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奇峰

作品数:57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手术
  • 13篇外科
  • 12篇腓骨
  • 12篇细胞
  • 12篇骨折
  • 10篇肉瘤
  • 10篇显微外科
  • 10篇骨肉瘤
  • 8篇缺损
  • 8篇内固定
  • 7篇腰椎
  • 7篇腓骨移植
  • 7篇骨移植
  • 6篇带监测皮岛
  • 6篇固定术
  • 5篇肿瘤
  • 4篇凋亡
  • 4篇严重创伤
  • 4篇增殖
  • 4篇配合物

机构

  • 49篇广州市第一人...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57篇郭奇峰
  • 22篇徐中和
  • 14篇徐绘华
  • 14篇温世锋
  • 9篇刘四红
  • 7篇蔡维山
  • 6篇刘洁珍
  • 6篇刘青华
  • 5篇伍敏琦
  • 5篇杨运发
  • 4篇侯之启
  • 3篇戈涛
  • 3篇钟波夫
  • 3篇黄千峰
  • 3篇苏为平
  • 3篇梁俊波
  • 3篇严瀚
  • 3篇张光明
  • 3篇朱建伟
  • 2篇姜小民

传媒

  • 15篇中华显微外科...
  • 6篇中国临床解剖...
  • 6篇解剖学研究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广州医药
  • 3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对骨强度及负重行走能力的作用(英文)
2005年
背景: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疗效可靠,尤其是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疗效更可靠,然而单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则有折断的可能。目的: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5-07/2003-1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股骨骨缺损患者14例。部位:股骨下端5例,股骨中段9例,骨缺损长度6~28cm。干预:带监测皮岛腓骨折断成双腓骨移植7例,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7例。监测皮岛大小3cm×5cm,切取腓骨长度16~32cm。同种异体干冻骨长度12~28cm。术后监测手术伤口及监测皮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骨缺损处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移植骨形态变化及负重行走能力。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双腓骨组7例随访3年,捆绑同种异体骨组7例随访1年。14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捆绑同种异体骨组1例术后3个月有黄色渗液而取出异体骨,其余6例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移植骨增粗、塑造,与受区股骨口径相当。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弃拐负重行走,移植骨无折断。结论: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减少或避免移植腓骨折断。
郭奇峰温世锋徐中和
关键词:外科皮瓣腓骨
吴茱萸碱抑制人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骨肉瘤HOS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利用0、1、2、4、8μmol/L浓度吴茱萸碱处理HOS细胞24、48 h后,利用CCK-8法检测HOS细胞活性。用3μmol/L的吴茱萸碱处理HOS细0、24、48 h后,利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染色观察HOS细胞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用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0、24、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OS细胞的凋亡率。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0、24、48 h后,Westernblot检测HOS细胞内Caspase 3、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2~8μmol/L的吴茱萸碱可抑制HOS细胞的细胞活性,抑制其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8μmol/L处理48 h后细胞存活率为0.453±0.0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可见凋亡细胞染色质颜色发白,呈固缩状或者碎裂状染色质,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核形态各异。流式细胞仪检测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HOS细胞0、24、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32±1.62)%、(10.85±1.49)%和(12.47±0.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吴茱萸碱可上调HOS细胞内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降低人骨肉瘤HOS细胞的细胞活性,抑制其体外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苏文洲朱建伟徐绘华王燕刘四红罗仕永黄智通郭奇峰
关键词:吴茱萸碱增殖凋亡
肢体严重创伤患者保肢手术的护理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索肢体严重创伤的保肢治疗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987年1月-2004年5月84例肢体严重损伤患者,按Johansen肢体损伤严重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为(6.26±1.46)分,MESS〈7分67例,MESS≥7分17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严重创伤肢体,对患者机体变化、早期救治处理、保肢手术后肢体血供的观察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例死亡,2例延期截肢,1例深筋膜室综合征,6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小部分边缘坏死外均成活,79例获1-13a随访肢体成活,功能评定良好。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救治严重创伤肢体的重要手段;规范术前抢救处理程序,妥善保护伤肢,加强抗感染和观察修复肢体血循环,防治并发症,对抢救患者生命、成功修复肢体起着重要作用。
刘洁珍郭奇峰苏为平伍敏琦
关键词:四肢严重创伤显微外科技术保肢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7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行PLIF的177例DLSS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4~103个月。采用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VAS评价表、Henderson疗效标准观察手术疗效,并通过UCLA及Pearce分级标准分析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4.1±1.127)分,术后(12.7±1.495)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8.6±0.2)分,平均改善率为(79±1)%;术前ODI指数(54.86±15.87)%,术后(19.36±8.98)%,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35.50±1)%,平均改善率为(64.71±1)%;术前VAS评分(6.4±0.2)分,术后(2.1±0.2)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5.15±0.2)分;Henderson疗效标准:177例患者中优148例(83.61%),良21例(11.86%),可5例(2.82%),差4例(2.26%),优良率达95.47%。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与术前是否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显著相关,且融合节段越多,其术后ASD退变程度越高。结论 PLIF是治疗DLSS的有效方法,术后A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关系,与术前邻近椎间盘是否存在退变呈显著相关,即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是ASD的可能危险因素。
