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纪勇

作品数:71 被引量:1,447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1篇土壤
  • 17篇生物炭
  • 9篇排土
  • 9篇排土场
  • 8篇水分
  • 8篇黄土高原
  • 6篇养分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5篇土壤养分
  • 5篇土体
  • 5篇砒砂岩
  • 4篇有机质
  • 4篇植被
  • 4篇湿地
  • 3篇氮素
  • 3篇导水率
  • 3篇有机碳
  • 3篇容重
  • 3篇水蚀

机构

  • 60篇西北农林科技...
  • 4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鸟取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陕西省水利电...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 1篇陕西省农业厅
  • 1篇北京住总商品...

作者

  • 71篇郑纪勇
  • 28篇张兴昌
  • 16篇邵明安
  • 11篇李世清
  • 11篇王彤彤
  • 7篇任志胜
  • 6篇韩凤朋
  • 6篇李裕元
  • 6篇王丽梅
  • 5篇申卫博
  • 5篇李生秀
  • 5篇王全九
  • 5篇颜永毫
  • 5篇解倩
  • 4篇王晓琳
  • 4篇王彤彤
  • 3篇樊军
  • 3篇王忠林
  • 3篇张晓媛
  • 2篇文曼

传媒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土壤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砒砂岩风化物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蒸发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运用高速离心机法和室内模拟蒸发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红色(RS)、灰色(GS)和白色(WS)三种颜色砒砂岩风化物在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供水能力和干旱过程中失水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砒砂岩风化物的添加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有较明显的影响。砒砂岩风化物的持水能力均高于沙黄土和风沙土,砒砂岩风化物添加提高了风沙土和沙黄土的持水能力,降低了沙黄土和风沙土失水速率;较低比例的砒砂岩风化物提高了沙黄土和风沙土的比水容量,但对风沙土和沙黄土低吸力段供水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整个蒸发期间,砒砂岩风化物降低了沙黄土的标准蒸发量,而对于风沙土,其作用是蒸发前期降低,中后期增加。红色、灰色、白色三种砒砂岩风化物分别使风沙土的蒸发失水比提高了11.59%、10.14%和0.01%,添加三种砒砂岩风化物后的处理的最终平均含水量分别是风沙土的4倍、2.33倍、1.33倍,使沙黄土的蒸发失水比降低了13.33%、13.33%、29.52%,最终含水量降低了45.83%、54.17%、66.67%。因此,从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方面考虑,砒砂岩可以用于当地矿区和排土场区土壤改良,以促进生态修复。
张磊齐瑞鹏张应龙郑纪勇张兴昌
关键词:砒砂岩水分特征曲线供水能力蒸发
毛乌素沙区退化湿地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在毛乌素沙地秃尾河源区,随机选取地下水位分别为50 cm,80 cm和100 cm的3块退化湿地(1号、2号和3号)和1块地下水位超过300 cm的典型沙地,通过采集土壤剖面,对比分析了退化湿地与典型沙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深度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1号退化湿地土壤含水量整体最高,为16.15%~28.12%,2号和3号退化湿地土壤含水量剖面特征相近,含水量分布范围为5.65%~24.75%,整体上低于1号退化湿地,但高于典型沙地;有机质在4块样地中均是表层含量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退化湿地表层有机质含量为8.51~17.13 g/kg,约为典型沙地的2~3倍,且2号和3号退化湿地分别在10-16 cm,30 33 cm,22 28 cm存在有机质富集层,但含量低于表层;4块样地土壤全氮含量范围为0.01~0.60 g/kg,其剖面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相似.硝态氮在各样地间剖面分布特征不明显,但其表层含量均高于下层,表层最高者为3号退化湿地,为0.58 mg/kg,最低者为典型沙地,约0.24 mg/kg;4块样地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10~0.20 g/kg,0.80~3.15mg/kg和2.81~3.33mg/kg,其均在退化湿地与典型沙地剖面不同层次间无明显差异.4块样地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速效钾在1~3号退化湿地与典型沙地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6,54.95,43.57,23.42 mg/kg,其在退化湿地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典型沙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呈显著相关(P<0.05),而全磷与其他7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解倩王莹齐瑞鹏张应龙高玲玲郑纪勇
关键词:土壤剖面土壤水分
黄河中游湿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在陕西合阳黄河湿地,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湿地退化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湿地、天然草地、开荒耕地和盐碱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N,P,K)和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极显著(P<0.01),其排列顺序为:天然草地>开荒耕地>湿地>盐碱地。开荒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介于天然草地和湿地之间,盐碱地土壤有机质仅为天然草地和湿地的3.4%和6.9%,土地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会严重影响土壤肥力导致土壤退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及各养分成显著和极显著相关,且不同土壤酶活性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差异极显著(P<0.01),其活性高低与土壤养分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土壤酶活性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评价黄河湿地土壤肥力的指标。
刘云鹏申卫博张社奇解迎革郑纪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酶活性
