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平

作品数:65 被引量:58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植被
  • 11篇生态
  • 7篇生物多样性
  • 7篇草地
  • 6篇植被净初级生...
  • 6篇物种
  • 6篇净初级生产力
  • 6篇初级生产力
  • 5篇土壤
  • 5篇气候
  • 4篇生境
  • 4篇湿润指数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放牧
  • 4篇NDVI
  • 4篇草地退化
  • 3篇引物
  • 3篇植被覆盖
  • 3篇生态适宜性

机构

  • 54篇中国环境科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65篇赵志平
  • 26篇肖能文
  • 24篇李俊生
  • 16篇高晓奇
  • 15篇关潇
  • 13篇李果
  • 13篇罗遵兰
  • 13篇史娜娜
  • 9篇孙光
  • 8篇吴晓莆
  • 8篇邵全琴
  • 7篇王琦
  • 7篇韩煜
  • 6篇全占军
  • 6篇吴丹
  • 5篇刘纪远
  • 5篇付梦娣
  • 5篇刘冬梅
  • 4篇臧春鑫
  • 3篇翟俊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世界环境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标准生态农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东坡模式”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汉瑞英赵志平耿宜佳叶飞陈煜嘉黄军常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农业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太行山片区为例被引量:25
2021年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提取2000-2016年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小、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并进行连通性评价,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林地、灌丛是该区域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连接作用的景观类型,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63.9%,其次是草地,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13.87%;潜在生态网络结构连接度较高,但部分廊道结构较复杂,冗余性较高;通过重力模型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力>5的生态廊道,并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和28个“暂栖息地”,最终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分级生态廊道、规划暂栖息地和修复生态断裂点等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建议。
汉瑞英赵志平肖能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网络
澜沧县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丰富的药用植物多样性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摸清地区资源现状,可以为其药用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该文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县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导手册》对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简称"澜沧县")开展了全县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及野生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分析了其中受威胁药用植物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全县境内共有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33种,隶属于17科23属,分别包括极危、濒危、易危等级的物种1种、10种、22种。这些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分布在澜沧县境内的不同区域,以县东南部的糯扎渡镇和发展河乡、西南部的糯福乡以及西部的竹塘乡包含的受威胁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其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格局。研究仅发现6种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澜沧片区内受到保护,而多数该类群物种丰富的区域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因此,该文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保护体系,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澜沧县地区的药用植物多样性。
池秀莲袁以凯方波张小波杨涵雨赵志平李果付开聪郭兰萍黄璐琦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
青海湖流域景观格局空间粒度效应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流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空间尺度单元,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分析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佳空间粒度的选取是否准确。选择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解译获得流域景观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不同空间粒度的流域景观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并绘制各指数与空间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识别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评估空间粒度增加而引起的景观格局指数信息损失量,确定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粒度。结果表明:流域景观格局指数随着空间粒度增大变化显著,但规律不同;综合景观指数的空间粒度效应和信息损失量变化特征,流域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粒度选择以90 m为最佳。
翟俊侯鹏赵志平肖如林颜长珍聂学敏
关键词:流域
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服务于我国气候公约谈判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对我国已建立的观测、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有效集成,实现对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LULUCF活动碳汇效应,以及各种履约对策综合影响的动态评估,基于IPCC理念和方法,以.NET和ArcG IS为平台,设计开发了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原型设计和基本结构,然后,详细叙述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的11个主要模块的算法及功能实现,系统数据集成和管理方式,系统决策实现和对比分析。该系统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采用五层次结构模式,运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的无缝管理。该系统功能齐备并且具有扩展性,可以接受不同的核定方案,进行多途径、多方案、多情景的比对,能为我国第二次全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LULUCF活动碳汇效应计量提供可靠、高效的方法,为国家参与气候公约谈判和履约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赵志平邵全琴王军邦卢鹤立陈卓奇
关键词:二次开发ARCENGINE.NET决策支持系统LULUCF
近30年来中国气候湿润程度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论文利用近30 a中国756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计算中国陆地表层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现状及变化趋势,然后划分湿润程度变化对不同自然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等级,并应用于农田、林地和草地三大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平均年潜在蒸散为754 mm,平均湿润指数为-5.6,湿润指数平均变化率为-4.4/10 a,反映中国陆地表层湿润程度总体具有下降趋势。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气候湿润程度变化导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3.7%,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以及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和东部。总体上,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气候湿润程度变化对农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具有不利影响。其中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的面积最大,约占草地生态系统总面积的63.2%;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约占31.6%;林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影响面积最小,约占17.7%。
赵志平刘纪远邵全琴
关键词:气候变化湿润指数脆弱性生态系统
一种基于高寒草甸草地产草量估算放牧率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寒草甸草地产草量估算放牧率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草地植被的地下生产力和草地植被的地上生产力;根据所述地下生产力和所述地上生产力,确定高寒草甸草地的第一产草量;根据所述第一产草量、所述地下生...
赵志平关潇翟俊李俊生肖能文汉瑞英高晓奇吴丹
文献传递
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植被NDVI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了解区域生态变化特征,促进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MODIS 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20002015年生长季植被NDVI时空格局,进而分...
史娜娜高晓奇韩煜王琦汉瑞英罗遵兰赵志平肖能文
关键词:生态环境归一化植被指数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本底综合评估
刘纪远邵全琴樊江文徐新良刘荣高钟华平王军邦陈卓奇秦军邵景安张小咏卢清水吕宁卢鹤力黄麟赵志平张文彦张帅任杰郭世竟葛劲松
三江源生态监测本底年综合评估项目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手段,围绕青海三江源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生成了多时空尺度系列生态监测与评估信息,构建完成了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以“3S”技术为支撑的“三...
关键词: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生态评估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和黄河源区汛期、枯水期径流特征被引量:32
2011年
利用db3小波分解和重构1965~2007年长江源沱沱河站、直门达站和黄河源吉迈站、唐乃亥站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流量数据,除沱沱河外,各站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流量皆呈下降趋势,各站流量下降速率依次为夏汛期>春汛期>枯水期。沱沱河站多年流量呈增加趋势,夏汛期变化速率依然高于春汛期。应用复Morlet小波分别分析上述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的周期特征。黄河源总体存在11~12 a波动周期;长江源春汛期有4~6 a波动周期,夏汛期有13~14 a波动周期。不同流域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主周期分布规律不同。
邴龙飞邵全琴刘纪远赵志平
关键词:小波分析汛期枯水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