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方

作品数:33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儒家
  • 8篇法律
  • 6篇儒家思想
  • 6篇法制
  • 5篇西夏法典
  • 5篇民族
  • 5篇法典
  • 4篇秩序
  • 4篇中华法系
  • 4篇自治
  • 4篇律令
  • 4篇法系
  • 3篇大一统
  • 3篇党项
  • 3篇法律思想
  • 2篇大一统思想
  • 2篇唐宋
  • 2篇契约
  • 2篇习惯法
  • 2篇礼法

机构

  • 20篇中国政法大学
  • 13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33篇邵方
  • 1篇唐犀

传媒

  • 9篇法学评论
  • 4篇政法论坛
  • 2篇中国法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法学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现代法学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法学论坛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华民族优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儒家思想与礼乐文明被引量:5
2016年
《论语·先进》篇记录了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礼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与习俗,用于规范行为、区别是非;乐则用于协调秩序、促进和谐、陶冶情操,即"用乐之和弥补礼之分"。"礼乐"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而是引领人心向善。孔子在文化上继承并超越了周公的制礼作乐,提出仁政思想以及"仁"和"礼"的治国原则。在礼与乐的关系中,儒家认为,礼为德之端,乐为德之华。礼的根本在乐和诗,礼要靠乐和诗来风行天下,"美善合一"是孔子所推崇礼乐文明的最高境界。礼乐文明就是"乐至则无怨,礼至则无争"。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行途径就是在"礼乐"中达到的"仁道"和在人间实现的"仁政",而仁政的实行必须是仁者和良法的结合,即仁政是由有仁心者去实践先王之道。
邵方
关键词:儒家思想礼乐文明仁政良法论语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秩序:一统与自治相结合的民族秩序
<正>中国古代的法制与秩序基于自然经济之上的宗法社会结构和重宗法人伦的社会心理,从而选择了一个以家族为支点"礼法并用"的秩序构建模式,这个特质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中央王朝的民族政治。在中国古代规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则中,国家...
邵方
文献传递
略论西夏法典对契约的规制被引量:3
2013年
西夏契约主要有典当铺契约、买卖契约、借贷契约等,法律对契约的格式、契约双方的立约基础、借贷契约的利率、典当契约中出典人和受典人的权利义务、卖地契约的形式和程序、契约担保制度以及违约责任等均进行了规制。西夏契约与在书写格式、立约基础等方面与唐宋契约较为相近,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邵方
礼与天道及其法理学意义
2024年
儒家之礼概括和总结了自三代以来社会规范体系中的内部逻辑证成。礼在法律规则和社会关系中的外化表现为礼制,内化形态为礼义。礼制是律己、敬人、慎行的最基本要求和最直接表现;礼义是个体生活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是家国治理的基本纲领,是蕴含于各项制度中的精神原则,二者由表及里共同发挥着作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法律体系的源泉和基石,礼上承天道,下资治世,是世俗法律的正当性来源。礼为社会秩序的创设与维护提供基本范式和隐性指引,自身在时代变迁中既能与时俱进,又能坚守恒久价值。作为个体的立身之本,礼陶冶人文情怀,是教化民众的政治培基。礼从天道、秩序、教化三个方面发挥着根本性作用,构建起古代社会的礼法系统,成为律法的渊源和纲领,从而将天道规律转化为世间的具体规则,并推动天道与治世二者的精妙结合。
邵方
关键词:礼法天道礼义礼制治世
墨子天志及其法律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墨子的思想是在批驳儒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墨家强调的是它与儒家之异,但是儒墨所选用的思想材料同本共源,可谓同根而异枝,有着共同的文化之根。墨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天"的存在,墨子将天作为一种信仰,墨家认为天有意识,有知觉,有行动、有情感,是一位"人格神",因此名曰"天志"。儒家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诗歌来抒发"民欲",进而来感天地,实现由人到天的"体道"之路;墨家则与儒家路径相反,强调"天之所欲,民必从之",民需要无条件服从天意。儒家是由"言志"而到达"天人之道";墨家则是用"天志"来同一情感、同一人性,儒家天命由下而上,为实现"和"的境界,墨家天志则自上而下,乃是为了实现求"同"的理想。墨家主张"以天为法",将天的意志作为法律效力的来源和基础,墨子《法仪》指出:"法不仁,不可以为法"。仁就是天的意志,是天志的具体表现。墨家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与儒家有师承关系,仁又是儒墨时代思想的主流。墨家将仁作为法律的内在标准,其犯罪论、赏罚论和天罚说都贯穿着仁的精神。
邵方
关键词:兼爱孔子庄子
儒家天命及其法律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中国古代的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儒家无疑是这一文明的传承者和突破者,其中最为瞩目的特征就是儒家对于天人之际的探究。儒家继承了夏商周以来的上帝或天命信仰,孔子在对礼乐的追问中得出了“仁”这一答案,此正为其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轴心突破。儒家的仁政思想源于周公的敬天保民和明德慎罚,儒家将“诚”作为天人合一的枢纽,它既是人德也是天道。仁作为规范的“立法者”,具有比法律规范本身更大的“创造性”,此时天命参与到个体人生中,在对于天命的追寻中儒家讲究“正心诚意”,以期达到“天人合一”。
邵方
关键词:儒家法律意义
“大一统”思想下的民族自治政策被引量:1
2015年
"大一统"思想是古代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制一直秉承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大一统"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共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追求,"大一统"思想内含的民族因素使得中央政府在坚持华戎同轨的思想基础上,又推行了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政策,对于维持与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邵方唐犀
关键词:大一统儒家民族自治
儒家思想对西夏法制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西夏党项人深受中原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期望借鉴和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作为强国之策。儒家思想在西夏广泛传播并深入社会生活,成为西夏法律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也对西夏社会风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儒家"尊君孝亲"、"慎刑德政"思想在西夏法制中都有深刻体现。
邵方
关键词: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秩序:一统与自治相结合的民族秩序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秩序基于自然经济之上的宗法社会结构和重宗法人伦的社会心理,从而选择了一个以家族为支点“礼法并用”的秩序构建模式,这个特质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中央王朝的民族政治。在中国古代规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则中,国家制定法...
邵方
关键词:中国法律史民族政治社会秩序
西夏的民族习惯法
西夏党项民族喜好复仇,重然诺,有专门调解部族内部纠纷的"和断官",带有党项民族习惯法特征的"和解"原则在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保留,而且法典规定可以"以马赎罪",这是党项原始遗风中的"陪命价"在西夏法典时代...
邵方
关键词:民族习惯法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