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变
  • 4篇宫颈
  • 3篇肿瘤
  • 3篇癌前
  • 3篇癌前病变
  • 3篇病理
  • 2篇形态学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子宫
  • 2篇组氨酸
  • 2篇组织芯片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鳞癌
  • 2篇瘤病毒
  • 2篇免疫
  • 2篇浸润癌
  • 2篇宫颈癌

机构

  • 13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赵丽平
  • 4篇刘云霄
  • 2篇毕宏
  • 2篇石祥呈
  • 2篇屈重霄
  • 2篇郭琴
  • 2篇苏宏昌
  • 1篇翟利琴
  • 1篇董燕燕
  • 1篇郭琴
  • 1篇刘秋雨
  • 1篇梁丽丽

传媒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HPV6/11、HPV16/18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2007年
目的 通过检测低危型HPV6/11及高危型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尖锐湿疣不伴非典型增生、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Ⅰ级、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Ⅲ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五种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V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将150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标本制成组织芯片,用原位杂交法对其进行6/11型及16/18型HPV的测定,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低危型HPV6/11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尖锐湿疣、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Ⅰ级、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Ⅲ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90%、33.33%、0、0,其中尖锐湿疣组HPV6/1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01);CIN Ⅰ组与CIN Ⅲ及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PV6/11在上述五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度呈负相关(rs=-0.370,P<0.001).高危型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尖锐湿疣、CIN Ⅰ级、CIN Ⅲ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10%、56.67%、76.67%,CIN Ⅲ及鳞癌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IN Ⅲ与鳞癌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10);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PV16/18在上述五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度呈正相关(rs=0.628,P<0.001).结论 低危型HPV6/11主要引起子宫颈尖锐湿疣及CIN Ⅰ;高危型HPV16/18与CIN Ⅲ及子宫颈浸润性鳞癌关系密切,是引起子宫颈CIN Ⅲ及浸润性癌的主要因素.对HPV在子宫颈病变中检测及分型有助于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尤其是对子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郭琴赵丽平苏宏昌
关键词:子宫疾病原位杂交
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假阴性片的技术优化被引量:1
2018年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评估肿瘤预后、靶向用药初筛以及耐药检测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的研制开发、医院病理科的逐步发展,免疫组织化学已成为日常临床病理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丽平闫晓凤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假阴性病理鉴别诊断肿瘤预后临床病理耐药检测
“套餐式”组织芯片法在免疫组化室内质控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项目,要获得一致的、准确的免疫组化结果,室内质控尤为重要。要做到病理质控的标准化,高端产品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完全可以达到要求,但因其价格昂贵,在短缺资金的医院存在困难。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摸索出了以"套餐式"组织芯片法[1]作为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方法,便于室内质控,现介绍如下。
赵丽平苏宏昌
关键词:室内质控免疫组化组织芯片
瘦素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研究瘦素在结直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价瘦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瘦素在137例结直肠腺瘤、44例结直肠癌及17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正常结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表达率分别为5.8%、30.7%、70.5%,瘦素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组瘦素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1)。结论瘦素表达从正常结肠黏膜、结直肠腺瘤至结直肠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瘦素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刘云霄赵丽平
关键词:瘦素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女,19岁。因“阴道淋漓出血50d”来院就诊。患者于2011年1月3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淋漓出血,服用益宫颗粒、消结安胶囊l周后血止,于2011年3月2日再次出血不止,有血块,无腹痛,遂收入院治疗。
董燕燕屈重霄刘云霄赵丽平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阴道淋漓出血子宫出血不止消结安
肾活检组织Masson染色方法的改良
2024年
目的 通过对传统Masson染色方法的改良,解决肾活检光镜诊断中Masson染色存在的色彩浑浊,定位不清等问题。方法 收集2021-2022年的25例膜性肾病标本,分别采用改良染色法与传统方法,对比染色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25例膜性肾病4种Masson染色结果比较,发现变色酸2R-亮绿+Bouin二次固定+胰酶消化法在色彩鲜明、嗜复红蛋白定位清晰及不易褪色、切片整体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Masson的染色方法在色彩对比度、持久度均优于传统方法。
邓田赵丽平贾丹刘云霄
关键词:肾穿刺活检MASSON染色
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缺失表达特点被引量:2
2016年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1位[1]。自巴氏细胞学问世以来,广泛开展的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其病死率与发病率的比值仍高达51%[2],因此,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就成为公共健康研究的热点。
郭琴赵丽平
关键词:癌前病变形态学改变浸润癌FHIT
黏蛋白在乳房外Paget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9年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会阴、阴囊等部位[1]。皮损呈湿疹样变,病理可见Paget细胞(PC),有学者将EMPD分为四型:原发型EMPD;EMPD伴有潜在顶泌汗腺肿瘤;EMPD伴有潜在胃肠道恶性肿瘤;EMPD伴有潜在泌尿生殖道恶性肿瘤,及早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排除由各种潜在肿瘤转移而来或是同时与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伴有各种内脏肿瘤的EMPD进行早期预防,进行必要的治疗[2]。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EMPD的病理分型[3]。黏蛋白(mucin)是一类相对高分子质量的糖蛋白,在乳腺、肠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等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表达,MUC1、MUC2、MUC5AC是最为常见的黏蛋白[4],本文对这2种黏蛋白在EMPD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赵丽平梁丽丽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黏蛋白皮损乳房外湿疹样癌胃肠道恶性肿瘤
树突状细胞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活检标本中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及分布,以此评估局部细胞免疫在阻止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方法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的DNA,以HC2阴性的慢性宫颈炎病例(n=20)为对照组,试验组为HC2阳性病例: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n=29)、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n=46)及鳞状细胞癌(SCC)(n=20);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表型抗原S-100、CDla及CD8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 (1)S-100和CD1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SCC>HSIL>LSIL>慢性宫颈炎,SCC、HSIL与慢性炎,SCC与LSI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83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HSIL>LSIL>SCC>慢性宫颈炎,HSIL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中S-100与CD1a表达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在宫颈SIL进展的过程中,S-100、CDla及CD83表达均逐渐升高,说明局部细胞免疫反应被激活;但SCC中CD83表达降低,反映成熟DC数量减少,说明在SCC中有效的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
毕宏马金香赵丽平石祥呈
关键词:树突细胞乳头瘤病毒鳞状细胞
脾错构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4年
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血管性肿瘤;其中,脾错构瘤及窦岸细胞血管瘤是脾脏特有的病变。脾错构瘤由Rokitansky在1861年首次报道;曾用名包括脾瘤、血管瘤、创伤后瘢痕、纤维性结节、瘤样先天性畸形以及增生性结节。
翟利琴赵丽平
关键词:脾错构瘤增生性结节脾脏切除先天性畸形组织形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