以阐释聚落形态与环境演化关系为目标的区域史前聚落地理研究历来备受关注。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包括聚落分布形态时空演化与环境关系研究、高海拔地区人类最早定居时间与机制研究和以喇家遗址为主的典型聚落废弃灾害性事件研究,表现出以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为主的特征。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还应加强微观尺度下的研究,包括小流域地貌演化与聚落分布关系研究、聚落内部结构与环境演化关系研究和早期聚落遗址景观复原研究等。通过这种从遗址到流域到区域、从点到线到面、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研究,甘青地区的史前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邱士可鲁鹏陈盼盼闫丽洁秦小阳杨柳李拓宇
关键词:环境演化聚落形态人地关系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群划分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龙山时期古人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从龙山到夏商时期,有可能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退。沙河、汝河流域聚落群4个时期的聚落数量均较少,说明不太适合古人类居住。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夏商时期,聚落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通过聚落群划分研究,揭示史前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
关键词:GIS
基于GIS与CA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洛阳市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CA模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城市增长、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等方面较为合适,成为CA应用的热点。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CA模型将会改善CA模拟城市扩展的环境,建立典型的城市CA模型也会发现新的参数和转换规则。基于CA原理,结合GIS与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GIS-CA模型系统。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将人为的规划因素加入到CA模型中,打破了CA模型只能模拟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进行的扩展。模拟结果比较真实可信,也为下一步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闫丽洁杨瑞霞石忆邵孙婷婷
关键词:GISCA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选址偏好区划分被引量:7
2013年
从1 452处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中随机抽取所占比例为60%的聚落,用于聚落选址偏好等级划分.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讨论聚落分布与海拔高度、坡度、水系、地貌、土壤、气候等6个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引进空间加权叠加法构建史前聚落选址偏好等级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史前聚落选址偏好等级区.利用剩余40%的聚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精度比较高.划分结果可用于对环嵩山地区未发现的史前时期聚落可能存在的地理位置进行预测.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
关键词:史前聚落GIS
基于流域视角的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以河南省四大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水资源利用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方法等,对四大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评价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四大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逐渐减小,呈波动变化趋势;流域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呈现明显差异。(2)2000-2020年四大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水平向良性发展,但各流域耦合协调指数均在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拐点。(3)2022-2035年四大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向着协调有序的方向前进,但达到高水平耦合协调仍需较长时间,同时,流域间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的差异仍将存在。
张莉邱士可邱士可杜军闫丽洁张若祎
关键词: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以河南段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例,构建了涵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统、环境承载系统、资源承载系统三大领域的指标体系,对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郑州最高,濮阳最低;资源承载情况差别不大,最高为洛阳,最低为新乡;环境承载综合指数差别不大,最高为安阳,最低为济源;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以中部郑州和洛阳为龙头、北部发展水平较低为主要特征。
闫丽洁赵永江邱士可付强
关键词:指标体系资源环境生态保护黄河流域河南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