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文质之辩的陈述误导及其语法澄清被引量:2
- 2020年
- 魏晋南北朝文论经常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文质关系,而今人对这两种关系同样存在误解。在内容与形式的意义上,文与质是逻辑和语法上的必然关系。内容与形式不是事物的实质结构,而是我们关于事物的陈述方式和思考方式。通常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等说法都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误解为经验中的并存关系,从而使内容和形式成为各自独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部分。在华丽与质朴的意义上,文与质是经验中并存的两种不同风格。对这一意义上的文质关系,魏晋南北朝文论推崇二者统一的文质彬彬,但这一共同的理论主张却隐藏着不同甚至相反的审美取向。华丽与质朴是两种相反的性质,二者的结合只能是一种中和状态,无法在统一中保持各自的独立,所以"芙蓉出水"是"质木无文"与"错彩镂金"的中间状态,而不是后二者的简单相加。风骨与文采性质不同但并不相反,所以可能并存于同一作品中,但二者的关系经常被误解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赵建章赵迎芳
- 关键词:文质
- 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被引量:1
- 2005年
- 刘大櫆以“神”论文,反映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刘大櫆从“音节字句”求“神气”的学文方法,与严羽、谢榛等人的学诗方法一致;刘大针对古文提出的审美标准很多是从诗论范畴中借鉴的。
- 赵建章
- 关键词:古文理论刘大櫆诗论审美标准神气字句
- 魏晋南北朝文学言意论的语言哲学分析
- 2018年
- 陆机和刘勰等人把物、意、言看作是三个相互独立的实体领域,这样文学创作就被理解成一个"意"反映"物"和"言"符合"意"的过程。同时,受"言不尽意"论的影响,陆机和刘勰又认为"意"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物","言"也不能完全准确地符合"意"。"言不尽意"论最终走向语言意义的观念论和私有语言论,从而在逻辑上使思想的形成、交流和文学创作都成为不可能之事。根据语言哲学的反思,"意"是我们在语言层面上对世界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从"物"到"意",不是一个"意"符合"物"的过程,而是一个物的意义在语言中得以建构的过程;从"意"到"言",也不是一个把非语言的"意"转换成语言的过程,而是一个把不成形的语言组织成形从而产生意义的过程。"言外之意"是文学语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是无法表达的神秘之物。
- 赵建章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言不尽意语言哲学
- 魏晋南北朝美学“形”“神”范畴的语法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庄子和慧远等人对"形""神"概念的使用是不适当的,从而导致人们对"形""神"意义及二者关系的理解存在错误和混乱。"形""神"关系是逻辑和概念上的必然关系而不是在经验事实中的并存关系。"传神"的意义在语法上已经蕴含在"写形"的概念中,因此"神似"即"形似"。对"形""神"概念的误用通常有两个表现:一是用"形""神"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对象或一个对象的两个部分,这导致人们把"传神"理解成与"写形"不同的创作方法。二是用"形""神"分别指称对象的特征和主体的精神,把"形似"理解成对象的特征,把"神似"理解成"风骨"和"风力"。事实上刘勰和钟嵘所说的"形似"同时就是对象的"神似",而"风骨""风力"则是主体的思想情感形态。
- 赵建章赵迎芳
- 关键词:形似神似哲学语法
- “文学自觉”时代的不“自觉”因素被引量:1
- 2017年
-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所谓"自觉",主要是指反对政治教化,追求形式美。但这种倾向只是表现在创作上。在理论上,以政治教化为本体的文学观念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几乎没有人明确反对。曹丕虽然主张"诗赋欲丽",但并未如鲁迅所说,反对"寓训勉于诗赋"。相反,有证据表明,曹丕赞成政治教化论;桓范、挚虞、葛洪、刘勰、裴子野等人,均持政治教化论;阮籍、嵇康的礼乐理论也是主张政治教化的,可以折射出其文学思想;而王粲、皇甫谧则是人云亦云,反映了时代的共识;作为新变派的代表,萧纲偶尔也主张政治教化,虽然言不由衷,但反映了正统文学观念在当时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 赵建章赵迎芳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政治教化
- 魏晋玄学无情本体的感性显现及其审美悖论
- 2018年
- 对审美情感的泛化理解使审美情感与非审美情感的区分失去意义。狭义的审美情感是康德美学意义上的无利害的情感。魏晋玄学在情感论上的"以无为本"揭示了审美情感的无利害特征。何晏和王弼在"圣人无情"的问题上并无根本分歧,但魏晋之际又是一个重情和多情的时代,在剧烈的政治冲突中,何晏、王弼、阮籍和嵇康都无力践行无情论。理论与现实的这一冲突在东晋得以解决,玄学对世界的无情态度成功实现在山水意识、玄言诗和山水诗特别是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中。
- 赵建章
- 关键词:玄学无情声无哀乐山水意识玄言诗
- “言不尽意”论的传统误区及出自语言哲学观的修正被引量:3
- 2017年
- "言不尽意"是言意关系在理论上的神秘化。在主客不分的道境中,"意"和"言"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并不存在可说不可说的问题。传统思想对言意关系的理解,以朴素的反映论为基础,认为思想是对世界的符合,语言是对思想的符合。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而世界是在语言的层面上被理解的。意识和思想是语言的建构,而不是在语言之前已经存在的现成之物。"言不尽意"论暗示存在一种私有语言,但脱离公共语言规则的私有语言并不能产生意义。"言不尽意"在某种程度上说的是语言不能代替现实或不能代替我们对现实的感觉,但这种说法在哲学上是无意义的。
- 赵建章赵迎芳
- 关键词:言不尽意语言语言哲学
- 后期桐城派的文道观
- 2006年
- 前期桐城派企图在理学家和古文家之间调和文与道的关系,在强调道的理性内涵的前提下追求文的审美意蕴。后期桐城派放弃了这种努力,他们认识到作为理性内涵的道与作为艺术形式的文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结合的,载道只需文的逻辑形式,而创造审美意蕴,必须依靠文的艺术形式。
- 赵建章国防
- 关键词:桐城派文道观审美意蕴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