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烧伤
  • 16篇肠道营养
  • 11篇早期肠道营养
  • 10篇代谢
  • 10篇高代谢
  • 8篇烧伤早期
  • 7篇烧伤后
  • 6篇严重烧伤
  • 5篇肠源性
  • 4篇严重烧伤早期
  • 4篇肿瘤
  • 4篇小鼠
  • 4篇肠源性高代谢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细胞
  • 3篇腺炎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3篇肠饲

机构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成都军区总医...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2篇邵洪
  • 21篇汪仕良
  • 19篇尤忠义
  • 18篇黎鳌
  • 10篇余斌
  • 9篇唐成功
  • 8篇王凤君
  • 8篇田伏洲
  • 7篇赵云
  • 7篇朱云
  • 6篇尹致良
  • 6篇余静波
  • 5篇李小军
  • 5篇刘晓波
  • 5篇李超志
  • 4篇解伟光
  • 3篇曹卫
  • 3篇李晓军
  • 2篇邹树
  • 2篇黄大熔

传媒

  • 6篇中华整形烧伤...
  • 4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普外临床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5篇1996
  • 8篇1994
  • 3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烧伤早期肠道功能保护及对代谢影响的机理——早期肠道营养作用的实验研究
邵洪
小鼠骨髓瘤杂交细胞的抗瘤作用及其与传代次数关系
1997年
小鼠骨髓瘤杂交细胞的抗瘤作用及其与传代次数关系刘晓波田伏洲李小军尹致良邵洪关键词SP2/0骨髓瘤细胞2A6细胞传代抗瘤作用小鼠中图号R730.3将表达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与“专业化”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APC)如活化...
刘晓波田伏洲李小军尹致良邵洪
关键词:骨髓肿瘤传代抗瘤作用
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之一——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被引量:18
1996年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观察了21例严重烧伤病人〔TBSA45±12.6%,深度烧伤29.8±8.9%〕。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喂养组及延迟喂养组。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烧伤后门脉、肠粘膜血流量下降,肠粘膜氧耗量增加,肠组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屏障功能均明显受影响,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加,枯否细胞等巨噬系统活化,分解激素、TNF、PGE2、IL-8等炎症介质增加,以致代谢率增高。因此,可以认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汪仕良黎鳌尤忠义邵洪余斌朱云余静波王凤君李超志王少龙唐成功赵云
关键词:烧伤肠源性高代谢肠道营养
严重烧伤后高代谢反应机理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我们设计了一个小香猪实验模型,以便获取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及中心静脉等不同区域的血标本,术后7天造成30%Ⅲ度烧伤,并随机分为早期喂养(伤后两小时开始喂养)和延迟喂养(伤后4天开始喂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延迟喂养比较,早期肠道营养可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使肿瘤坏死因子、分解代谢激素明显降低,最终使代谢率、3-甲基组氨酸排量明显降低。结果还表明,在高代谢期间的代谢反应中,经肠道途径介导的至少约占1/3。实验结果提示:“肠道-肝单核吞噬细胞系-高代谢反应”是严重烧伤高代谢反应的另一重要机理。经肠入血的细菌、毒素及由肝枯否氏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则是这一机理的介导因产。
邵洪尤忠义汪仕良黎鳌田付洲
关键词:肠饲高代谢反应烧伤
严重烧伤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变及肠道营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1994年
为进一步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及肠道营养的作用,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动物模型,即在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和中心静脉插入导管分别获取不同区域的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测定内毒素等指标,使研究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义相互关联的整体。避免了既往模型的向肠道灌饲活菌使肠粘膜遭受非创伤原因损害的人为影响因素。致伤(体表烧伤III°达30%、)后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饲养(EF)组(伤后2小时开始饲养)和延迟饲养(DF)组(伤后第4天开始饲养)。结果表明,早期肠道营养能明显刺激伤后肠粘膜细胞的增殖与修复,能有效地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肠道内的食物对于维护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修复受损的肠粘膜细胞是至关重要的。
邵洪尤忠义汪仕良黎鳌曹卫
关键词:烧伤肠粘膜细菌感染
早期肠内营养对创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为进一步探讨严重创伤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及肠道营养的作用,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动物模型,即在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和中心静脉插入导管分别获取不同区域的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测定内毒素等指标,使研究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整体。避免了既往模型向肠道灌饲活菌使肠粘膜遭受非创伤原因损害的人为影响因素。致伤(体表烧伤Ⅱ°30%)后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饲养EF组(伤后2h开始饲养)和延迟饲养DF组(伤后第4d开始饲养)。结果表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刺激伤后肠粘膜细胞的增殖与修复,能有效地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肠内食物对于维护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修复受损的肠粘膜细胞是至关重要的。
曹卫邵洪尹致良田伏洲刘晓波李小军
关键词:肠粘膜肠饲肠源性感染
全文增补中
甲苯磺丁脲与烧伤后高代谢被引量:2
1991年
我们对烧伤家兔胃内注入甲苯磺丁脲后持续观察10天,结果提示甲苯磺丁脲能通过下列作用改善烧伤后高代谢:(1)刺激胰岛素分泌,强化胰岛素作用;(2)改善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3)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解伟光黎鳌汪仕良尤忠义唐成功邵洪王凤君
关键词:烧伤甲苯磺丁脲高代谢胰岛素
烧伤早期肠道营养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1996年
自1985年以来,我们对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作了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先后采用豚鼠、大鼠、家兔、贵州小型香猪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动物模型。对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的动物包括肠道吸收、分泌、运动、伤后代谢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病理变化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检测。根据实验结果...
尤忠义汪仕良邵洪余斌余静波朱云王凤君赵云李超志阮仕荣任建安黎鳌
关键词:烧伤早期肠道营养
早期肠道营养维护烧伤后肠道结构功能与降低高代谢的研究
汪仕良尤忠义黎螯邵洪余斌解伟光王凤君唐成功赵云
属烧伤外科,用于烧伤早期。为研究早期肠道营养(EF),创制三种,改进一种动物模型(胃肠持续喂养豚鼠,空肠旷置家兔,小香猪中心及肠系膜静脉和门脉插管以及髌动静脉插管模型);发现并证实EF可明显改善门脉血流量,减轻肠道损伤,...
关键词:
关键词:肠道营养烧伤
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被引量:15
1996年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为了研究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作者从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6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观察了21例严重烧伤患者(TB-SA45±12.6%,深度烧伤29±8.9%)。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喂养组及延迟喂养组。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烧伤后门脉、肠粘膜血流量下降,肠组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屏障功能均明显受影响,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加,枯否细胞等巨噬系统活化,分解激素、TNF、PGE_2、IL-8等炎症介质增加,以致代谢率增高。因此,可以认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汪仕良黎鳌尤忠义邵洪余斌朱云余静波王凤君李超志王少龙唐成功赵云
关键词:肠源性高代谢肠道营养烧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