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世钧

作品数:81 被引量:73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生物学
  • 13篇化学工程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主题

  • 12篇转移酶
  • 11篇纤维素
  • 11篇纤维素酶
  • 11篇工程菌
  • 8篇漆酶
  • 8篇基因
  • 7篇糖基转移酶
  • 7篇编码基因
  • 7篇纯化
  • 6篇发酵
  • 5篇人溶菌酶
  • 5篇特异腐质霉
  • 5篇酶活
  • 5篇发酵培养
  • 4篇蛋白
  • 4篇嗜热
  • 4篇专一性
  • 4篇细胞
  • 4篇菌株
  • 4篇克隆

机构

  • 8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81篇钱世钧
  • 41篇钞亚鹏
  • 17篇石家骥
  • 17篇张国青
  • 14篇杨敬
  • 10篇叶军
  • 8篇刘卫晓
  • 7篇孟广震
  • 6篇孙艳
  • 5篇宋炳红
  • 5篇程秀兰
  • 4篇郭良栋
  • 4篇马延和
  • 4篇刘淑珍
  • 4篇王颖达
  • 4篇陈树林
  • 4篇张树政
  • 4篇矫庆华
  • 4篇岳洋
  • 3篇王在贵

传媒

  • 14篇微生物学报
  • 10篇生物工程学报
  • 6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生物工程进展
  • 3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肉品卫生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科技开发动态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 1篇2007年安...
  • 1篇二十一世纪酶...
  • 1篇2012‘中...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耐冷玫红假裸囊菌及其在制备冷水纤维素酶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冷菌玫红假裸囊菌及其在制备冷水纤维素酶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HD1031,其保藏号为CGMCC No.6148。本发明还提供了玫红假裸囊...
石家骥韩龙杨敬钞亚鹏张国青钱世钧
文献传递
中性纤维素酶糖化中性汽爆玉米秸秆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13年
提出一种在非缓冲系统中水解中性汽爆秸秆的工艺。首先选取具有较好协同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的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所产中性纤维素酶进行工艺优化,确定其水解工艺可以在非缓冲体系中进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漆酶和表面活性剂与中性纤维素酶制剂中进行复配后在非缓冲体系中(自然pH值)水解中性汽爆秸秆,并用分批加酶水解提高了复合酶的酶解效率。结果表明,每克中性汽爆秸秆底物中加入10FPU中性纤维素酶,75IUβ-葡萄糖苷酶,3000IU木聚糖酶和体积分数为0.5%Triton-100,以100g/L底物浓度水解120h后,综合水解率为48.4%。每克底物中复合酶以15+5FPU,分批加酶水解120h后综合水解率、纤维素水解率和半纤维素水解率分别为56.0%、64.9%和42.5%。这有助于拓宽木质纤维素糖化工艺研究的思路,为木质纤维素材料高效糖化及后续乙醇发酵提供参考。
钟健岳洋石家骥孙艳钞亚鹏钱世钧
关键词:中性纤维素酶糖化
从大肠杆菌包含体中提取有活性的人溶菌酶的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从大肠杆菌包含体中提取有活性的人溶菌酶的研究钱世钧陈欣叶军郭良栋郭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在医药和工业上,许多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真核多肽,往往由于它们天然来源缺乏,不能充分提供产品,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通过基因克隆技术使其在大肠...
钱世钧陈欣叶军郭良栋郭伟
关键词:HUMANLYSOZYMEINCLUSIONBODYRENATURATION
一株嗜热烟曲霉及其在生产纤维素酶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嗜热烟曲霉及其在生产纤维素酶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nigatus)HS-1,保藏号为CGMCC No.7563。本发明还保护烟曲霉HS-1在制备纤维素酶中的应用。本发明...
钞亚鹏钱世钧杨敬陈树林马延和石家骥张国青
文献传递
回转条件下微生物产酶表征
2012年
选定3株高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链霉菌)和丝状真菌(里氏木霉)作为模式菌株,研究了在回转条件下单独发酵产酶及混合培养产酶过程及能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和里氏木霉在pH值6.0~7.9之间都可生长。在回转条件下发酵30d,枯草芽孢杆菌维持一定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链霉菌能够产少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里氏木霉除了具有一定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外,也能产少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将3株菌进行分步混合培养,发酵过程中均能保持较高的淀粉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在20d和30d的发酵液中检测不到纤维素酶活力。
钞亚鹏杨敬黄兵黄英钱世钧
关键词:微生物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
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1年
