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超君

作品数:29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平山病
  • 6篇腰椎
  • 6篇神经根
  • 6篇颈椎
  • 5篇电生理
  • 5篇肌萎缩
  • 5篇H反射
  • 4篇神经电
  • 4篇神经电生理
  • 4篇手术
  • 4篇退变
  • 4篇退变性
  • 4篇退变性疾病
  • 4篇颈椎病
  • 4篇脊髓
  • 4篇F波
  • 3篇电生理技术
  • 3篇神经电生理技...
  • 3篇脊柱
  • 3篇根病

机构

  • 29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29篇郑超君
  • 24篇姜建元
  • 21篇吕飞舟
  • 19篇夏新雷
  • 17篇金翔
  • 16篇马晓生
  • 7篇王洪立
  • 5篇王立勋
  • 5篇陈文钧
  • 3篇邵明昊
  • 2篇朱巍
  • 2篇殷骏
  • 2篇聂聪
  • 1篇夏军
  • 1篇张帆
  • 1篇马昕
  • 1篇周萍
  • 1篇姜雷

传媒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康复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2013年上...
  • 1篇第六届中国微...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电图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症5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退行性侧凸12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责任节段224例,行神经根阻滞术确定责任节段118例。行单节段减压手术95例,双节段减压手术212例,3节段减压手术35例。术前对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对下肢肌肉和腰骶部椎旁肌进行针电极EMG检测,对比目鱼肌进行H反射检测。所检测肌肉的针电极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即纤颤电位、正锐波及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RD)时,提示有神经损害;神经传导检测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异常标准:MCV<40m/s,SCV<39m/s;患侧H反射消失或双侧潜伏期差值>1.5ms,提示存在S1神经根病变损害可能。EMG检测的灵敏度=EMG检测结果阳性与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特异性=EMG检测结果阴性与未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未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结果 :针电极EMG部分,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87.2%;CRD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100%;宽大和多相的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92.2%,特异性为18.2%。神经传导检测部分,342例患者中,89例患者胫神经、101例患者腓总神经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幅值降低,其中45例患者(病程>3年)在趾短伸肌记录不到CMAP,但在胫前肌可记录到低幅值、速度正常的
金翔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郑超君姜建元
关键词:肌电图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MUNE)在平山病前角细胞损害程度评估及病情转归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平山病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青少年时期起病的远端上肢肌萎缩性疾病,早期研究多认为患者多于发病后2-5年转归,故预后明显优于运动神经元...
郑超君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金翔
关键词: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平山病病情转归
神经双卡综合征的主要争议与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神经双卡综合征(double crush syndrome,DCS)即神经局部损伤后引起神经对压迫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轻微的损伤性刺激即会造成神经的其余部位出现明显损伤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神经双卡综合征最早由Upton和Mccomas两位学者提出并为之命名,并认为神经损伤后的轴浆运输减少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1]。但自这一假说提出至今相关争议便从未停止过,
郑超君姜建元
关键词:轴浆运输压迫性颈神经根近端腕管
脊柱手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判断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观察脊柱术后早期各项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尽早判断切口深部感染的存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4例(感染组),男20例,女4例;年龄55.0±15.0岁(14~75岁);急性感染1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迟发性感染10例(术后3个月后发生)。以同时间段行脊柱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的51例患者(男29例,女22例;年龄19~81岁)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6天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参数,同时回顾相应时间点患者体温与局部伤口情况。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CRP、ESR及体温等参数超过对照组患者相应时间点该参数值的均数+2倍标准差(+2s)作为上述参数异常的标准;局部伤口以出现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出作为异常的标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口深部感染组患者术后3d的CRP显著性升高(P=0.005);术后5/6d,CRP(P=0.000)、中性粒细胞总数(P=0.020)及体温(P=0.001)均显著性增高。在术后3d或5/6d时,24例患者中共有8例(33.3%)体温增高;2例(8.3%)白细胞总数升高,11例(45.8%)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18例(75%)ESR升高,21例(87.5%)CRP升高;3例(12.5%)在术后短期内(〈1周)出现手术伤口部位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出。CRP及ESR等参数对于切口深部感染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体温、伤口局部体征及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等感染相关指标(P〈0.05)。迟发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各项炎症指标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定时检测周围血中CRP和ESR有利于早期判断切口深部感染,CRP升高可在早期有效判断切口深
马晓生郑超君姜雷吕飞舟夏新雷王洪立姜建元
关键词:脊柱手术
规避“计划外”创伤,让脊柱微创真正实现小创伤
2023年
在门诊,每当患者听说要做手术时,常常会问医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这手术创伤大不大?”第二个是“我这病能不能进行微创手术?”其实,对于脊柱手术而言,这两个看着类似的问题,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其实,微创绝对不等于创伤小。脊柱手术的创伤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划内”的创伤,例如为了显露术野,常规操作所造成的肌肉、骨骼的损伤;第二部分则是“计划外”的创伤,最常见的就是术中并发症所造成的神经损伤。脊柱微创手术肌肉剥离范围小,软组织创伤小,“计划内”的创伤远小于开放手术,但“计划外”创伤风险又有几何呢?
夏新雷郑超君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软组织创伤术野术中并发症
辅助诊断技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责任节段”判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目前定位腰椎退变性疾病(LDD)"责任节段"的手段有影像学诊断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介入诊断技术等。腰椎MRI检查为诊断LDD最可靠的无创技术;磁共振椎管内水成像技术(MRM)能定位神经根损伤的具体部位;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RN)显示脊神经形态最佳;T2 mapping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估腰痛来源;站立位或腰椎过伸过屈位等特殊体位下进行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定位"责任节段"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技术定位诊断神经根损伤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技术;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可定位"责任神经根"且较为准确;异常的比目鱼肌H反射可用于定位S1神经根损伤;F波诊断神经根损伤的敏感度较低,但可用于鉴别L5及S1神经根的压迫性损伤。肌电图椎旁定位技术在诊断腰骶椎神经根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腰椎间盘造影术是定位"责任椎间盘"唯一可靠的检测手段;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可应用于术前明确神经根性疼痛来源,但性价比较低。综合使用多项辅助检查技术,根据"责任神经根"及"责任椎间盘"的匹配情况来明确定位"责任节段"是目前最理想的LDD"责任节段"定位诊断方式。
郑超君姜建元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重复电刺激技术在平山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平山病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青少年时期起病的远端上肢肌萎缩性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手术方式来治疗平山病,然而,由于平山病患...
郑超君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金翔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平山病重复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颈椎动力位MRI在肌萎缩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以由退变性因素而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受压为病变基础,以三角肌、肩胛带肌,尤其以手骨间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中易于运动神经元疾病混淆。
金翔陈文钧姜建元吕飞舟夏新雷马晓生郑超君
关键词:肌萎缩型颈椎病
神经根刺激H反射在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运用价值
目的:探索骶1(S1)神经根诱发的H反射在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方面的作用。方法:55位(男30名,女25名)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行腰椎单纯髓核摘除术。我们在术前和术后7天、术后3月...
金翔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洪立郑超君
颈脊髓锥体束压迫性损伤与远端前角细胞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远端型颈型肌萎缩症患者常同时存在颈脊髓锥体束压迫性损伤及脊髓前角细胞功能异常,而后者往往难以通过影像学上的结构性异常予以解释。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探讨颈皮质脊髓束压迫性损伤是否与远端下运动神经元出现功能异常...
郑超君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金翔
关键词: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