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景惕

作品数:23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酸酶
  • 9篇细胞
  • 9篇磷酸酶
  • 8篇碱性磷酸酶
  • 7篇同工酶
  • 6篇肿瘤
  • 5篇单克隆
  • 5篇新生儿
  • 4篇人脐
  • 4篇人脐静脉
  • 4篇人脐静脉内皮...
  • 4篇他汀
  • 4篇脐静脉内皮
  • 4篇脐静脉内皮细...
  • 4篇辛伐他汀
  • 4篇酶类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静脉内
  • 4篇静脉内皮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7篇山东医科大学
  • 4篇山东医科大学...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莱州市人民医...
  • 2篇山东省血液中...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济南市第三人...
  • 1篇艾伯塔大学
  • 1篇济南市中医医...

作者

  • 23篇邓景惕
  • 6篇卢宪梅
  • 6篇胡晓燕
  • 4篇康鲁东
  • 4篇刘清明
  • 3篇任青
  • 3篇潘其兴
  • 3篇窦姗姗
  • 3篇张立平
  • 2篇蔡景龙
  • 2篇薛霞
  • 2篇祝芳华
  • 2篇刘慧萍
  • 2篇关广聚
  • 2篇刘元涛
  • 2篇王德江
  • 2篇娄红祥
  • 2篇温以良
  • 2篇邓浩萍
  • 2篇孙爱丽

