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中夫

作品数:138 被引量:493H指数:11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蛋白
  • 29篇肝炎
  • 27篇乙型
  • 27篇细胞
  • 24篇乙型肝炎
  • 23篇慢性
  • 20篇病毒
  • 18篇高迁移率族蛋...
  • 16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5篇HMGB1
  • 14篇迁移
  • 14篇迁移率
  • 14篇内毒
  • 14篇内毒素
  • 13篇肝炎病毒
  • 12篇乙型肝炎病毒
  • 10篇急性肝
  • 10篇RNA干扰
  • 8篇血清

机构

  • 116篇长治医学院
  • 70篇山西医科大学
  • 19篇山西医科大学...
  • 19篇长治医学院附...
  • 6篇山西大学
  • 5篇南加州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卫生学校
  • 1篇山西省人民政...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潞安集团

作者

  • 136篇赵中夫
  • 65篇刘明社
  • 38篇张芸
  • 26篇张国英
  • 22篇韩德五
  • 17篇杨慧
  • 17篇杨柳絮
  • 13篇武延隽
  • 12篇赵龙凤
  • 12篇张慧英
  • 8篇张丽丽
  • 8篇贾建桃
  • 7篇李水仙
  • 7篇王艳
  • 6篇明慧香
  • 6篇李旭炯
  • 6篇李瑞娟
  • 6篇王兰
  • 6篇王黎敏
  • 6篇韩红莉

传媒

  • 59篇长治医学院学...
  • 14篇中国药物与临...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肝博士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20篇2007
  • 17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赵中夫陈刚刘明社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肝硬化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肝炎治疗与循证医学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赵中夫刘明社
关键词:循证医学病毒性肝炎
丙酮酸乙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炎症因子HMGB1表达的影响,从而证实EP在急性脓毒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免疫组化法鉴定其纯度,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观察不同计量的E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HMGB1的作用。细胞分三组:LPS 100 ng/mL+EP 0μM组、LPS 100 ng/mL+EP 5μM组、LPS 100 ng/mL+EP 10μM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HMGB1的含量。结果:各细胞组于LPS 100 ng/mL刺激16 h后,EP 5μM剂量组对HMGB1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EP 0μM组比,HMGB1含量明显降低(t=21.27,P<0.05);10μM剂量组与0μM组比,降低HMGB1作用更为明显(t=26.38,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减少血管内皮细胞释放HMGB1,对急性脓毒症有改善作用。
宋红娇赵中夫乔京贵刘明社邢媛明慧香李瑞娟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HMGB1脓毒症HUVECS
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Toll受体一词来自对果蝇的研究。后来在哺乳动物也发现有与Toll受体同源的受体分子,并将其称为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TLRs是广泛分布在免疫细胞尤其非特异免疫细胞以及某些体细胞表面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们可以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车德才李水仙赵中夫
关键词: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接头蛋白TIR
DC IL-10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马丽娜赵中夫
关键词:DENDRITICCELLHBV白介素10
LPS诱导RAW264.7细胞内HMGB1转位及释放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LPS诱导RAW264.7细胞内HMGB1转位及其释放。方法:用不同浓度的LPS处理小鼠RAW264.7细胞20 h,用荧光显微镜观察LPS诱导RAW264.7细胞HMGB1的分布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MGB1在胞核及培养上清中的水平。结果:LPS处理小鼠RAW264.7细胞20 h后,培养上清中的HMGB1水平明显增加,胞核HMGB1含量减少,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LPS能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HMGB1,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张芸赵中夫
关键词:LPSRAW264.7细胞
茶氨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茶氨酸(theanine)是茶叶中含有的重要化学成分,其结构与谷氨酸相似。其诸多生物活性如镇静、安 神、抑制咖啡因所致的兴奋性等已被广泛认识。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近年来发现茶氨酸尚有神经保护 作用,现就其结构、化学特性、提取、合成、动物体内代谢过程、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王玉芬赵中夫赵正保杨渝珍
关键词:茶氨酸谷氨酸神经保护
LPS诱导原代培养肝实质细胞与枯否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
目的观察LPS诱导HMGB1在肝实质细胞与枯否细胞的表达和细胞外释放。方法培养瓶中分别培养原代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24 h后收获对照组和500 ng/ml LPS诱导组两种细胞,反复冻融,用半定量PT-PCR和West...
赵中夫韩德五刘明社张国英张芸杨慧
关键词:肝实质细胞枯否细胞LPS
文献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实验性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31
2006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研究表明HMGB1可由巨噬细胞等主动分泌或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到细胞外基质内。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脓毒症、关节炎等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并认为它有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的下游因子。急性肝衰竭(AHF)往往导致严重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并介导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但HMGB1在急性肝衰竭中是否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D-氨基半乳糖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讨了HMGB1在AHF中的变化和意义。
赵中夫韩德五张芸王锋刘明社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内毒素血症高迁移率族蛋白-1
以HepG2.2.15细胞为对象的RNAi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区设计的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HBVX对HepG2.2.15细胞相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最佳转染效率的剂量配比,将阳离子脂质体METAFECTENE与pGen-esil-HBVX的复合物转染HepG2.2.15细胞,于转染后24、48、72h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TRFIA)检测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具有最佳转染效率而且不显著影响细胞活性的剂量配比为8μl∶2.5μg。pGenesil-HBVX转染HepG2.2.15细胞后24h,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尚无显著变化(P>0.05);48h后HBsAg、HBeAg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1),并且持续至72h。结论pGenesil-HBVX可以在获得一定转染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的表达。
刘明社杨慧赵中夫赵龙凤张国英张芸韩德五
关键词:HEPG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干扰质粒载体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