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正元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房
  • 2篇前庭
  • 2篇细胞
  • 2篇肌细胞
  • 1篇单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低血压
  • 1篇地平
  • 1篇心房肌
  • 1篇心房肌细胞
  • 1篇心房钠尿肽
  • 1篇心钠素
  • 1篇血压
  • 1篇英文
  • 1篇幽门窦
  • 1篇脂肪
  • 1篇神经核
  • 1篇生理

机构

  • 8篇延边大学

作者

  • 8篇金正元
  • 4篇金元哲
  • 3篇崔勋
  • 3篇邴艳华
  • 2篇梁哲龙
  • 1篇李在琉
  • 1篇许文燮
  • 1篇金德山
  • 1篇姜海英
  • 1篇李林
  • 1篇兰艳
  • 1篇金清华
  • 1篇刘丽萍
  • 1篇崔林
  • 1篇金红兰
  • 1篇高寿日
  • 1篇崔艺峰
  • 1篇禹永春
  • 1篇李克
  • 1篇张莹

传媒

  • 2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冷水刺激前庭器官对大鼠胃活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冷水刺激前庭器官对大鼠胃活动的影响。方法用水囊法观察冷水刺激前庭器官时,大鼠胃运动的变化。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单侧前庭损伤后大鼠血液中胃泌素、胃动素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大鼠冷水刺激后,胃运动频率在前3 min内明显下降(P<0.05),胃内压在前2 min明显下降(P<0.05)。假破坏组和单侧迷路破坏组冷水刺激健侧前庭后,胃内压和胃运动频率的变化与正常组相似。单侧迷路破坏2周的大鼠胃运动频率和胃内压与刺激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放免检测还发现,单侧迷路破坏组大鼠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明显低于假破坏组(P<0.05)。结论 1)冷水刺激前庭器官抑制大鼠胃运动;2)单侧迷路破坏抑制大鼠胃运动的频率和幅度,降低血液中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
兰艳邴艳华金正元金元哲
关键词:前庭器官胃运动胃泌素胃动素
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渗牵张加强豚鼠胃窦平滑肌细胞毒蕈碱电流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胃窦平滑肌细胞上记录离子电流的方法 ,探讨外源性不饱和脂肪酸是否参与低渗牵张加强毒蕈碱电流的过程。在豚鼠胃窦平滑肌细胞上膜电位被钳制在 - 2 0 0mV等渗状态时 ,5 0 μmol/L卡巴胆碱 (carbachol,CCh)引起的毒蕈碱电流 (ICCh)作为对照 ,发现低渗牵张可以使ICCh明显增加到对照的 2 2 6 0±2 1 0 %。当用含 5 μmol花生四烯酸 (arachidacid ,AA)、亚麻酸 (linoleicacid ,LA)或亚油酸 (oleicacid,OA)细胞外液灌流时 ,ICCh分别被抑制在对照的 3 8± 0 6%、3 5 2± 0 8%和 66 6± 0 6%。在这种情况下 ,低渗牵张刺激可以使ICCh分别增加到 10 6 0± 2 5 %、173 2± 6 8%和 2 2 2 1± 11 0 %。 5 μmol/LAA抑制低渗牵张增加的毒蕈碱电流 5 1 2± 3 8% ,而在等渗状态下抑制ICCh为 96 2± 1 6%。上述结果提示 ,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数目越多 ,抑制效应越强 ;但不饱和脂肪酸不参与低渗刺激加强毒蕈碱电流的过程。
崔艺峰李林禹永春金正元李在琉许文燮
关键词:不饱和脂肪幽门窦
单细胞局部给药装置的制作
2005年
[目的]介绍一种单细胞局部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方法]通过加热方法,将1mL移液器的枪头拉制成内径约为140μm,外径约为220μm的细导管,连接于50μL的进样器制成.[结果]本装置不仅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且经济实用,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金正元邴艳华金红兰
关键词:单细胞
家兔心房肌细胞环-磷酸腺苷动态变化的实时评价
2006年
目的:探索实时评价心房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动态变化的方法,为细胞内第二信使代谢水平分析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12在吉林省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部完成。①采用大耳白家兔32只,建立跳动心房灌流模型,跳动心房稳定60min后,4℃下每2min收集灌流液样本。②采用固定心房跳动频率(1.3Hz)的方法,每2min收集1个灌流液样本,12min为1个循环。在1个对照循环之后,处理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100nmol/L)或在非选择性磷酸酯酶抑制剂(1.0mmol/L)存在下再处理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1个循环,观察心房组织环-磷酸腺苷含量与逸出量的关系。③1个循环对照之后,给予30nmol/L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或不同浓度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1,10,100nmol/L,每种浓度之间穿插2个循环的恢复期),实时观察心房肌细胞环-磷酸腺苷动态变化的特点。结果:①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对心房组织生成和逸出环-磷酸腺苷的影响: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处理12min后,环-磷酸腺苷含量在组织和灌流液中分别增加到(42.18±11.17)nmol/g和(204.17±44.50)fkat/g,与对照值相比差异明显(P<0.05)。