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柱
  • 4篇腰椎
  • 4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椎间融合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脊柱炎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关节
  • 2篇杆菌
  • 2篇布鲁杆菌
  • 2篇成形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控
  • 1篇信号调控机制

机构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赵伟
  • 7篇赵斌
  • 5篇陆向东
  • 4篇王永峰
  • 4篇赵轶波
  • 3篇王少伟
  • 2篇乔虎云
  • 2篇岳维
  • 2篇李春江
  • 1篇冯育旻
  • 1篇李波
  • 1篇王静
  • 1篇徐朝健
  • 1篇李晶
  • 1篇罗华云
  • 1篇范伟
  • 1篇马全平
  • 1篇任捷
  • 1篇常建军
  • 1篇毋斌强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06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TLIDF)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5年6月我院采用TLIDF治疗28例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术前口服抗布鲁杆菌药物3周,27例采用TLIDF,1例采用TLIDF+前路腰大肌脓肿清除术。术后继续规律口服抗布鲁杆菌药物6周,定期随访。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手术疗效,临床评价包括:术前、术后1周内、末次随访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价包括:定期行腰椎X线片、CT及MRI检查,通过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MRI评估感染椎体、椎管及椎旁脓肿清除及炎症愈合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前ESR为39.3±24.9mm/h,CRP为36.2±27.6mg/L;术后1周ESR为49.8±21.6mm/h,CRP为53.1±22.1mg/L,较术前显著性增高(P<0.05)。末次随访时ESR为9.4±5.8mm/h,CRP为6.1±3.4mg/L,与术前和术后1周相比ESR与CRP显著性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6.28±1.36 vs 2.53±1.26、6.74±2.83 vs 2.05±1.35、37.59±5.85 vs 7.59±2.17,P<0.05)。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TLIDF可有效清除布鲁杆菌脊柱炎病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配合抗布鲁杆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原杰赵斌王智权赵伟王少伟赵轶波陆向东王永峰
关键词:腰椎
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胸腰段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由于高处坠落、车祸、跌落等所致,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目前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可恢复其骨生理功能及锥体高度,促进骨折的愈合。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体成形术(PVP)等,临床效果各不相同[2]。本研究即对全部采用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如下。
赵伟乔虎云李春江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骨折类型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2006年
宋文慧赵伟马全平
关键词: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钢板治疗锁骨钩
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探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APP)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6例的临床资料,男111例,女20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根据是否发生AP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APP组和APP组。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率。在验证集中,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有137例(43.4%)患者发生A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延长、疼痛灾难化评分≥27分是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A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放置引流管、术前药物预防性镇痛、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行神经阻滞镇痛是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APP的保护因素(P<0.05)。纳入BMI、糖尿病史、放置引流管、手术时间、疼痛灾难化评分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为0.879(95%CI 0.836~0.922),验证集的AUC为0.819(95%CI 0.730~0.907)。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在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APP的危险因素为高BMI、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延长、疼痛灾难化评分≥27分,保护因素为放置引流管、术前药物预防性镇痛、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行神经阻滞。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与临床应用性,可为预测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APP提供参考。
田彦东岳维李波高颖赵伟
关键词: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
腰椎手术中椎旁肌不同脂肪浸润程度对罗库溴铵使用剂量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在腰椎手术中,椎旁肌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对罗库溴铵使用剂量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经L_(4~5)节段椎管减压+椎体融合手术患者87例,其中男42例、女45例,年龄31~65岁。美国麻醉协会Ⅰ级22例、Ⅱ级65例。87例患者术前行MR检查,测量L_(4~5)节段手术区域的椎旁肌(包括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CSA)、功能性肌肉面积(FMA)、脂肪浸润率。按照患者的脂肪浸润率将87例患者分为3组:脂肪浸润率<30%的28例为轻度脂肪浸润组(L组),脂肪浸润率30%~50%的30例为中度脂肪浸润组(M组),脂肪浸润率>50%的29例为重度脂肪浸润组(H组)。术中采用Drager Trident肌松监测仪监测斜方肌的肌肉松弛情况;术中麻醉维持期间罗库溴铵连续泵注,根据强直刺激后计数(PTC)调整罗库溴铵泵速(维持00.05)。(2)3组患者腰椎L4~5椎旁肌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A由大到小为L组(35.8±4.4)cm^(2)、M组(29.3±6.7)cm^(2)、H组(19.9±3.1)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22,P<0.001)。(3)麻醉维持期间罗库溴铵的用药总量由高到低为L组(42.1±5.0)mg、M组(30.5±8.1)mg、H组(25.5±5.4)mg,泵速由高到低为L组(23.7±2.8)μg·kg^(-1)·min^(-1)、M组(18.1±2.6)μg·kg^(-1)·min^(-1)、H组(16.42±2.3)μg·kg^(-1)·min^(-1),起效时间由长到短为L组(108.4±8.6)s、M组(102.8±10.2)s、H�
