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桂兰

作品数:43 被引量:295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大豆
  • 12篇基因
  • 9篇植株
  • 8篇原生质
  • 8篇原生质体
  • 8篇质体
  • 7篇转基因
  • 6篇体细胞胚
  • 6篇子叶
  • 5篇再生植株
  • 5篇子叶节
  • 4篇愈伤
  • 4篇植物
  • 4篇胎发
  • 4篇体细胞胚胎
  • 4篇胚胎发生
  • 3篇原生质体培养
  • 3篇植株再生
  • 3篇生物技术
  • 3篇受体

机构

  • 42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43篇赵桂兰
  • 15篇郭东全
  • 14篇杨向东
  • 11篇刘艳芝
  • 9篇钱雪艳
  • 8篇罗希明
  • 5篇邢国杰
  • 5篇尹爱萍
  • 4篇陈锦清
  • 4篇康岭生
  • 3篇刘莉
  • 3篇包绍君
  • 3篇胡张华
  • 3篇郝水
  • 3篇简玉瑜
  • 3篇钱雪燕
  • 3篇尹爱平
  • 2篇庄炳昌
  • 2篇李望丰
  • 2篇何孟元

传媒

  • 6篇吉林农业科学
  • 4篇Acta B...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Agricu...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2009年全...
  • 1篇吉林省第三届...
  • 1篇“振兴吉林老...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Glycine max)原生质体培养与分化被引量:3
1989年
试验56份大豆栽培品种。采用幼荚子叶、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幼胚悬浮培养细胞作原生质体游离材料。苗期子叶和下胚轴用酶液:1%Hemicellulase HP150,0.4%Cellulase R—10,0.1%Pectolyase Y—23;幼荚子叶用1%Cellulasc R—10,1%Hemicellulase HP150,0.5%Pectinase;悬浮培养细胞用1%Cellulase R—10,0.2%Pectolyase Y—23,2%Driselase游离,4种材料均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基均为K8P,分化培养基为MS、B5,培养基中的激素试用了2.4—D,2.4.5—T,NAAIAA、ZT、KT、BA、zip和毒莠定等不同配合和浓度。结果有12份品种的幼荚子叶。下胚轴和苗期子叶的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有不同类型的根分化和绿点出现,分化培养基B5+0.1-0.2mg/l 2.4.5-T+1-1.5mg/l·BA较好。
罗希明赵桂兰安利佳何孟元郝水
关键词: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分化愈伤组织
野火球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野火球是豆科三叶草属。据报道已从三叶草属组织培养,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别获得植株。本文初步报遭野火球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赵桂兰罗希明刘艳芝
文献传递
浅析大豆组培系统与基因转化受体系统被引量:10
2000年
介绍了大豆子叶节组培系统和幼胚子叶组培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 ,重点阐述了组培系统和受体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 ,同时提出这两个组培系统作为受体系统时存在的问题。
刘艳芝刘莉李俊波徐宏志尹爱平赵桂兰
关键词:大豆受体系统基因转化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转基因技术研究
为了建立规模化成熟化高效的植物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保证转基因植物大量群体的获得,有利于转基因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综合筛选,针对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的7个优良大豆基础材料进行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结构与转基因技术的实用性研究。...
赵桂兰李望丰徐洪志尹爱平隋松兵刘莉刘艳芝
关键词: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
君子兰无性繁殖的研究被引量:2
1986年
君子兰在吉林省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观赏植物。它是异花授粉植物。我们拟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大量快速繁殖。本文研究了外植体的选择,明确了萌发的种子、种胚、茎尖都适做快速繁殖的外植体,经离体培养能产生不定芽或愈伤组织。用种子、种胚、茎尖做外植体的已被诱导出植株,并诱导生根移至土壤中。MS为基本培养基。
赵桂兰简玉瑜
关键词:无性繁殖种胚基本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培苗名贵品种
大豆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被引量:20
1990年
酶法分离大豆(Glycine max L.)植株的幼荚子叶和无菌苗子叶的原生质体。用 K8P原生质体培养基悬滴培养,K8培养基加液。1个半月形成愈伤组织,转入固体 K8培养基中增殖,用 MSB(MS 无机成分+B5有机成分+0.5—1mg/l 2,4-D+0.2—0.5mg/l BA)培养基诱导瘤状愈伤组织的形成,再转入分化培养基 M_1(MS 无机成分+B5有机成分+0.5mg/l TZ+0.5mg/l BA+0.5mg/lKT+0.15mg/l NAA+500mg/l CH)中分化出苗。在 M_2培养基(1/2MS+0.2mg/l IBA)中生根,分化频率为13.6—24.2%,移栽盆中开花结荚。有两个大豆品种的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罗希明赵桂兰简玉瑜
关键词:大豆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日本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概况
1993年
1993年2月15日至2月28日随中国植物生物技术考察组赴日考察。短短的两周时间,我们考察了筑波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名古屋大学理学部遗传研究所、京都大学农学部、静岗、爱知。
赵桂兰
关键词:植物生物技术
大豆体细胞胚性愈伤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超声介导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大豆高效组织培养再生技术体系是成功实现遗传转化的前提。目前关于大豆遗传转化虽有诸多成功报道,但仍存在转化率低,受基因型限制及重复性差等问题。大豆再生体系主要包括体细
钱雪艳郭东全杨向东赵桂兰
文献传递
Histological Study on Soybean Somatic Embryogenesis被引量:10
2008年
Soybean somatic cell could induce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id which was similar to embryo morphologically and structurally. Somatic embryogenesis system of soybean was used to conduc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soybean because of its several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r transformational efficiency, beetter synchronism and fewer plant chimeras among transgenic plants. After infected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he initi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otyledon embryogenic cell of soybean which was cultured on selective culture medium with kanamyci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histological stud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omatic embryo was differentiated in non-bud differentiation way. The embryogenic cells were differentiated from epidermis of explant or cells in 1 layer or 2 layers, with the division of embryogenic cells and degradation and disorganization of surrounding cells, the embryogenic cells would form embryoid with analogous suspensor structure. Later, globular embryoid would extrude from epidermis then developed into heart-shape embryo. The experimen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transformational system of using plant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duced by young cotyledon of soybean.
赵桂兰杨向东郭东全胡赞民
关键词:SOYBEANHISTOLOGY
豆科牧草组织培养被引量:5
1996年
豆科牧草组织培养赵桂兰,刘艳芝(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广义的组织培养包括几种不同水平的离休无菌培养技术。它们的涵义是:组织培养是指以植物各部位的组织为外植体;细胞培养是指把单个游离的细胞接种为外植体,原生质体培养是指将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作为外植体。豆...
赵桂兰刘艳芝
关键词:牧草豆科牧草三叶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