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淑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69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黄土高原
  • 6篇气候
  • 4篇叶片
  • 4篇辽东栎
  • 3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环境
  • 2篇气孔密度
  • 2篇气孔特征
  • 2篇全球变化
  • 2篇稳定性碳同位...
  • 2篇陆生
  • 2篇陆生植物
  • 2篇阔叶
  • 2篇黄土
  • 1篇氮含量
  • 1篇典型植物
  • 1篇电子传递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组成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6篇郑淑霞
  • 15篇上官周平
  • 1篇常朝阳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气候变化与生...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41
2006年
综述树木年轮分析在温度、降水序列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着重探讨气候变化对树轮宽度、密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如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幼龄效应”,并就树轮年代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作简要探讨,提出今后年轮气候学的研究应结合中、小时间尺度的树木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需阐明树木和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量化关系,应加强各类代用资料与仪器观测记录结果的对比分析,并加强对年轮气候模型的验证,研究方法应由经验性分析转向机理性研究,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树轮宽度
黄土高原油松和刺槐叶片光合生理适应性比较被引量:44
2007年
以黄土高原地区由南向北分布的杨凌、永寿、富县、安塞、米脂、神木等县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地区油松和刺槐的光合特性与叶结构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油松针叶和刺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水分利用效率(WUE)、比叶质量(LMA)、氮含量(Nmas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Chl)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说明不同地区油松和刺槐的光合能力和叶结构性状参数差异很大.由南向北,油松的Pn、WUE和PNUE呈略微增加趋势,而刺槐则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油松在干旱生境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而刺槐光合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油松和刺槐的LMA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Nmass和Chl均呈略微下降趋势,且刺槐的变化幅度高于油松,说明油松从生理代谢和叶结构性状上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强于刺槐.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油松和刺槐的LMA与Nmass整体上呈极显著负相关;Pn、PNUE与LMA、Nmass相关不显著,与Chl呈极显著正相关;WUE与LM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mass呈显著正相关.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光合速率
陆生植物气孔参数与大气CO_2浓度变化被引量:9
2005年
陆生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利用植物气孔参数(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来指示或重建古大气CO2浓度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就陆生植物气孔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作了简要探讨,并对植物生物学方法在定量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全球变化陆生植物
黄土高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是在我们近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黄土高原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态势,详...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气孔特征
文献传递
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3)C值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8
2005年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 ,对 2 0世纪 30— 80年代不同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及δ1 3C值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全国不同区域辽东栎气孔密度为 5 35~80 0stoma·mm- 2 ,平均值为 70 3stoma·mm- 2 ,δ1 3C值为 - 2 8 4 7‰~ - 2 5 0 2‰ ,平均值为 - 2 6 83‰。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2 0世纪 30—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和δ1 3C值持续降低比较明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 ,而δ1 3C值呈降低趋势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呈增加趋势 ,但气孔密度几乎没有变化。从空间分布角度 ,3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3个区域中辽东栎气孔密度和δ1 3C值依次递减 ,说明水分利用效率 (WUE)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 ,辽东栎气孔密度在 4个植被区域之间产生波动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个区域中的辽东栎气孔密度比较接近 ,且高于气孔密度相差不大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2个区域 ,4个植被区域类型之间辽东栎叶片δ1 3C值差异不大 ;80年代 ,辽东栎在由东到西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至温带草原区域 。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气孔密度辽东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稳定性碳同位素针阔叶混交林
8种阔叶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被引量:209
2006年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种阔叶树种紫玉兰、广玉兰、玉兰、美人梅、铁杆梅、腊梅、红碧桃和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指示了不同树种间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能力差别较大。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的种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种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各树种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差别较大,而实际光下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的种间差异不显著。3种木兰科植物的Pn、Tr、WUE和WUEi平均值均高于3种蔷薇科植物,说明木兰科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强,对吸收的光能和水分的利用较高。蔷薇科植物的FvFm、FvFo、ФPSⅡ、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平均值均高于木兰科植物,而木兰科植物NPQ较高,表明其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可有效地避免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损伤。研究还表明3种木兰科植物和3种蔷薇科植物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大,说明同一科属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较为相近。相关分析表明,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Pn与Tr、Tr与gs、FvFm与FvFo、ФPSⅡ与F′vF′m、qp与NPQ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n与gs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Tr、gs与WUE、WUEi,Pn与ФPSⅡ,ФPSⅡ与NPQ,F′vF′m与qp、NPQ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木兰科蔷薇科阔叶树种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叶氮含量、比叶重的关系被引量:134
2007年
以秦岭南部的宁陕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富县和神木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气候带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重(LM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之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神木地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Pmax均显著高于宁陕和富县。3个地区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的Pmax、PNUE、ФPS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草本植物的Pmax和PNUE明显高于灌木和乔木。由南向北分布的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随着气候干旱的加剧,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均呈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功能型植物的LMA的大小比较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宁陕、富县和神木地区近60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与Nmass、PNUE与LMA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Pmax与Nmass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对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max与PNUE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Pmax与ФPS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氮含量比叶重功能型
黄土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与化学计量特征的时空响应与适应机制
植被—气候关系研究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研究以黄土高原的地带性植物或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在时间尺度上以植物标本为材料,研究了最近70年以来气候变化下植物的气孔特征参数和WUE的演变规律,揭示了不同植物对气候...
郑淑霞
关键词:气候环境光合作用植物生态
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异被引量:9
2004年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 ,对 2 0世纪 30年代至 80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测 ,明确了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的变化范围 ,并对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30年代至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气孔长度、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 ,而气孔宽度、密度呈下降趋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 4个气孔特征参数均逐年递增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除气孔长度下降外 ,其它 3个气孔特征参数均逐年递增 .从空间分布角度 ,在由北部至南部再到西南部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至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30年代中 ,气孔长度、面积呈上升趋势 ,而气孔宽度、密度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中 ,不同植被类型区之间 ,除气孔密度差异较大外 ,其它 3个气孔特征参数差异均不明显 .图 1表 1参
郑淑霞常朝阳上官周平
关键词:辽东栎
近70年来黄土高原典型植物δ^(13)C值变化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对黄土高原地区 4种典型C3 植物狼牙刺 (Sophoraviciifolia)、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虎榛子 (Os tryopsisdavidiana)和酸枣 (Zizyphusjujubavar.spinosa)样品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 (δ13 C)进行分析 ,研究了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近 70年中不同年代植物δ13 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近 70年中 ,4种植物δ13 C值变化范围为- 2 5 .0 5‰~ - 2 9.75‰ ,平均值为 - 2 7.0 4‰。 4种植物叶片δ13 C值均呈下降趋势 ,表明随气候环境变化 ,近 70年4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均呈降低趋势。但不同植物叶片δ13 C值下降幅度不同 :狼牙刺和辽东栎叶片δ13 C值下降非常明显 ,虎榛子叶片δ13 C值下降也较明显 ,而酸枣叶片δ13 C值下降不明显。 4种植物δ13 C值的降低率分别为 14 .6 5 %、14 .4 6 %、11.99%和 2 .4 4 % ,说明不同植物对气候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具有不同的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 ,酸枣是 4种植物中耐旱能力较强 ,WUE较高的物种。
郑淑霞上官周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典型植物狼牙刺辽东栎虎榛子稳定性碳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