本文综述了以苯、取代苯、联苯和多环芳烃为代表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 ,其共同之处在于经过两步双加氧酶作用 ,生成二醇和开环。两步双加氧酶分别为芳环羟基化双加氧酶和芳环断裂双加氧酶。以甲苯途径为代表讨论了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情况。代谢工程研究是九十年代兴起的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甲苯途径的代谢工程研究明确了途径中的关键酶 ,并通过对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使整个途径的代谢流增加。
孙艳钱世钧
关键词: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分子生物学代谢工程
一种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报道了一种主要转化产物是α-环糊精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纯化、酶学性质和转化特性。将发酵上清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柱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表观电泳纯的酶蛋白。纯酶的分子量约为75kDa,等电点5.3。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对可溶性淀粉的Km和Vmax值分别是50mg/ml和6.07mg/ml/min。色氨酸残基为酶活力的必需基团。酶的N末端序列为-SPDTSVDNKV-。Ca2+,Zn2+,Fe3+,Cu2+,Fe2+,Ag+对酶活力有强烈抑制作用。纯酶催化转化条件试验表明,廉价的马铃薯淀粉是酶催化制备α-CD的适宜底物,最佳转化条件为:酶量200μ/g淀粉,温度40℃,反应时间24h,总转化率达41%,其中α-环糊精占总转化产物的78%。因此,该酶不仅表现出特殊的酶学特性,而且有较好的产业化开发前景。
王俊英钞亚鹏关东明钱世钧
关键词: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纯化酶学性质
一种漆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工程菌
2005年
该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漆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工程菌。
钱世钧刘卫晓钞亚鹏刘淑珍
关键词:漆酶编码基因工程菌DNA
高效协同酶解中性汽爆玉米秸秆的工艺优化被引量:8
2011年
玉米秸秆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废弃物之一,在木质纤维素乙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玉米秸秆预处理和酶法糖化成本过高是目前工艺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4种纤维素降解酶制剂中优选出对中性汽爆玉米秸秆有最佳协同效果的木霉和黑曲霉纤维素酶制剂(6∶4体积比混合)。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葡聚糖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等酶制剂,聚乙二醇-4000、吐温-80、牛血清白蛋白等非酶因子对糖化效率的影响,得到了一组高效协同降解汽爆玉米秸秆的复合酶体系,并获得了适宜的糖化工艺。结果表明,以每克中性汽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加入10FPU木霉/曲霉混合酶液,并添加1000IU的木聚糖酶和0.05 gPEG4000,于50℃/150 r.min-1条件下水解144 h,糖化液中纤维二糖、葡萄糖和木糖的浓度分别达到8.4、25.1、15.5 g.L-1,总转化率、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转化率分别可以达到71.1%、81.5%和55.3%。糖化产物中六碳糖和五碳糖总浓度达到49 g.L-1。
钟健杨敬钞亚鹏武改红贾文娣张国青石家骥孙艳钱世钧
关键词:纤维素酶糖化木聚糖酶
枯草芽胞杆菌168不对称转化产生磷霉素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旨在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揭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将顺丙烯磷酸转化成磷霉素的机理。B.subtilis 168能够将顺丙烯磷酸不对称转化成磷霉素。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在转化培养基发酵液中的磷霉素的含量达816.6μg/mL,转化率为36.05%。将分别培养在含有底物和不含底物的培养基中的B.subtilis 168的胞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对两种条件下的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发现有9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有底物存在时,表达量下调的点有20个,表达量上调的点52个,底物特异性表达的点有26个。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共鉴定到80个蛋白点,其中下调的点17个,上调的点45个,底物特异性表达的点18个。这些蛋白分别参与胁迫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转运、核苷酸代谢、糖代谢、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等。根据上述对B.subtilis 168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推测菌株是通过两步将顺丙烯磷酸转化成磷霉素的。第一步是水化反应,第二步是脱氢反应。
解复红钞亚鹏石家骥张国青杨敬钱世钧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磷霉素蛋白质组学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