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红梅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印迹
  • 2篇印迹法
  • 2篇湿热瘀阻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6-...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免疫吸附
  • 2篇免疫印迹
  • 2篇免疫印迹法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GPI
  • 1篇性疾病

机构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6篇邱红梅
  • 5篇冯雪
  • 3篇刘贵建
  • 3篇安成
  • 2篇姜泉
  • 1篇常志遂
  • 1篇王涛
  • 1篇吴继明
  • 1篇田劲梅
  • 1篇陈倩云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第一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ImRNA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型类风湿关节炎及正常人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PImRNA水平,研究对象包括RA患者47例,其中湿热瘀阻型27例,痰瘀互结型2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对照组20例,3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 RA湿热瘀阻组GPI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25.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痰瘀互结组GPI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6.54倍,而RA湿热瘀阻组与RA痰瘀互结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风湿病组GPI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0.97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与RA活动性有关,同时证明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冯雪姜泉安成陈倩云邱红梅刘贵建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类风湿关节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抗SSA/Ro抗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检测抗SSA/Ro抗体,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度,希望为临床该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购买不同品牌的检测试剂盒,然后利用ELISA法和IB法同时检测我...
邱红梅冯雪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
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的浅见被引量:3
2018年
自身抗体的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其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本文从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现状和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质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角度,提出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的策略。
安成冯雪邱红梅刘贵建
关键词:抗核抗体质量管理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SSA/Ro抗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检测抗SSA/Ro抗体,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度,希望为临床该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购买不同品牌的检测试剂盒,然后利用ELISA法和IB法同时检测我...
邱红梅冯雪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
文献传递
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GPI水平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冯雪王涛姜泉安成邱红梅刘贵建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
中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抗活化蛋白C现象
1999年
1993年,Dahlback[1]首先发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因加入活化蛋白C(APC)而延长的现象,并称之为抗活化蛋白C现象(APCR)。APCR的主要分子生物学基础是FV基因点突变(FVLeiden),致PC作用位点消失,导致高凝状态[...
常志遂邱红梅吴继明田劲梅
关键词:胃肿瘤抗活化蛋白CA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