传媒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大分子碱性磷酸酶测定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1991年
用特异性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单克隆抗体免疫催化测定方法检测了胃、肠、胰、乳腺和甲状腺5种癌症病人血清中HMAP含量。发现在这5种癌症患者血清中HMAP出现的机率较高,与健康人的值差异显著,P<0.001,其中胰、肠、胃癌的阳性率高,分别为87.5%,83.3%和59.0%;与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比较,HMAP的敏感性高于CEA。表明HMAP可能是一种癌相关同工酶,测定患者血清中HMAP含量,对这类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
邓景惕刘清明康鲁东蔡景龙赵殿昌潘其兴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类肿瘤免疫测定
血清大分子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免疫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1991年
利用特异性大分子碱性磷酸酶同工酶(HMAP)的单克隆抗体,对各种癌症212例、某些良性疾病43例和正常对照104例作免疫催化测定,同时对66例卵巢癌术后病人进行追踪测定。结果证实,HMAP的出现与肿瘤有关,如定期测定病人血清HMAP,有助于估测病人预后。
邓景惕刘清明康鲁东潘其兴蔡景龙胡国强王德江张震
关键词:肿瘤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技术
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6及uPA/uPAR的抑制作用
2009年
目的应用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uPA/uPAR)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12h组和24h组,各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100ng/mL)组、辛伐他汀(5μg/mL)组、辛伐他汀(5μg/mL)和脂多糖(100ng/mL)共作用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12h组、24h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6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5);与脂多糖组相比,辛伐他汀和脂多糖共作用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6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HUVECs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6及uPA/uPAR的表达。
窦姗姗邓景惕季冉扈燕来张伟红张立平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辛伐他汀细胞因子
儿童及少年青春发育期血中高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对儿童及青春发育期血中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进行系统分析 ,初步探讨其分子特性及释放机制。 【方法】 收集儿童及青少年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血清 5 0 0例 ,进行酶活性分析、电泳、免疫测定、层析及酶分解试验。 【结果】  4~ 16岁儿童及青少年骨AKP活性超过 10 0IU/L。亲水型及疏水型均存在 ,2 0岁时降至正常 ,疏水型AKP不再存在。经磷脂酶D消化后 ,AKP由疏水型变为亲水型。了解到疏水型AKP其分子结构特点和释放机制。 【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期血清中骨AKP活性升高与成骨细胞活性密切相关 。
卢宪梅邓景惕路方红
关键词:儿童青春发育期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疏水型
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测定血清大分子硷性磷酸酶同工酶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催化方法,对70例肝癌(原发性肝癌49例,转移性肝癌21例)病人,进行血清大分子硷性磷酸酶(HMAP)同工酶活力与甲胎蛋白(AFP)定量的测定,且与24例胆囊炎、19例急性肝炎及104例正常人的检测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0例肝癌病人的血清HMAP阳性率为96%,其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96%,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95%。与AFP定量测定比较,HMAP诊断肝癌,尤其转移性肝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潘其兴邓景惕康鲁东刘清明张震
关键词:肝肿瘤
肺、食道癌患者血清中大分子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1年
利用特异性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催化测定方法,检测了30例食道癌和21侧肺癌病人血清中HMAP的含量。发现HMAP在这类病人血清中出现的机率较高,特别是食道癌,其阳性率可达73.3%。说明HMAP可能是一种癌相关同工酶,测定患者血清中的HMAP含量对肿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邓景惕康鲁东刘清明胡国强王德江泮其兴
关键词:食道癌肺肿瘤单克隆抗体
双联苄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双联苄类化合物的一种新用途,即:式(I)或式(II)所示的双联苄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抗风湿性关节炎或治疗由炎症引起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Image file="DDA0000059446130000011.G...
娄红祥孙斌祝芳华刘慧萍薛霞邓景惕曲显俊
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IL-6和IL-8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IL-6和IL-8的影响。方法:辛伐他汀(5μg/mL,10μg/mL)分别预处理细胞8h后加入100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共同孵育,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12和24h)IL-6和IL-8含量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在不施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可以分泌少量IL-6和IL-8,并随时间的延长分泌量不断增加;LPS刺激组IL-6和IL-8分泌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辛伐他汀预处理组IL-6和IL-8分泌量明显低于LPS单独刺激(P<0.01)。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抑制LPS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和IL-8的作用。
季冉张立平邓景惕田铧窦姗姗郝作斌徐禾介
关键词:辛伐他汀脂多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水平的变化及其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HIE组包括轻度脑病52例和中重度脑病40例。利用抗HMAP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催化方法检测92例HIE患儿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尿HMAP水平,并测定两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HIE组治疗前尿HMAP、β2-MG水平高于治疗后(t=28.15、t=16.12,P<0.01)和对照组(t=11.89、t=12.34,P<0.01),且中重度HIE组尿HMAP高于轻度组(t=2.35,P<0.05);HIE组尿HMAP的异常发生率(85.9%)显著高于β2-MG(65.2%)(χ2=10.62,P<0.01);HIE组尿HMAP与β2-MG呈直线正相关(r=0.56,P<0.01)。结论HIE新生儿大多存在肾功能损害,尿HMAP比β2-MG更灵敏地反映HIE时肾损害的程度,可早期发现HIE新生儿肾损害。
任青温以良卢宪梅邓景惕
关键词: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碱性磷酸酶类肾功能损害
尿胞外体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失衡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胞外体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0例为对象,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DIM,40例,UACR〈30mg/gCr)、微量白蛋白尿组(DN1,50例,UACR≥30-300mg/gCr)和临床白蛋白尿组(DN2,30例,UACR〉300mg/gCr)。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提纯尿胞外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胞外体干扰素1(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尿胞外体IFN-γ/IL-4比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相关性。结果DM、DN1、DN2组胞外体Th1/Th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089±0.2458、0.8993±0.3515、0.8571±0.2470比0.6198±0.1769,均P〈0.01)。DN1组胞外体Th1/Th2显著高于DM组(P〈0.01)。尿胞外体IFN-γ/IL-4与UACR(r=0.213,P=0.015)、BUN(r=0.292,P=0.001)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UN是尿胞外体IFN-γ/IL.4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46,P=0.006)。结论尿胞外体Th1/Th2漂移与2型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可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孙爱丽倪一虹关广聚邓浩萍刘元涛陈诗鸿孙福敦庄向华邓景惕胡晓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TH1细胞TH2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