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平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充气性视网膜固定联合气体下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气体下激光光凝急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治疗适应证、并发症处理及操作技巧。方法: 分析2011-09/2012-06在我科住院治疗的,PVR级别低于C级、裂孔位于上方6个钟点位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45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术后24~48h行气体下裂孔激光光凝术。观察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0mo。一次手术成功率40眼(88.9%)。术后视网膜下小气泡2眼(4.4%),视网膜下液吸收延迟3眼(6.7%)。新发视网膜裂孔5眼(11.1%),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4.4%),白内障加重1眼(2.2%)。结论: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气下光凝术适用于上方6个钟点位视网膜裂孔和PVR低于C级的病例。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巩膜扣带术相比,该术式能在发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迅速进行视网膜裂孔封闭,治疗环境及医疗设备要求相对宽松,手术技巧难度较低,治疗费用低。其缺点是一次手术成功率较低,术后需要精确的体位控制和密切随访。
- 黄艳君刘斐李远标邵东平金怡轩
- 关键词: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激光光凝术急诊视网膜脱离
- OCT在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OCT对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检出率。方法:对经检查明确诊断1眼玻璃体后脱离病例49例98眼,及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采用Zeiss公司生产的CirrusHD-OCT进行双眼检查。结果:在1眼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49例患者中,另1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24眼,发生率为48.9%,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发生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63眼,发生率为33.9%,所有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者均无眼前黑影等症状。结论:OCT对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的检出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玻璃体后脱离的必需检查手段。
- 杨晓然邵东平梁雪芬杨洁华
- 关键词:玻璃体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内界膜
- 异体角膜刺激引起的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5分子表达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2 5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异体角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 ,进行单克隆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对照组T细胞CD2 5表达为 2 5. 2 % ;受角膜或沸波醇酯 (PDB)激活后T细胞CD2 5表达分别为 5 6 . 8%和 80 . 9% ;受角膜和沸波醇酯共同激活后T细胞CD2 5表达为 70 . 2 % ;受异体角膜激活后 ,CD4和CD8T淋巴细胞CD2 5表达分别为 6 7 .3%和 5 2 . 3%。结论 :异体角膜组织体外能够刺激人外周T细胞CD2 5表达和T细胞活化 ,CD4T细胞比CD8T细胞活化更明显。
- 钟敬祥徐锦堂刘莲李辰吴春云郑通枢邵东平
- 关键词:角膜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 印度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实用性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印度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实验组46眼(46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52眼(52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并发症差异。结果:术后3mo,实验组平均手术源性散光为-0.53±0.14D,而对照组为-0.48±0.10D,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mo视力分别为0.71±0.14和0.72±0.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学习曲线短、效果理想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 李敏超刘斐邵东平杨晓然李远标黄艳君
-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散光摘除术
- CsA微粒体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 A(cyclosporin A,Cs A)微粒体对兔高危眼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以生物降解医用材料乙交酯 -丙交酯 (polylactic- co- glycolic acid,PL GA )为载体 ,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含 Cs A的 PLG A微粒体 ;观察分别应用 Cs A微粒体或 Cs A溶液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天数、排斥率及应用不同制剂过程中兔眼的药物反应性。结果 角膜植片平均存活天数及排斥率在 Cs A微粒体组分别为 86.3 0 d± 9.50 d和 2 0 % ,在 Cs A溶液组分别为 71.10 d± 2 5.50 d和 4 0 % ,2组比较植片平均存活天数有显著性差异 (P<0 .1) ,而植片排斥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1) ;Cs A微粒体对兔眼的药物刺激性小。结论 结膜下注射 Cs A微粒体能够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是一种较有前景的缓释制剂。
- 张伟钟敬祥邵东平赵松滨施月欢
- 关键词:环孢霉素A微粒体角膜移植
- 非接触广角镜在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接触广角手术系统应用于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临床效果和使用技巧。方法收集46例(46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非接触广角手术系统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63.84±11.13)min。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只眼,视网膜出血5只眼。术后角膜水肿4只眼,前房出血3只眼,高眼压5只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8±3.9)个月,随访未见眼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再出血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只眼。随访未见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前视力:视力≥0.3者4只眼;0.3>视力≥0.1者10只眼;0.1>视力≥0.01者22只眼;视力<0.01者10眼。术后视力:视力≥0.3者10眼;0.3>视力≥0.1者16只眼;0.1>视力≥0.01者20只眼,术后视力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进行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获得足够良好的视野,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邵东平朱春玲刘斐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
-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106例(106眼)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手术,对照组在角膜接触镜观察系统下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为57~80(68.84±7.1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95(81.99±7.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大幅度提高,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角膜切口渗漏6例,瞳孔缩小5例,角膜轻度水肿4例,视网膜出血2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例;术后前房积血4例,眼压升高6例,角膜水肿6例,前房非感染性渗出2例,后发性白内障10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例。对照组术中角膜切口渗漏4例,瞳孔缩小4例,角膜轻度水肿3例,视网膜出血3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例;术后前房积血5例,眼压升高5例,角膜水肿7例,前房非感染性渗出3例,后发性白内障8例,视网膜脱离复发4例。结论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快速恢复视功能,避免再次手术。
- 邵东平刘斐朱春玲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白内障超声乳化
- 脉络膜骨瘤的诊疗新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眼内良性骨化肿瘤,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患者,虽然是良性肿瘤,但随着脉络膜骨瘤的持续生长、骨瘤的脱钙化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出现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确诊后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 汤远琳邵东平
- 关键词:脉络膜骨瘤
- 改良拦截-劈核法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采取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把晶状体硬核分成6~8块碎核,逐个乳化吸除小块碎核。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81.8±39.2)s,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52.2±9.8)s。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8者14眼,≥0.5者28眼,≥0.3者30眼,≤0.2者6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16眼,≥0.5者30眼,≥0.3者33眼,≤0.2者3眼;术中后囊破裂2眼,角膜切口灼伤6眼;术后角膜水肿6眼。结论:采用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应用。
- 邵东平刘斐杨晓然李敏超
-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微粒体的药物反应性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 A微粒体结膜下注射的药物反应性。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 6只 ,左眼为实验组 ,右眼为对照组。实验组球结膜下注射 15 g· L- 1的 Cs A微粒体 ,对照组球结膜下注射相同浓度的 Cs A溶液 ,每次 0 .2 m L,每 5 d1次 ,维持 30 d。用药结束后分别于 1、2、3月时各取 2只白兔处死 ,剪取注射部位的结膜及巩膜 ,立即用 AF固定液固定48h,然后脱水、包埋、切片和 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部位的结膜和巩膜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包裹和坏死等情况。结果 注射 Cs A溶液后兔眼结膜水肿非常严重 ,注射 1次后 ,充血水肿需 3d才会消退 ;而实验组结膜充血水肿 2 d即消退。 Cs A微粒体组切片显示用药结束后第 1月仅结膜有少的炎症反应 ,第 2月后结膜已恢复正常 ;Cs A溶液组用药后第 1月炎症反应较显著 ,巩膜也有较少的炎症反应。第 3月时可观察到结膜和巩膜有纤维化形成。结论 Cs A微粒体的生物相容性较好 ,药物刺激性较小 。
- 邵东平钟敬祥张伟吴春云
- 关键词:药物反应性环孢霉素A微粒体结膜下注射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