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勤

作品数:339 被引量:1,38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75篇专利
  • 3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2篇理学
  • 57篇电气工程
  • 49篇化学工程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7篇催化
  • 151篇催化剂
  • 106篇电池
  • 103篇燃料电池
  • 52篇光谱
  • 48篇加氢
  • 43篇金属
  • 42篇甲醇燃料电池
  • 39篇直接甲醇
  • 39篇直接甲醇燃料...
  • 33篇电极
  • 32篇红外
  • 28篇红外光
  • 28篇红外光谱
  • 27篇质子
  • 25篇电催化
  • 25篇质子交换
  • 25篇质子交换膜
  • 23篇质子交换膜燃...
  • 21篇膜电极

机构

  • 32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四川大学
  • 1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0篇辽宁师范大学
  • 8篇郑州大学
  • 6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沈阳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大连大学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南华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39篇辛勤
  • 113篇孙公权
  • 74篇李灿
  • 57篇魏昭彬
  • 40篇王素力
  • 35篇应品良
  • 34篇汪国雄
  • 28篇郭燮贤
  • 27篇孙海
  • 24篇杨少华
  • 23篇周振华
  • 21篇周卫江
  • 20篇赵新生
  • 20篇李新生
  • 20篇毛庆
  • 18篇陈豫
  • 18篇陈耀强
  • 17篇李文震
  • 17篇刘建国
  • 16篇姜鲁华

