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书仪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凹耳蛙
  • 1篇扬子鳄
  • 1篇声谱
  • 1篇声谱分析
  • 1篇声行为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温度监测
  • 1篇两栖
  • 1篇两栖动物
  • 1篇两性异形
  • 1篇笼养
  • 1篇笼养条件
  • 1篇暗绿绣眼鸟
  • 1篇SIMPLE...
  • 1篇JAPONI...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赵书仪
  • 3篇陈潘
  • 3篇张方
  • 1篇陈旭
  • 1篇何志新

传媒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笼养条件下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 simplex)鸣声的初步探究被引量:1
2013年
鸣叫是鸟类种群内个体间交流的"语言",不同的鸣叫具有不同的意义。鸣叫行为对鸟类的集群、取食、求偶、报警等活动均有重要的影响。了解鸟类鸣叫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记录了笼养条件下暗绿绣眼鸟在不同条件下的鸣叫变化。共记录和分析了暗绿绣眼的雌雄普通鸣叫、雄性报警鸣叫与引伴鸣叫、繁殖期雄性领域鸣唱、个体间求救鸣叫与应答鸣叫、种间竞争鸣叫、黑暗环境下鸣叫等8种声音。结果表明暗绿绣眼在不同的情景下会发出不同的鸣叫,鸣叫的多样性为其种群交流提供了有效的语言工具。
陈潘张方赵书仪
关键词:暗绿绣眼鸟声行为声谱分析
同一噪音环境下武夷湍蛙与凹耳蛙的求偶鸣声特征比较及其适应策略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解同域分布的两种无尾两栖类动物武夷湍蛙(Amolops wuyiensis)和凹耳蛙(Odorrana tormotus)在高噪音环境下的求偶呜声特征及其适应策略,该研究利用超声录音设备录制并分析了繁殖季节武夷湍蛙和凹耳蛙雄性个体在同一噪音环境下的求偶鸣声。结果显示,繁殖期武夷湍蛙在不同时段均能发出3-6个音节数不等的单一鸣声,每个音节由2—10个声脉冲组成,鸣声平均持续时间为2198.20ms,主频为2231.90Hz,信噪声强差为33.00dB,且鸣声不含超声组分,不具备超声通讯的基础。凹耳蛙在每天的18:00-21:00有集中呜叫行为,呜声平均持续时间为331.80ms,主频为6665.50Hz,信噪声强差为37.00dB,且呜声谐波包含超声组分,与前人描述一致。经进一步分析发现,武夷湍蛙和凹耳蛙的鸣声主频和声强均高于背景噪音,噪音不会对其鸣声产生掩蔽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得知,武夷湍蛙鸣声主频率〈凹耳蛙,推测其声信号传播距离相对后者更远,该蛙在噪音环境下有可能通过调整自身的发声策略(即采用多音节呜叫声、增加呜叫时长和呜叫频次等)来完成种内通讯,并通过改变呜声时长来体现雄性自身的品质,以便提高对雌性的吸引力。而相同噪音环境下的凹耳蛙则可能采用较为节约能量的方式提高声信号频率的通讯策略,完成种内竞争和交流。
张方陈潘赵书仪
关键词:凹耳蛙
凹耳蛙的两性异形被引量:19
2013年
测量和比较采自黄山的凹耳蛙成体标本(雌雄各20个),统计结果表明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前臂及指长、前臂宽等两性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形态特征,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凹耳蛙雌雄两性在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存在显著差异。凹耳蛙两性异形比达到0.418,雌性平均体长对雄性平均体长的比达到1.716。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斜率大于雄性斜率,说明雌性凹耳蛙上述局部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雌性体长的繁殖力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凹耳蛙的两性异形。
陈旭张方陈潘赵书仪何志新
关键词:两栖动物凹耳蛙两性异形
扬子鳄巢内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外温对巢内温度的影响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目前其野生种群分布仅限于安徽省的南陵、泾县、郎溪和广德等地。近年来,因其种群数量锐减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发现的扬子鳄的野生巢及人工巢进行连续的温度监测并研...
赵书仪
关键词:扬子鳄温度监测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