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新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异类分子间电子转移过程内重组能的研究
- 1997年
- 电子转移反应与许多化学及生物体系的重要过程有关,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按照Marcus理论,电子转移速率可以由Fermi的Golden规则表示如下:式中V是电子耦合矩阵元,△G^0是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自由能,λ是反应的总重组能.λ=λ_v+λ_s,内部重组能λ_v、来源于反应体系内部的振动及弛豫的贡献,溶剂重组能λ_s来源于溶剂分子在电子转移前后的极化和重新取向.电子耦合矩阵元V可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内重组能和溶剂重组能通常由电子转移速率k,驱动力-△G^0的测定值拟合得到,但得到的并非唯一解,还需参考其他结果来加以判断.Gould等人研究了D为简单的芳烃化合物,A为9,10二氰基蒽(DCA)时D^+A→D+A的复合电子转移过程,表明用相同的实验数据拟合可得到不同的λ_v值.Clos等人在研究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时也曾指出,对不同分子体系采用相同的内重组能是值得怀疑的,但由于缺乏直接测定λ_v的有效手段,他们在若干不同体系中仍采用相同的λ_v值.由此可见,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重组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郭建新张启元
- 关键词:分子电子转移速率
- 二苯基-2-吡唑啉等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研究
- 1996年
- 对2-吡唑啉、二苯基-2-吡唑啉及其硝基取代衍生物的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的分子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态时由于N1原子上孤对电子的存在使吡唑啉母体环上诸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1位和3位取代苯环与母体环非共平面;激发态时,1,o-DPP的1位苯环和3,o-DPP的3位苯环分别与母体环互相垂直.其余分子在激发态时取代苯环与母体环均接近于共平面.电子受激发时,从N1原子转移到苯环上.对于1,o-DPP和3,o-DPP,弛豫后电子不发生再转移.对于其它体系,弛豫后电子再转移到N2-C3之间.
- 郭建新张启元
- 关键词:吡唑啉电子转移分子构象二苯基荧光增白剂
- 吩噻嗪在苯和环己烷中的光化学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继吩噻嗪及其衍生物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后,近年来在微电子材料方面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是由于它们在邻二溴化物存在下,具有高效的光致生酸能力,从而可改变高分子膜的溶解性,有关这一过程的光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已有诸多报道。Barra等发现,当用激光多次照射含有0.35%吩噻嗪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除去吸附的氧后,吩噻嗪的三重态寿命则可明显增加。Smith和McGimpsey等用瞬态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氮气氛下,吩噻嗪在环己烷中的光化学反应。
- 王素华陈德文郭建新王皓
- 关键词:吩噻嗪环己烷光化学苯
- 电子转移反应机理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
- 该文对电子转移反应中有关电子耦合、重组能等的计算方法以及若干当前受到关注的电子转移体系进行了一些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引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将Nelsen计算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内重组能...
- 郭建新
- 氰基苯阴离子与CO_2间的内球电子转移被引量:1
- 1998年
- 用半经验AM1方法以及从头算方法在3-21G和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从氰基苯阴离子到CO2的电子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对于先驱物(precursor),三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分别为0.2728nm(AM1)、0.2479nm(UHF/3-21G)和0.2769nm(UHF/6-31G*).在这样短的距离内给体的HOMO与受体的LUMO轨道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应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说明此反应是内球电子转移反应,从而解释了此类体系的电子转移反应不符合Marcus理论的原因.计算给出先驱物的束缚能为0.19eV(AM1)和0.26eV(6-31G*)
- 郭建新王彦妮张启元
- 关键词:二氧化碳电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