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朝国
- 作品数:44 被引量:288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从摒弃到尊重: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被引量:31
- 2012年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 邢朝国郭星华
- 关键词:传统文化法治建设文化自觉
- 法律实践中俗民的“冤屈感”:一个解释框架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是作者在民转刑案件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该类案件服刑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即使司法判决所依据的法律事实清晰,服刑人员仍具有普遍的"冤屈"感。文章认为此类冤屈感产生的根源在于案件当事人对纠纷事件的理解是建立在自身的一套正义观之上,即"俗民正义"。俗民正义与法律正义有着不同乃至对立的判定内容和判定标准,各自有着合法性声称系统。前者溯及既往,关注行为背后的意义是否合理,依据日常生活中共同建构的当然性规则,追求合意的正当性,具有情境性;后者不溯及既往,重视行为本身是否合法,以法条中的规则、程武为理据,追求决定的合法律性,具有普遍性。在司法实践中,冤屈感是以法律正义为基础的案件判决对俗民正义限制甚至否定的结果。
- 邢朝国
- 关键词:法律正义正义问题司法判决案件判决纠纷事件
- 越过“界限”:现代公共生活中的大众 读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
- 2014年
- 《大众的反叛》是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经典之作。2在该书中,加塞特提出了“大众的反叛”(the rebellion of the masses)这一命题,即大众越过自己的界限,开始占据最高的社会权力,而这些权力原本属于社会精英。要说明这一命题,我们需要弄清楚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何为界限?
- 邢朝国
- 关键词:大众公共生活反叛社会权力社会理论社会精英
- 社会工作与替代性创伤:情感卷入的风险与机遇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旨在讨论替代性创伤给社会工作者带来的潜在影响。研究情感卷入是为了在社会工作者、服务和社工职业这三个层面上预防、应对和干预替代性创伤。文章强调,要在承认实务中情感卷入的重要性与对替代性创伤的迹象和影响有所警觉之间保持平衡,要在替代性创伤情境下为社工、社工机构和社工职业提供一个处理社工实务中情感维度的模式。文章提出le1一些平衡情感卷入和替代性创伤之间关系的建议,如意识训练、督导、自我关怀、组织文化、个人认同和职业认同,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如评估社工精神创伤的类型和程度,预防、应对和干预替代性创伤的策略。
- 理查德·英格拉姆伊恩·巴伦张骁健(译)邢朝国
- 关键词:情感社会工作督导
- 情境、情感与力:暴力产生的一个解释框架被引量:8
- 2014年
- 文章考察了中国农村社会初级关系圈中与纠纷、争吵、不公、委屈、怨恨等道德情感性因素勾连在一起的暴力事件。基于情境、情感和力三个因素,构建了SEPV分析框架,以此来解释此类暴力行为产生及再生产的机制。研究发现,力的不均衡容易促发暴力行为,并且在纠纷演变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力并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负面情感是暴力行为的重要促动力,其强度在纠纷演变过程中同样不断变化;情境是暴力产生的环境因素,对情感和力的施与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
- 邢朝国
- 关键词:农村社会暴力情境情感
- 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图式——以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为例被引量:20
- 2009年
- 本文提出社会认同内在二维性这一概念,认为社会认同不是同质线性的,而是在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即对社会群体本身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认知与评价。这两个维度并不一定同时变化,且变化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文章认为社会认同的这种内在二维性是导致个体社会认同的张力和矛盾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进行分析,尝试勾勒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图式,并以此说明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性问题。结果显示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并不是单维度线性的,而是具有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图景。
- 郭星华邢朝国
- 关键词:社会认同北京市农民工
- 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基于三个村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13年
- 在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家庭土地继承问题将愈加突显出来。本文基于三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妇女仅仅对夫家的承包地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意愿,而对娘家承包地的继承意愿相当低,即在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上呈现出明显的夫家取向;农村妇女的户籍与其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娘家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娘家承包地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丈夫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不具有抑制性;婚后夫家分到新土地均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 邢朝国郝妩阳
- 关键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
- 过日子:一个中国式自杀的分析框架——读吴飞的《自杀作为中国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是一本研究中国式自杀的精致的小册子(以下简称《自杀》)。笔者用了3个词语来定义《自杀》一书,即“研究中国式自杀的”、“精致的”和“小”。之所以说它“小”,
- 邢朝国
- 关键词:中国式
-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落户意愿--以城市落户能力为分析框架被引量:7
- 2020年
- 本文以城市落户能力为分析框架,将农业转移人口划分为工作住房双稳定型、单工作稳定型、单住房稳定型、工作住房双不稳定型,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究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落户能力与其城市落户意愿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工作住房双稳定型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户口迁移意愿最高,其次是单工作稳定型,再次是单住房稳定型,最后是工作住房双不稳定型;在迁移城市购买了住房、有固定期限/非固定期限合同的工作均显著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迁移城市的意愿,且住房购买情况与工作合同签订情况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工作稳定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要高于住房稳定性。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需要从城市落户能力角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分类,另外,相比传统的以住房为中心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策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工作稳定性可能是中国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更有效、更持久的路径。
- 邢朝国
- 中国农村家庭演变:“核心化”还是“个体化”?以私房钱的道德评价为切入点被引量:7
- 2017年
- 当前中国家庭研究范式出现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家庭经济生活角度切入,通过勾勒农村居民评价私房钱的道德框架,讨论中国农村家庭仍然是在"核心化"轨迹上还是走向了"个体化"。研究发现,私房钱的来源、数额及用途,家庭经济控制情况和亲密关系状况是村民评价私房钱道德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被包含在"个体/家庭"框架下,其中是否影响核心家庭的财产安全和生计安全构成私房钱道德评价的核心标准。研究认为,中国农村家庭的发展轨迹仍然是"核心化"而非"个体化"。
- 邢朝国
- 关键词:中国农村家庭私房钱道德评价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