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郜莹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PET/C
  • 8篇PET/CT
  • 7篇细胞
  • 7篇小细胞
  • 7篇淋巴
  • 7篇非小细胞
  • 6篇淋巴结
  • 6篇淋巴结转移
  • 5篇显像
  • 5篇18F-FD...
  • 4篇时相
  • 4篇双时相显像
  • 4篇脱氧
  • 4篇脱氧葡萄糖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正电子
  • 3篇正电子发射

机构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郜莹
  • 5篇张延军
  • 4篇解敬慧
  • 4篇李建南
  • 3篇陈博
  • 1篇张维升
  • 1篇郑红娜
  • 1篇冯洪波
  • 1篇李敬
  • 1篇陆陟
  • 1篇朱毅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AMN)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特征及PET/CT对AM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AMN[低级别AMN(LAMN)及阑尾黏液腺癌(MAA)]的16例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59.6±12.2)岁]的资料,总结AMN的PET/CT图像特点,并分析LAMN与MAA间的差异,最后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ET/CT图像上,LAMN组较MAA组阑尾病灶具有更小的短径[(3.31±0.74)与(3.71±1.52)cm;t=-0.667,P<0.05]、更低的囊壁代谢水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73±1.31与6.70±5.95;t=-1.844,P<0.05]。AMN多表现为阑尾区稍高密度[CT值:(23.88±13.14)HU]囊性灶,囊壁多伴点状钙化(10/16),囊壁呈轻、中度增高代谢(SUVmax为4.71±4.64),且多伴腹腔假性黏液瘤(PMP)转移(7/16)的特点。与病理结果对照,PET/CT术前准确诊断AMN 11例,其中AMN伴PMP形成3例,灵敏度分别为11/16和3/7;PET/CT术前准确诊断出9例转移瘤中的7例。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AMN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李敬郜莹李建南
关键词:阑尾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8)F-FDG PET/CT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根据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 F-FDG PET/CT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共96个原发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不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66)及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30),比较两组原发灶大小、肿瘤消失率(TDR)、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上述指标中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LN(-)组和LN(+)组原发灶大小、TDR、SUVmax、M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原发灶、SUVmax及MTV增大和TDR降低,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DR及MTV应纳入回归方程。结论 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表现特征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其中TDR及MTV是主要预测因素。
解敬慧郜莹陈博付涧兰张延军
关键词:淋巴转移发射型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非小细胞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储留指数与临床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原发病灶储留指数(RI)与病灶大小(长径、短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郜莹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
文献传递
胃癌^(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ROI)勾画技术测定胃癌原发灶SUVmax。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SUVmax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9例胃癌原发灶的SUVmax为10.9±8.5,单独PET阳性显像55例,单独CT阳性显像56例,PET/CT均阳性显像53例。不同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和肿瘤最大径的胃癌原发灶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理类型原发灶SUVmax大小依次为低分化腺癌>高中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其中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SUV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间SUVmax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均与SUVmax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9、0.372、0.478和0.645,P均<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对SUVmax值存在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1.540。结论胃癌原发灶SUVmax值的影响因素有肿瘤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最大径。
郑红娜王敬朱毅郜莹张延军
关键词:胃癌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18F氟脱氧葡萄糖
非小细胞肺癌<sup>18</sup>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储留指数与临床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up>18</sup>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原发病灶储留指数(RI)与病灶大小(长径、短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郜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双时相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双时相显像储留指数与临床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原发病灶储留指数(RI)与病灶大小、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患者的PET/CT双时相检查资料,观察原发病灶RI与病灶大小、腺癌原发灶RI与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原发病灶及腺癌、鳞癌不同转移状态原发病灶RI的差异。结果 NSCLC原发病灶RI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0.05);各病理类型原发病灶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7,P>0.05);腺癌原发病灶RI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9,P<0.05);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病灶RI高于无转移者(Z=-3.17,P<0.05),而鳞癌有无转移者原发病灶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P>0.05)。结论 NSCLC原发病灶RI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郜莹解敬慧李建南冯洪波张延军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metabolic parameters measured by 18F...
李建南陈博郜莹解敬慧陆陟张延军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储留指数与临床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原发病灶储留指数(RI)与病灶大小(长径、短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
郜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双时相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8F-FDG PET/CT表现特征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 表现特征,以探讨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治疗前行18F-FDG PET/CT 显像的NSCLC 患者91...
解敬慧郜莹陈博付涧兰张延军
PBL教学方法在留学生核医学见习课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方法在留学生核医学见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54名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经同一教师理论授课、测试合格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PBL教学方法,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方法,由同一授课教师进行相同主题见习课授课。课程结束后,以理论课成绩为协同影响因素,对2组学生见习课测试成绩进行协方差分析,并对见习课授课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进而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试验组留学生测试成绩及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更受留学生欢迎。
李建南郜莹张维升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教育核医学以问题为中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