生物炭对黄土高原不同质地土壤中NO_3-N运移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解生物炭在抑制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可溶态养分淋失方面的功效,通过人工模拟实验,研究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后对硝态氮运移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地区农田非点源污染防治及氮循环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选择黄土高原地区三种不同质地土壤类型(风砂土、黄绵土、塿土),通过室内土柱模拟研究方法,用连续流动分析仪(SKALARSAN++)测定出流液的硝态氮浓度,通过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分析在稳态条件下,生物炭添加及不同添加量对土壤中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质地较粗黄绵土和风沙土,生物炭输入能够降低硝态氮的淋失,随添加量增加,其阻滞作用越强。对于质地较为粘细的(土娄)土,添加生物炭反而促进了硝态氮淋失,随添加量增加,其促进作用越强。稳态条件下,三种土壤的硝态氮穿透过程均符合对流弥散方程。研究表明加入生物炭对不同质地土壤中可溶态养分的影响不同,可以促进质地较粗土壤的保肥能力,却不利于质地较为粘细土壤硝态氮养分的保持。
李文娟颜永毫郑纪勇张兴昌李世清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生物炭硝态氮运移
PAM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水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3
2010年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下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分布的影响,采用表面撒施的方法研究了12个不同处理小区的土壤体积质量、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分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g/m2范围内添加PAM可以减小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但用量超过2g/m2土壤体积质量开始增加。饱和导水率开始降低。在0~3g/m2均可用二次曲线进行描述,相关系数达到95%以上。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PAM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2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出现交叉现象,60~100cm土层随着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g/m2用量时达到最高,再增加PAM用量土壤含水率反而有降低趋势。10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该研究为探明PAM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
韩凤朋郑纪勇李占斌张兴昌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土壤物理性质饱和导水率水分分布
黄土区坡面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266
2004年
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坡地土壤入渗产流和抗侵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坡地的降雨入渗产流产沙规律。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采用1m网格布点法对神木六道沟流域41m×5m径流小区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坡面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容重沿坡面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经地质统计学分析土壤容重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和自相关特征,自相关特征长度为7.6m。(2)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坡面的变化也不具备明显规律,Ks和lnKs在坡面的变异经地统计学分析均不具有空间结构特征,属于纯随机变量。
郑纪勇邵明安张兴昌
关键词:黄土区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特征
一种利用防渗膜防止排土场薄层土体水渗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防渗膜防止排土场薄层土体水渗漏的方法,所述利用防渗膜防止排土场薄层土体水渗漏的方法在排土场构建过程中将防渗膜作为防渗层铺设于人工土体之下防止水肥渗漏;包括以下步骤:排土场构建,在覆土环节前,先利用土壤...
郑纪勇任志胜齐瑞鹏张兴昌张应龙
文献传递
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对水体中铅的去除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对水体中铅的去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柠条洗涤,烘干,粉碎,挤压成型,得到柠条段;2)在气氛保护条件下,将柠条段程序升温,热解,降温,得到粗产品;将粗产品粉碎,过筛,得到生物...
郑纪勇王彤彤周晓燕张兴昌
文献传递
子午岭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56
2005年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数量则相对较少,为48种.人工林与天然林空间层次分化明显,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藤本植物.从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来看,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发育较好,但人工刺槐林的草本层发育较好.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草本层,而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以天然辽东栎林为参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较低,其相似性指数Is为19.4,而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则较高,Is值为43.4,甚至高于天然白桦林33.3与山杨林42.9.因此,相比较而言,油松比刺槐更适合作为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人工造林树种.
李裕元郑纪勇邵明安
关键词:人工林天然林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黄土高原
砒砂岩区典型坡面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3年
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采集砒砂岩区典型坡面0—100 cm剖面的土壤,运用经典统计学测定其颗粒组成。结果表明:坡面0—100 cm土壤质地主要为砂壤土(59.21%)和壤砂土(36.40%)。随土层深度增加,砂粒含量增加,粉粒和黏粒含量减少,土壤逐渐呈现粗粒化的趋势;坡面尺度上,表层0—10 cm砂粒为弱变异,其余各层各粒级均为中等程度变异,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异性增强,不同粒级的变异系数表现为砂粒<粉粒<黏粒。沿坡面等高线方向,样带B粗粒化程度最弱,10 cm土层以下,样带B粗粒化程度最强。沿垂直坡面等高线方向,坡中砂粒含量(73.60%)相比于坡上和坡下分别增加6.90%(p<0.05)和11.66%(p<0.05),坡下粉粒(31.85%)和黏粒(3.10%)含量相比于坡上和坡中分别增加13.13%(p<0.05),23.59%(p<0.05)和4.36%,51.70%(p<0.05),坡中粗粒化程度最强,坡下是细颗粒堆积的主要区域。研究结果可加强对砒砂岩区坡面土壤颗粒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
胡健辛军伟唐梅甄庆甄庆郑纪勇
关键词:坡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