李晶岳维赵伟张林忠王静朱修锦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脂肪浸润罗库溴铵肌松监测脊柱手术
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综合DR、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不同阶段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特点,为进行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分期提供前期参考。方法对49例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行同期腰椎DR、CT及MRI检查。根据发病部位、椎体及椎间隙炎症浸润和破坏程度、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范围等征象进行分析,对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病变的影像学进展过程大致可分为:(1)早期改变:DR、CT影像基本正常,MRI显示椎间盘、椎体及椎旁异常炎性信号。(2)中期改变:DR片显示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正常或变窄;CT显示椎间终板有小溶骨破坏灶及增生硬化;MRI显示椎间、椎体炎性信号,椎管内、椎旁局限性脓肿。(3)晚期改变:DR片显示受累椎间隙变窄,终板显示欠清,可见骨赘增生;CT显示椎体增生与溶骨性破坏并存,椎体周缘呈"花边样"外观;MRI显示椎间、椎体炎性信号,椎管内、椎旁脓肿较为广泛。结论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不同病期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特征,通过综合DR、CT及MRI检查对各阶段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进行影像学分析与归纳,可进一步认识各病期的变化,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并为影像学分期提供了前期资料。
原杰赵斌王永峰王智权赵伟王少伟赵轶波陆向东
关键词:腰椎
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 3 2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作用 ,阐述滑脱复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收治成人滑脱症 3 2例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0~ 67岁 ,平均 5 2岁 ;滑脱类型 ,发育不良伴峡部裂 2 3例 ,退行性 8例 ,创伤性 1例 ;滑脱程度 °~ °,滑脱角最大 10°。临床均有半年以上腰痛、跛行、神经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体融合术 ,使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 :本组 3 2例病人随访 3~ 2 4个月 ,平均 12个月 ,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均维持复位 ,椎体融合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2 9例 ,仍有部分症状 3例 ,患者术后症状满意率 90 .6%。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使用腰椎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 ,行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椎体间复位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
赵斌马迅赵伟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腰椎滑脱症复位
应用脊柱膜预防硬膜粘连的临床观察
<正>目的:观察应用脊柱膜(Preclude Spinal Membrance PSM) 的安全性及其预防脊柱术后硬脊膜粘连的效果。方法:在225例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患者中硬膜囊后方覆盖 PSM,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及切口...
赵斌罗华云赵伟常建军冯育旻马迅
文献传递
网状结合点状反取皮回植在下肢大面积环形皮肤脱套伤伴皮肤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提高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事故及交通意外所致下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屡见不鲜。皮肤脱套伤大部分是高能量损失,因其损伤重、污染深、并发症多、缺乏血液供给,常因处置欠佳致大面积皮肤坏死、感染,甚者因无法二期修复致截肢可能。与此同时,部分脱套伤的皮肤软组织在受伤当时缺失或发生坏死,残存回植皮肤面积减少,整体回植无法完全覆盖缺损皮肤。
李春江乔虎云赵伟任捷范伟毋斌强赵峰
关键词:皮肤脱套伤皮肤缺损
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调控机制及其促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B16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调控机制,以及该信号通路对淋巴内皮细胞(LE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iNOS信号调控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CF-C)处理组、VEGF-C+iNOS拮抗剂氨基胍(Ag)组、VEGF-C+VEGF受体.3(VEGFR-3)拮抗剂MAZ-51组。培养48h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iNOS的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LEC增殖实验中对小鼠LEC及B16细胞共培养,分为6组:A组(单纯LEC)、B组(LEC+VEGF-C)、C组(LEC+B16)、D组(LEC+B16+VEGF-C)、E组(LEC+B16+VEGF-C+Ag)、F组(LEC+B16+VEGF-C+MAZ-51)。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LEC增殖。结果iNOS信号调控实验中,VEGF-C组中B16细胞iNOS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提高(1.10±0.03比0.69±0.02,P=0.008),而加有舷或MAZ-51组中iNOS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低于VEGF-C组(0.35±0.03比1.10±0.03,P=0.005;0.42±0.02比1.10±0.03,P=0.004),且低于空白对照组(0.35±0.03比0.69±0.02,P=0.028;0.42±0.02比0.69±0.02,P=0.025)。对NO检测后发现VEGF-C组中NO的吸光度(A)值为0.25±0.0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19±0.03,P=0.008),且显著高于加有Ag(0.07±0.02,P=0.017)或MAZ-51(0.07±0.02,P=0.015)组。对小鼠LEC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各组增殖率分别为(0.45±0.02)%、(0.47±0.03)%、(0.48±0.05)%、(0.51±0.02)%、(0.24±0.01)%和(0.28±0.03)%,与空白对照组A组比较,B、C、D组中LEC的增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29,P=0.024,P=0.009),而E、F组显著降低(P=0.006,P=0.005)。结论抑制B16细胞中VEGF-C/VEGFR-3信号通路能够减少iNOS的�
赵伟赵斌原杰王智权赵轶波陆向东王永峰
关键词:黑素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