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IVUS-VH)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心内科诊断及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SAP患者60例,ACS患者6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之后,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保存普通灰阶图像和虚拟组织学超声数据,分析斑块的虚拟组织学特点。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81.7%vs.30.0%,P<0.01)。ACS组普通灰阶超声斑块偏心指数(EI)和血管重构指数(R1)大于SAP组(t=-2.985、-3.047,P<0.01),说明ACS组罪犯病变偏心斑块居多,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在斑块成分组成上,ACS组以纤维脂质成分(黄色)和坏死成分(红色标记)为主,而SAP组以纤维成分(绿色)和钙化成分(白色标记)为主。结论IVUS-VH在检测不稳定斑块方面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使用IVUS-VH对病变进行分析,有可能会改变冠脉介入治疗的现状。
- 赵伟王磌崔连群曹万才李婷婷徐虹李莹
- 关键词:易损斑块冠状动脉
- 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1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分子水平,探讨其与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6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MCP-1水平;速率散射法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IL-6、MMP-9、MCP-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I组和UAP组IL-6、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IL-6、MMP-9和MCP-1水平表现出进行性升高的趋势。血清IL-6与hs-CRP和MMP-9呈正相关(r=0.56,P<0.01;r=0.46,P<0.05),而MMP-9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 IL-6、MMP-9、MCP-1与hs-CRP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 赵伟李婷婷李莹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趋化因子CCL2C反应蛋白质
- 炎症因子在不稳定斑块及PCI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炎症在ACS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这一炎症反应的有急性期和组织损伤炎症标志物,该文就炎症因子在ACS和PCI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机制、临床意义、治疗做一综述。
- 赵伟李婷婷李莹
- 关键词:炎症因子不稳定斑块再狭窄
- 经皮穿刺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经验。方法对24例HOCM患者,进行PTSMA并随访6个月。结果24例患者共闭塞26支靶血管。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术后6个月为21.4(14.0~39.5)mmHg,与术前61.2(52.3—83.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2,P〈0.01);左室流出道宽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6.4±2.4)mm、(11.3±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2,P〈0.01)。心功能分级由术前(3.2±0.5)级改善到(1.4±0.6)级。结论PTSMA治疗HOCM安全有效;初步开展时应量力而行,谨慎操作。
- 徐庆国曹万才赵伟董兆强王营
- 关键词:心肌病梗阻性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 超声指导下个体化序贯式方案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 2012年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是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曹万才周国郭静赵伟高东学王营王星王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