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然
- 作品数:38 被引量:222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社会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信息传播者本人的特质、传播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受众的相似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他所提供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教育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教育对象的态度差距都会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效运用其制度性权威、努力提高其非制度性权威;注意隐蔽其教育意图;同时站在社会和个人两个立场上;并注意与教育对象原有态度之间保持适当差距。
- 郭毅然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性社会心理
- 重复率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重复率在态度改变中呈倒U曲线特征,适度重复可产生"熟悉效应",增加喜爱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则会产生"过度曝光效应",引发态度逆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过度重复的倾向,表现在内容体系上既存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纵向重复,又存在同一教育阶段的横向重复;教学方法上解读方式过于单调,弱化德育的功能。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基于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一要整体规划德育内容体系;二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三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 郭毅然
- 关键词:重复率德育社会心理
- 教育者可靠性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
- 2011年
-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提高传达者可靠性可以促进目标靶态度改变。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者的可靠性趋于失落,其根源在于:一是教育立场偏重社会价值,二是教育意图过于明显,三是教育信息规避负面道德现象。为促进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教育者要重构可靠性,其路径在于:一是要立于社会与个人双重立场,二是要善于隐蔽教育意图,三是要敢于进行双面论证。
- 郭毅然
- 关键词:可靠性道德教育
- 基于说服模型的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修养被引量:6
- 2008年
- 根据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促使大学生的态度改变必须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一要增强自身的可信度,二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前者包括增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后者包括高校德育工作者美化外表,提高受欢迎程度及保持与大学生态度上的相似性。
- 郭毅然
-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者
- 案例视频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视频化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以视频(如影视、动漫等)片段的形式展现教学案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视频化涉及的主要问题:一是取材网络,无涉侵权;二是要把握原则,精挑细选;三是观看前要准备、观看后要讨论、讨论后要点评;四是讲授时",例"服务于"理",不可本末倒置。
- 郭毅然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
- 交往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更新被引量:18
- 2007年
- 面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现代性困境,哈贝马斯力图建构起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从而达到弥合理性、拯救生活世界的目的。他认为,交往理性内在于交往主体之间的语言结构中,是交往主体相互同意、普遍赞同并且自觉遵守的语言规范,即所谓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的三个有效声称。由于工具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扩张与宰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存有控制式和劝导式话语替代对话式话语以及话语内容不符合三个有效声称的诟病。基于交往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应作出及时的更新:在话语方式上要实现从控制式和劝导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的转变;在话语内容上要更加贴近生活世界;在话语之中要融注更加积极的情感。
- 郭毅然
- 关键词: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 教育者权威性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被引量:2
- 2010年
-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传达者权威性在目标靶态度改变中具有"权威效应"和"睡眠者效应"。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者的权威趋于失落,主要表现在:传统权威的颠覆、法定权威的衰微、知识权威的消解、感召权威的缺失。"睡眠者效应"并没有否定"权威效应"的积极功能,因此要促进教育对象正确道德态度的形成、或是错误道德态度的改变,道德教育者必须重构其感召权威和知识权威,其路径在于:提升道德人格,使教育对象产生敬佩感;融注积极情感,使教育对象产生亲切感;注重专业发展,使教育对象产生信赖感。
- 郭毅然
- 关键词:权威性道德教育
- 道德态度论纲被引量:4
- 2011年
- 道德态度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构成。道德态度具备社会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四个基本特征,具备社会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导向四个基本功能,具有影响道德判断和选择、影响道德行为方式两个主要作用。道德态度与道德价值观有所区别,但联系更为密切。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二者的背离也比较常见。道德态度的形成要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其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强化与观察学习的交互作用,其影响的内部因素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分化以及社会经验,外部因素在于父母、教师、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道德环境。
- 郭毅然
- 关键词:道德态度道德行为
- 论交往视域中大学德育理念的更新被引量:4
- 2005年
- 大学德育是师生主体之间以德育话语为媒介通过对话而达成一致的精神交往。经由交往的新视域对大学德育进行的批判性诠释,确立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念成为提高大学德育有效性的理性选择。
- 郭毅然邹放鸣
- 关键词:交往大学德育
- 道德教育中恐惧唤起的社会心理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恐惧唤起在态度改变中的作用呈倒U曲线特征,即中等程度的恐惧唤起引起的态度改变最大。在道德态度改变过程中,恐惧唤起即道德惩戒是常用方式,其运用的"过"与"不及"都有悖道德教育的初衷。在教育中适度运用道德惩戒,要求在尊重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 郭毅然
- 关键词: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