传媒

  • 66篇Chines...
  • 2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8篇高等学校化学...
  • 16篇分子催化
  • 16篇电源技术
  • 13篇石油化工
  • 11篇燃料化学学报
  • 6篇功能材料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第十届全国催...
  • 5篇全国催化学术...
  • 4篇化学学报
  • 3篇电化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化学通报
  • 2篇工业催化
  • 2篇材料导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光散射学报
  • 2篇天然气化工—...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14篇2008
  • 22篇2007
  • 16篇2006
  • 29篇2005
  • 22篇2004
  • 14篇2003
  • 12篇2002
  • 18篇2001
  • 18篇2000
  • 3篇1999
3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Mo_2N催化剂上的乙炔选择加氢被引量:26
2000年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对γ Mo2 N催化剂上的乙炔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 15 0℃的反应温度下 ,乙炔的转化率为 95 % ,乙烯的选择性达到 80 % ,乙烷和丁烯的选择性分别为 4%和 10 % .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对反应产物的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 ,钯催化剂上乙炔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乙烷 ,产物组成随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而变化 .对γ Mo2 N上的乙炔选择加氢生成乙烯的机制进行了解释 ,认为γ Mo2 N表面上滞留的强吸附的碳氢物种可能有利于乙炔高选择性地生成乙烯 .
郝志显魏昭彬王来军李晓红李灿辛勤闵恩泽
关键词:氮化钼乙炔乙烯催化加氢催化剂
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Ⅰ.制备和表征被引量:16
2000年
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以Mo为主并含有少量金属Ti,Zr,Co ,Ce或La的双组分氮化物 ,利用XRD ,BET和DTA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孔结构和氮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上 ,Co或Zr可以和Mo生成某种无定形复合氮化物CoMoNx 或ZrMoNx;Ti和Mo生成TiN Mo2 N混合物 ;稀土元素Ce或La的钼酸盐不能被氮化 .对于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 ,第二组分的加入有利于Mo的氮化 .浸渍法制备的样品上除Mo2 N外 ,还有MoO2 相存在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氮化物的比表面积也有影响 .
魏昭彬赵秀阁辛勤
关键词:钼催化剂共沉淀法
铁铝复合柱撑粘土的制备、酸性与表征(Ⅱ)被引量:14
1993年
用UV-DRS、Mssbauer 谱、XPS、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新型铁铝复合柱撑粘土(FeAl-PILC)进行了表征,用IR、吡啶吸附IR、正丁胺吸附-TPD 手段,考察了其表面羟基和酸性.结果表明,层间柱铁铝聚合物中铁-铝间存在着相互作用.Fe/Al 比<0.5时,相互作用强,铁的分散度大,难还原.Fe/Al≥0.5时,相互作用较弱,易还原,焙烧后易生成α-Fe_2O_3s.随Fe/Al的增加,其表面酸性逐渐减弱.
赵东源杨亚书郭燮贤陈恒荣辛勤王国甲
关键词:酸性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07年
考察了温度、电位及中间产物等因素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会显著促进Pt催化剂粒子的聚结.对于PtRu催化剂,Ru氧化物/水合氧化物对Pt微晶的聚结具有抑制作用.高温放电实验后,PtRu催化剂的合金化程度有所提高.高电位会加速电催化剂的降解.电极反应中间产物甲酸和甲醛对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醛的影响更大.
陈维民孙公权毛庆杨少华孙丕昌辛勤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温度电位
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TiO_2调变Al_2O_3载体对MoO_3物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4
1991年
用异丙氧基钛溶液浸渍法将一定量TiO_2覆盖在Al_2O_3表面上,制成TiO_2-Al_2O_3二元氧化物载体,然后担载上不同含量的MoO_3;运用LRS,XRD,XPS和TPR等方法考察了MoO_3的分散状态和还原行为。结果表明,TiO_2O_3表面的覆盖可削弱MoO_3与载体Al_2O_3的相互作用,抑制Al_2(MoO_4)_3的生成和增加表面上Mo原子浓度。TiO_2对Al_2O_3的调变还有利于MoO_3还原成低价Mo(Ⅳ),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初活性。
魏昭彬辛勤郭燮贤
关键词:加氢催化剂TIO2AL2O3
Ru作为Co-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助剂的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用Ru改性的Ru-Co-Mo/Al_2O_3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o-Mo/Al_2O_3相比,Ru-Co-Mo/Al_2O_3的加氢脱硫活性增高。通过CO、NO吸附的红外光谱实验证实,由于Ru的加入,吸附在Co和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且峰强度增强,这些结果提出了在硫化态Ru-Co-Mo/Al_2O_3上,Ru中心的部分d电子转移到Co、Mo中心的周围或由于Ru的存在促进了Co、Mo中心的还原。
肖丰收辛勤郭燮贤
关键词:加氢脱硫催化剂
适用于表面研究的高温双束石英红外池被引量:3
1992年
新型高温双束石英红外池适用于表面研究,它可以与气体处理系统连接,对样品进行原位的氧化、还原及抽空处理。其适用压力范围为1.(?)1×10~5—1.33×10^(-4)Pa,波数范围为4000—200Cm^(-1)(根据使用的窗口材料而定)。此红外池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室温至1000℃)对样品进行处理。
严玉由张慧聂其祥辛勤
关键词:高温
低温燃料电池担载型贵金属催化剂被引量:15
2005年
本文对近年来低温燃料电池用担载型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作了回顾;综述了不同的贵金属及其合金(如Pt,PtRu等)制备方法以及新型碳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李文震孙公权严玉山辛勤
关键词:燃料电池催化剂担载型碳纳米管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Ⅳ)——第十二章 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表面吸附态的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上)被引量:1
1991年
(2) 氧化铬及其负载氧化铬。们负载氧化铬催化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激光喇曼研究的一个例子,这里主要介绍Hardcastle和Wachsc最近发表的工作。他们采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负载于载体Al_2O_3、TiO_2、和SiO_2上的氧化铬的存在形式以及氧化铬与这些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8示意地给出了CrO_4^(2-)、Cr_2O_7^(2-)、Cr_3O_(10)^(2-)和Cr_4O_(13)^(2-)离子的喇曼光谱,其振动频率的归属列于表4。
李灿辛勤
关键词:催化剂吸附态喇曼光谱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与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特别是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结构与制备方法。该燃料电池膜电极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层、扩散层组成,其采用多孔金属材料,将扩散层与集流体合为一体。本发明简化了电池制备程序,提高电池性能,同时降低了...
孙公权赵锋良刘建国赵钢陈利康辛勤
文献传递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