当给与非选择性磷酸酯酶抑制剂+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后,环-磷酸腺苷含量在组织和灌流液中分别增加到(149.90±13.87)nmol/g和(747.00±65.83)fkat/g(P<0.01)。且灌流液环-磷酸腺苷逸出量与组织环-磷酸腺苷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0.2918X-0.118,R2=0.8809;P<0.01)。②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促进心房环-磷酸腺苷逸出量的情况:随着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浓度的增加,环-磷酸腺苷逸出量也随之增多,10,100nmol/L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的逸出峰值分别为(247.83±50.83),(254.00±53.50)fkat/g,均显著高于对照值和1nmol/L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66.00±7.50),(75.50±7.50)fkat/g;P<0.01],呈时间、剂量依
刘丽萍梁哲龙金正元金元哲崔勋
关键词:心房环AMP
植物提取剂福司柯林对心房钠尿肽分泌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从植物中提取的腺苷酸环化酶直接激活剂——福司柯林对心房钠尿肽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吉林省延边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部完成。取大耳白兔26只,麻醉后立即开胸取出心脏,剥离左心房后固定心房灌流装置上,并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使其搏动。利用体外灌流搏动的家兔心房做以下实验:①待心房搏动稳定之后,经过一个对照组循环(每12min定为一个实验循环),处理福司柯林(1μmol/L)3个循环。②经过一个循环对照组之后,先处理L-型Ca2+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1μmol/L)或蛋白激酶非选择性抑制剂stau-rosporine(1μmol/L)3个循环,在硝苯地平或staurosporine存在下再处理福司柯林追加3个循环。以上实验均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和实时测定环-磷酸腺苷方法观察福司柯林对心房搏出量、环-磷酸腺苷逸出量及心房钠尿肽分泌的影响。结果:①福司柯林(1μmol/L)明显抑制心房钠尿肽分泌(P<0.01),同时显著增加心房搏出量和环-磷酸腺苷逸出量(P<0.01);在一定范围内,环-磷酸腺苷生成越多心房钠尿肽分泌越受抑制,并呈现线性关系(Y=-5.268X+9.506,r2=0.971,P<0.001)。②硝苯地平(1μmol/L)未能改变福司柯林对心房钠尿肽分泌的抑制和促进环-磷酸腺苷的生成效应(P<0.01),但显著抑制心房搏出量(P<0.01)。③staurosporine+福司柯林明显增加环-磷酸腺苷逸出量(P<0.01)的同时显著抑制心房钠尿肽的分泌(P<0.01),但心房搏出量并没有受到环-磷酸腺苷生成增多的影响,且心房钠尿肽的分泌与staurosporine(第3个循环)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腺苷酸环化酶直接激活剂福司柯林主要通过蛋白激酶-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心房钠尿肽分泌。
张莹金正元梁哲龙金元哲崔勋
关键词:心钠素蛋白激酶类硝苯地平
急性低血压时孤束核内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通过兴奋前庭神经核调节血压的中枢机制中,影响孤束核(NTS)功能活动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利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失血诱发急性低血压时正常和破坏一侧前庭器官大鼠孤束核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和牛磺酸(Tau)含量的变化。结果诱发急性低血压在正常大鼠NTS细胞外液中Glu和Tau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另外药物破坏一侧前庭器官(UL)后再诱发急性低血压时损伤侧NTS细胞外液中Glu和Tau含量仍然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低血压诱发前庭神经核兴奋调节血压的中枢机制中,通过释放谷氨酸和牛黄酸影响NTS的活动,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
姜海英金正元邴艳华金清华崔勋金元哲
关键词:孤束核谷氨酸牛磺酸急性低血压前庭神经核
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防腐固定标本和5例新鲜标本,解剖观察眶上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分析其分布特点及预防损伤的手术方法。结果:①按分布区域和解剖层次,眶上神经可分为外侧支(深支)、内侧支(浅支);②外侧支包含眶上神经主干和多数分支,以2-3支从眶上孔发出,或以单一束支从眶上孔发出,在走行过程中逐渐发出2-3支。67.7%的内侧支为细小分支,22.3%为单一束支;③眶上神经外侧支的外侧边界可走行在上颞线上,外侧支主干分布在上颞线及其内侧(1.6±0.2)cm范围内。结论:(1)眶上神经位于眶上孔与同侧额结节、上颞线连线间的区域内;(2)在额部除皱术中,合理设计切口,避免在上述区域内的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分离可预防眶上神经损伤。
崔林金正元金德山
关键词:眶上神经除皱术
微型恒温灌流槽的改进
1998年
微型恒温灌流槽是生理学实验及科研常用仪器,它的质量及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进度.对市售恒温灌流槽进行了改进,其优点是体积小、可供小组织片实验;
金正元高寿日李克
关键词:生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