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全 作品数:21 被引量:16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硫普罗宁注射液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注射液对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6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即给予口服维生素、护肝片、静滴复合维生素、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白蛋白或血浆等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罗宁注射液0.2g加入5%GS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150mg加入5%GS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4周。观察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nⅢ)和Ⅳ型胶原肽(CⅣ)。结果: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组血清纤维化指标(HA、CIV、PcⅢ)下降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研究提示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并有抗纤维化作用,疗效显著。 钟玉全关键词:硫普罗宁注射液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探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在综合治疗中早期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效果,与非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75例相比较,监测两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奥曲肽治疗组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淀粉酶治疗后48h、72h均明显降低,与非奥曲肽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奥曲肽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非奥曲肽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d,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奥曲肽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1次,非奥曲肽治疗组发生并发症43次。结论奥曲肽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清和浆膜腔积液淀粉酶活性,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 钟玉全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 奥曲肽 临床疗效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预后。方法根据年龄将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预后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存在差异,老年组伴随症状多、病情重、预后差。结论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中青年相比存在差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控制伴发疾病。 钟玉全关键词:老年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原因 Smad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Smad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胃癌、20例不典型增生、25例慢性胃炎和20例正常对照的胃黏膜组织中Smad7蛋白、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mad7蛋白和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中,Smad7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者(P均<0.05)。结论 Smad7蛋白和TGF-β1共同参与胃癌的形成,Smad7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mad7高表达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抑制Smad7高表达有可能可以抑制肿瘤发展,可能成为防止肿瘤进展的新策略。 杨小艳 杨勇 张旭 钟玉全关键词:胃癌 SMAD7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幽门螺杆菌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STER治疗的SMT患者80例。在SMT上方3~5 cm建立黏膜下隧道,然后行内镜下剥离术,切除肿瘤后,采用金属夹封闭隧道入口。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TER,手术时间61.2(25~160)min。共切除SMT 83个,其中位于食管63个,贲门20个;起源于浅MP层63个,深MP层20个。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肌瘤68个,腺瘤15个。肿瘤长径平均23.2(10.0~55.0)mm, 13例长径≥35 mm, 81个肿瘤获整块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8.8%(7/80),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平均随访10.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STER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上消化道SMT的方法。即使肿瘤长径>35 mm, STER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林廷辉 钟玉全 张方宇关键词:黏膜下肿瘤 硫酸镁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红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红素(TBil)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镁,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MN)比值,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水平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水平;比较2组住院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胆囊肿大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WBC计数、PMN比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血清CRP、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血浆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降低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胆囊肿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硫酸镁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CRP、TBil、VIP水平及提高MTL水平相关。 钟玉全 张旭关键词:硫酸镁 结石性胆囊炎 C反应蛋白 胆红素 胃肠功能 VC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究VC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为降低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寻求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炎症的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酸pH值、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相比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PGⅠ/PGⅡ值相比对照组偏高(P〈0.05),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相比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白介素-2相比对照组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各项糖尿病指标及胃溃疡症状控制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杨丽 王春晖 钟玉全关键词:VC 糖尿病 胃溃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调查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患病率及其预后。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所有在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NAFLD诊断根据肝/脾CT比值≤1.0和临床资料。记录基线资料、诊断、易损斑块(VP)并随访。研究的终点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1069例患者中,诊断NAFLD 316例(29.6%)。316例NAFLD患者中,130(41.1%)例有易损斑块,753例非NAFLD患者中,217(28.8%)例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1)。NAFLD组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餐巾环征的比例分别为36.5%、14.2%、17.6%、6.8%,非NAFLD组分别为18.4%、6.3%、5.8%、3.2%,NAFLD组各易损特征比例均高于非NAFLD组(P值分别为0.016、0.028、0.019、0.042)。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为7.0%,非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3.6%,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高于非NAFLD组(P=0.044),多因素Cox分析提示NAFLD不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是否有VP,将NAFLD亚组(316例)分为易损斑块组[NAFLD+VP(+)组,130例]、非易损斑块组[NAFLD+VP(-)组,186例]。随访(4.6±1.3)年,NAFLD+VP(+)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病死率、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分别为20.8%、12.3%、25.4%、13.8%,NAFLD+VP(-)组分别为5.9%、3.2%、8.6%、6.5%,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值分别为<0.01、0.002、<0.01、0.032)。结论NAFLD患者心源性病死率、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NAFLD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预后更差。 杨小艳 蹇贻 钟玉全 王康 林德智 唐贵超 张旭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易损斑块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后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状况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120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BP治疗组,每组60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CBP治疗组在常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BP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2h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和肠道功能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死亡率。结果:CBP治疗组治疗后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及丙二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2 h,内毒素、CRP、AMS、二胺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BP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7 d CBP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可有效的提高AP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杨丽 钟玉全 林廷辉 罗德兰 张凤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胰腺炎 预后 Smac与Survivin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促凋亡因子(Smac)与生存素(Survivin)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其中无癌前病变胃溃疡40例(N组),癌前病变胃溃疡40例(Y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两组患者标本中的Smac mRNA和Survivin mRNA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中的Smac与Survivin表达进行检测。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用药治疗,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mac在N组中的阳性(++)与强阳性(+++)的表达占比82.5%,显著高于Y组,占比为47.5%;Survivin在N组中(++)与(+++)的表达占比15.0%,显著低于Y组,占比为35.0%;Smac mRNA在N组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Y组,而Survivin mRNA在N组中的表达则显著低于Y组;N组经三联用药治疗后的细胞凋亡指数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Smac的降低与Survivin的升高作为判定胃溃疡患者组织发生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无癌前病变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用药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细胞凋亡指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杨丽 钟玉全关键词:促凋亡因子 凋亡抑制蛋白 胃溃疡 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