周勇刘章盛刘青华徐绘华梁俊波郭奇峰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椎管减压内固定邻近节段退变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获得大量hBMSCs,观察细胞形态,分析细胞生长特性,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周期,和进行成骨诱导鉴定。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纯化、扩增得到大量hBMSCs,其细胞形态、分化特性和表型均符合干细胞特点,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容易,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性能好,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郭奇峰刘青华徐绘华向帅梁俊波温世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子细胞组织工程骨
BMS-34554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BMS-34554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0、2、4、6、8、10μmol/L BMS-345541处理MG63细胞24、48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0、2、4、8μmol/L药物作用细胞24 h后,以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同样浓度作用细胞48 h,Western-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10)μmol/L的BMS-345541均可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48 h最低存活率只有(0.412±0.024)(P<0.05)。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随药物浓度增高,相同视野下正常细胞数逐渐降低,凋亡细胞数逐渐增高。流式细胞仪分析:0、2、4、8μmol/L的作用BMS-345541 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5.2±0.78)%、(5.82±0.82)%、(8.86±1.71)%、(11.01±2.69)%,与对照组相比,8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 63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上调,与对照组相比,2、4、8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345541可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王宇暄王燕苏文洲徐绘华朱建伟张桂强刘世红郭奇峰
关键词:MG63细胞凋亡CASPASE-3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重建肩关节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重建肩关节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对 13例因肿瘤或创伤致肱骨头缺损病例 ,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并重建肩关节。结果 :3~ 10年随访 ,13例监测皮岛存活 ,移植腓骨头增大塑形 ,形似受区肱骨头 ,移植腓骨与肱骨的口径相当 ,肩关节活动度 :前屈 64 .6°± 8.3° ,后伸 2 7.7°± 5 .3° ,外展 72 .3°± 7.8° ,内收 17.3°± 4.4° ,上举 13 8.8°± 12 .8°。结论 :带监测皮岛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缺损重建肩关节疗效可靠。
郭奇峰徐中和温世锋
关键词:腓骨头肱骨头显微外科
带监测皮岛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监测皮岛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结合AO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1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 :11例中 1例监测皮岛于术后监测过程中准确地提示移植腓骨血管危象 ,及时手术探查处理 ,复通血供。 11例监测皮岛全部成活 ,随访 1~ 3年 ,股骨颈骨折端骨愈合 ,股骨头无坏死。结论 :带监测皮岛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 ,监测皮岛是腓骨移植术后血供监测的可靠方法。
任平郑木平郭奇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腓骨
钌(Ⅱ)配合物[Ru(dmp)_(2)(NMIP)](ClO_(4))_(2)抗骨肉瘤HOS细胞的凋亡
2019年
目的探讨钌(Ⅱ)配合物[Ru(dmp)2(NMIP)](ClO4)2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凋亡作用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钌(II)配合物作用于人骨肉瘤HOS细胞后RNA变化,蛋白免疫电泳法检测钌(II)配合物作用于人骨肉瘤HOS细胞后细胞凋亡蛋白变化。结果钌配合物作用于HOS细胞24 h后,提取总基因逆转录后做荧光定量PCR。相比对照组,25、50、100μmol/L钌配合物组Bcl2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0.86±0.02、0.52±0.01、0.4±0.01)(P<0.05),而Bax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1.18±0.18、1.7±0.10、1.69±0.10),Caspase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1.22±0.11、1.61±0.12、1.62±0.06)。0、25、50、100μmol/L钌配合物能降低细胞体内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03、0.55±0.08、0.39±0.02、0.14±0.01),增加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01、0.60±0.02、0.64±0.03、0.62±0.02),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57±0.01、0.61±0.01、0.68±0.01、0.64±0.01)(P<0.05)。结论钌配合物通过线粒体引起的内源性凋亡通路引起骨肉瘤细胞凋亡。
徐绘华黄千峰黄智通朱建伟刘四红郭奇峰
关键词:骨肉瘤
腓骨移植监测皮岛设计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 :为腓骨移植携带监测皮岛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以腓骨头尖与外踝尖作连线将小腿外侧从上至下等分为 1/ 5~ 5 / 5 5个区段 ,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各区段皮动脉的分布 ;10 0侧正常活体成人下肢用双向超声Doppler血流探测小腿外侧皮动脉浅出点的分布。结果 :两组材料综合统计 ,小腿外侧 1/ 5区段有 1支皮动脉及 1个皮动脉浅出点 ,其来源于胫后动脉 ;2 / 5及 3 / 5区段均有1~ 2支皮动脉及 1~ 2个皮动脉浅出点 ,来源于腓动脉 ;4/ 5及 5 / 5区段均有 1支皮动脉及 1个皮动脉浅出点 ,来源于腓动脉。结论 :腓骨与腓骨监测皮岛血供同源 ,腓骨移植可从监测皮岛间接观察其血供情况 ,监测皮岛通常设计在小腿外侧 3 /
郭奇峰徐中和蔡维山
关键词:腓骨移植解剖学手术设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