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英
- 作品数:83 被引量:5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红斑痤疮并发眼部病变二例
- 2008年
- 红斑痤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常累及患者面部皮肤和眼部。面部常表现为额、颊、鼻及下颌部的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脂腺增生,临床上容易识别;若患者眼部受累,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于辨认,易致临床医师误诊。2007年我院诊治2例红斑痤疮并发双眼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 梁庆丰金秀英王智群李然罗时运孙旭光
- 关键词:红斑痤疮眼部病变并发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皮肤皮脂腺增生
- 泪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1998年
- 随着多种全身及眼局部药物的大量应用和角膜接触镜的普及,眼表疾病日益增多,泪液、泪膜的研究更加重要。泪液量、泪液成分的改变常是诱发眼表疾病的重要原因。而眼表疾病的诊断、治疗均应从泪液量及成分的研究着手。现就近年来在泪液分泌及排泄、泪漠稳定性、结膜印迹细胞学、泪液的免疫成分、泪液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宋丽红金秀英
- 关键词:泪液分泌排泄免疫成分泪膜
- 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1滴眼剂治疗和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988年北京流行期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用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1(rHuIFNα-1)和无环乌苷(ACV)滴眼剂随机双盲法治疗63例(126眼)AHC 患者。两组在治愈及好转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对19例AHC 重症病例在用其它药物治疗无效后改用rHuIFNα-1治疗,治愈或明显缓解。另51例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双盲法用rHuIFNα-1或ACV 预防用药后,rHuIFNα-1组发病率明显低于ACV 组,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认为rHuIFNα-1可在AHC流行期问用于预防和治疗重症病例。
- 杨宝铃金秀英王军郝成章郭德本
- 关键词:结膜炎干扰素
- 兔泪液分泌腺体组织学
- 2000年
- 刘宏伟金秀英
- 关键词:眼干燥症泪液
- IL-2缓释诱导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 1994年
-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是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研究了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EVA-40缓释膜片植入家兔角膜诱发 CNV 的特性与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DAB)细胞化学法显示 CNV。结果表明:IL-2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 CNV 生长,500U IL-2缓释能在100%家兔眼诱导规律的 CNV 形成,IL-2诱导的CNV 与各种炎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密切相关,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炎症消失 CNV 逐渐退行。该方法易于定量、重复,是一较理想的免疫源性 CNV 模型。DAB 法可清晰地显示 CNV 的萌发,生长及退行形态。
- 郑荣领金秀英杨宝铃孙宪丽李辽青张致身王元身
-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 金秀英罗时运杨宝玲孙旭光张文华王正仪王智群
- 该项目名称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属医学眼科学应用基础研究,适用于指导提高感染性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开拓了眼科原虫学领域实验研究技术并填补了抗原虫眼药空白。棘阿米巴角膜炎是近年新被认识的由普遍自生生活于自...
- 关键词:
-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感染性眼病阿米巴原虫
-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金秀英罗时运杨宝玲孙旭光张文华
- 开展致眼病原虫相关实验并制备抗原虫滴眼剂。62例患者中与戴角膜接触镜相关者21例(33.87%),而非戴角膜接触镜者41例(66.13%);角膜细胞学检查原虫阳性率为88.9%;角膜刮片或拭子取材分离培养, 原虫阳性率为...
- 关键词:
-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洗必太
- 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
- 沙眼是历史悠久、世界范围流行、严重肆虐人类健康的古老眼病,既往曾被列为人类三大疾病之一。公元前1533 ~1500年埃及草纸书已有沙眼并发症和治疗的记载。我国公元前246~207年秦代“外台密要”书中也有相关记述。世界卫...
- 金秀英
- 文献传递
- 复方中药金芪滴眼剂对兔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金芪滴眼剂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及兔角膜基质层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兔角膜基质层细胞系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金芪滴眼剂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金芪滴眼剂对兔角膜上皮细胞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 ,且随浓度的增加 ,增殖率加大。对兔角膜基质层细胞无促增殖作用 ,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结论 :复方中药金芪滴眼剂对兔角膜上皮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王津津杨永升关洁李根林金秀英
- 关键词:复方中药基质细胞增殖MTT检测
- 磷甲酸抗单疱病毒实验研究1.组织培养和动物实验
- 1989年
- 磷甲酸(Phosphonoformic Acid简称PFA)是磷乙酸(Phosphonoacetic Acid简称PAA)的同系化合物。Shipkowitz等1973年首先报导PAA的抗单疱病毒(HSV-1)作用,证明它对单疱角膜炎的疗效相当于碘苷(IDU)。结膜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治疗深层单疱角膜炎也有效。
- 王香兰彭淑玲周毅金秀英魏守左李崇熙
- 关键词:角膜炎单疱病毒疗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