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良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天文潮
  • 4篇风暴潮
  • 3篇非线性
  • 1篇地裂缝
  • 1篇地球
  • 1篇地球自转
  • 1篇定理
  • 1篇英文
  • 1篇上空
  • 1篇水位
  • 1篇浅海
  • 1篇周期
  • 1篇自转
  • 1篇无约束
  • 1篇无约束最优化
  • 1篇吸引子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混沌
  • 1篇混沌吸引子
  • 1篇古气候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7篇赵永良
  • 3篇张延廷
  • 2篇吕厚远
  • 2篇陈则实
  • 1篇丁仲礼
  • 1篇李培英
  • 1篇王以娇
  • 1篇王永吉

传媒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海洋学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海风暴潮和天文潮非线性耦合作用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0
1992年
本文以4个主要分潮之和为开边界输入条件,对黄海天文潮及8114、7708、7303号台风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又通过模拟的流场和水位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风暴条件下,天文潮与风暴潮及其流场耦合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从水位场流场整体上研究其相互关系及其动力机制。讨论了几种主要动力因素在非线性耦合作用中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赵永良张延廷陈则实
关键词:风暴潮天文潮非线性
地球赤道上空地月距离的4.425a周期与厄尔尼诺、地球自转、海面变化及地裂缝的关系
1992年
文中论述了在地球赤道上空,地月距离存在4.425a 的变化周期,是由于月近地点在8.85a的周期性运移中,每到黄径0°和180°(赤道线上)在地球自转的背景下使地月距效果相同所致。而每年的地近日点(1月3日或4日)正置圣诞节过后几天,因此,日、月、地相对运动每隔4.425a 在圣诞节前后三者距离总会达到最近。本文计算了1910~1991年圣诞节前后赤道上空地月距离的变化,发现日、月、地最近时与厄尔尼诺、地球自转、海平面变化,地裂缝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存在着统计上可以认可的相关性。
吕厚远王永吉李培英赵永良
关键词:厄尔尼诺地球自转海面变化地裂缝
北黄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水位的数值预报方法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在北黄海潮汐、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作用数值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作用下水位的数值预报方法,并取得了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的结果。
王以娇张延廷赵永良
关键词:风暴潮天文潮水位
黄海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耦合作用的数值研究
赵永良
浅海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中非线性效应的数值诊断分析被引量:12
1994年
本文讨论了天文潮主要分潮M_2、S_2、K_1、O_1对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水位的影响以及各种非线性项所作贡献.在天文潮和风暴潮都大的海域,天文潮分潮的影响是显著的;非线性项中以浅水效应项、风-水位效应项、底摩擦项对浅海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中非线性效应水位的贡献比较明显,而平流项、气压梯度项的作用甚微.从数值研究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定量地证明一些已有的重要结论.
赵永良张延廷陈则实
关键词:风暴潮天文潮相互作用非线性
2.5Ma 以来古气候变化的混沌吸引子被引量:11
1993年
利用2.5Ma以来经过时标调谐的宝鸡黄土剖面的粒度比值曲线,等时距(1000a)地重构了具2500个样本容量的时间序列。作者在分析此时间序列所记录的古气候变化的混沌特征后发现:2.5Ma以来的古气候是具有有限个自由度的复杂的混沌系统,吸引子关联维数为3.8,饱和嵌入维数为11,它的以最大Lyapunov指数和二阶Renyi熵表征的可预报时效(误差增大一倍所需时间)分别为0.66—0.76Ma和6600—7100a。已有的研究证明该剖面古气候时间序列的大部分时间区间受地球轨道参数的驱动,表明2.5Ma以来的古气候是一种混沌的与周期性的混合式振荡的动力系统。
吕厚远赵永良丁仲礼
关键词:古气候混沌关联维数吸引子
基于Powell定理的一个无约束最优化直接方法(英文)
1989年
在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直接方法中,Powell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改进的Powell方法每产生一个新的共轭向量需要作n+1次直线搜索。这个新向量有可能与原来的向量组线性相关。这不仅破坏了算法的二次收敛性,而且对每个新产生的向量都必需作相关性判别,以决定是否作向量替换。可见,要产生n个共轭方向至少需要n(n+1)次直线搜索及n次判别与向量替换。 作者在Powll定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算法。这个算法从一维空间直接搜索出发,逐维扩张建立新的共轭向量。这样,产生n个共轭向量仅需n+(n(n+1))/2次直线搜索。这大体相当于改进Powell方法的一半。由于每步计算的所在空间维数不同,不会出现线性相关的情况,所以无需判别与替换。且由此立知新算法是二次收敛的。还给出了对于非二次函数收敛性定理。作者用一个二次函数及二个非二次函数在同样精度要求、同一个初始点的情况下作了计算对比,由附表可以看出,新算法所用CPU时间少于改进Powell算法的1/5。
孙家昌赵永良
关键词:无约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