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守刚 作品数:32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更多>>
我国晚泥盆世一种楔叶类植物——Rotafolia songziensis 最近,从鄂西南松滋和宜都地区的上泥盆统(法门阶)写经寺组建立一种楔叶类植物的新属种——松滋轮叶蕨Rotafolia songziensis gen.et comb.nov.。该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三峡地区,以前曾被认为属于... 王德明 郝守刚 王祺文献传递 东胡林四号人墓葬中的果核 被引量:4 2008年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四号人14C年龄约为8540 BP(树轮校正年龄约为7500 BC),伴随其出土的果核经鉴定为小叶朴(Celtis bungeanaBl.)和大叶朴相似种(C.cf.koraiensisNakai)。依据现有的资料,朴树的果核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矿物质。华北地区的先民们,从北京人遗址、东胡林人遗址到渑池县班村遗址的裴李岗文化,以朴树的果实为食已有了漫长的历史。推测研磨朴树的果核是东胡林发现的石磨的功能之一。通过比较现生的朴树内果皮的发育和化石内果皮厚度,显示化石朴树的果实属成熟期(晚秋,可能为10月)。由此表明东胡林四号人葬于晚秋。 郝守刚 薛进庄 崔海亭关键词:果核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5 2003年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 ,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 ,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 :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 ,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 ,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 ,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 ,而是在晚泥盆世 (法门期 )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王祺 郝守刚 王德明关键词:亚鳞木属 分支系统学 水韭目 维管植物 晚泥盆世 云南曲靖中泥盆世一种新的具叶舌异孢石松植物 基于云南曲靖市沾益县玉光村剖面海口组上部(中泥盆世 Givetian 晚期)的压型和矿化标本, 建立并描述了一种新的具叶舌异孢石松植物——规则玉光木(Yuguangia ordinata)。该植物茎轴纤细,直径约10毫米... 郝守刚 薛进庄 王祺 刘振锋文献传递 泥盆纪枝蕨纲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薛进庄 郝守刚关键词:泥盆纪 分支系统学 湖北长阳上泥盆统一种石松植物(英文) 被引量:4 2007年 描述一种采自湖北上泥盆统弗拉阶黄家蹬组中的石松植物。该植物茎轴纤细。叶基纺锤形,螺旋排列。叶线形,叶缘具刺。具顶生的孢子叶球。其孢子叶匙状或披针形,边缘具刺。孢子囊呈圆形或椭圆形。植物茎具原生中柱。原生木质部呈小脊状位于中柱边缘。后生木质部管胞由梯纹分子组成,在加厚棒之间没有类似“威廉姆逊纹”的连接物。该植物与采自湖南中泥盆统基维特阶的Longostachys(Zhu,Huand Feng) Caiand Chen可比较。它们在茎轴、线形和具刺的叶、纺锤形和螺旋排列的叶基、匙状披针形的孢子叶,以及叶、叶基和孢子叶的度量等特征方面均非常相似。两者在解剖特征上存有差别,即当前植物不具次生木质部,不具髓,后生木质部加厚棒之间不具连接物。考虑到现有特征并不足以建立新属种,暂归入cf.Longostachyssp. 薛进庄 郝守刚关键词:石松植物 管胞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被引量:19 2002年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郝守刚 马学平 夏正楷 赵朝洪 原思训 郁金城关键词:早全新世 黄土 矿物成分 古气候 早期陆生维管植物的演化分异及古环境 郝守刚 摘要:陆生维管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异是影响到所有地球陆生生命的重大演化事件。在志留纪至泥盆纪这段时间内,多谱系的维管植物门类相继出现。它们是如何演化分异的,与环境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它们的演化成功又如何影响和改变了地球的环...关键词:关键词:古环境 沙顿蕨——曲柄沙顿蕨(新种)在我国的发现 被引量:2 1996年 对采自新疆西准噶尔和丰县中泥盆统(相当于艾菲尔阶)呼吉尔斯特组下部的沙顿蕨一新种——曲柄沙顿蕨(Saw donia curstipa sp.nov.)进行了一些形态学方面的描述,并与已知的沙顿蕨属(Saw donia)的两个种S.ornata 和S.acanthotheca 作了对比。研究表明,S.curstipa 王德明 郝守刚关键词:蕨类植物 中泥盆统 早泥盆世始叶蕨(新属)及叶子起源的讨论 被引量:7 1988年 本文报道了滇东南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西根阶)地层中一陆生植物新属、种——纤细始叶蕨(Eophyllophyton bellum gen.et sp.nov)。植物体矮小,多次二叉分枝,远端枝二列互生长出次一级二叉分枝为主的末级枝;枝系起源叶顶生或侧生,多次分叉,缩合,扁化、蹼化并部分并合;生殖单位可下垂,由二枚顶端内卷的孢子叶组成;孢子囊圆至肾形,沿远端加厚带开裂,成列侧生在孢子叶相对面的叶轴上。上述特征表明新植物远比同期的莱尼蕨类、三枝蕨类和工蕨类复杂和进化,并显示出和工蕨类的某些亲缘关系。文内还探讨了枝系起源叶(大型叶)的发生和演化。 郝守刚关键词:早泥盆世 孢子叶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