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志科

作品数:47 被引量:33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32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生育意愿
  • 6篇影响因素
  • 5篇性别偏好
  • 5篇择偶
  • 4篇实证
  • 4篇青年
  • 4篇婚恋
  • 4篇城市
  • 3篇新中国
  • 3篇性别比
  • 3篇社会风险
  • 3篇生育目的
  • 3篇生育政策
  • 3篇农村
  • 3篇相亲
  • 3篇理想子女数
  • 3篇会风
  • 3篇出生性别
  • 3篇出生性别比
  • 3篇创业

机构

  • 42篇河北大学
  • 17篇南京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央司法警官...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中国人口与发...

作者

  • 42篇贾志科
  • 7篇风笑天
  • 3篇许荣漫
  • 3篇祝西冰
  • 3篇刘玉东
  • 2篇吕红平
  • 2篇许爱花
  • 1篇董金秋
  • 1篇任晓鸿
  • 1篇汤兆云
  • 1篇朱鹏举
  • 1篇李英
  • 1篇刘光宇
  • 1篇李晓娥
  • 1篇沙迪
  • 1篇乔倩倩

传媒

  • 6篇河北大学学报...
  • 5篇西北人口
  • 3篇人口学刊
  • 2篇青年探索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南京人口管理...
  • 2篇决策与信息(...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科技经济市场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少年儿童研究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社会工作

年份

  • 3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适度人口理论新探被引量:3
2006年
人口与土地的平衡以及人口增长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就促成了适度人口思想的产生。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是全面、系统、综合的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适度人口理论的指导思路成为了适度人口理论的现时代重要课题。
贾志科刘光宇
关键词:适度人口适度人口理论科学发展观
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城市在职青年的生育意愿——基于南京、保定5类行业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作为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受众群体,城市在职青年的生育意愿对其生育行为的实现以及未来生育水平的提高意义明显。研究利用2014年在南京、保定5类行业收集的1028名在职青年问卷调查数据,从意愿生育数量、性别偏好和生育目的三个维度出发,重点考察了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城市在职青年的生育意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南京和保定5类行业的在职青年在理想生育子女数和意愿生育子女数上基本一致,但远高于政策意愿生育子女数;现有孩子的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夫妇的理想性别结构偏好,但在意愿性别结构偏好上,青年夫妇的"女孩偏好"强于"男孩偏好";无论出于哪种生育目的,在职青年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大多在2个左右,但意愿生育子女数不同,其二孩生育动机也不尽相同;不同城市、年龄、出生地、行业、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在职青年的二孩生育意愿。建议通过"完善生育制度,加快落实生育制度配套措施;推行生育成本社会化,降低生育成本;加强政策服务宣传,构建现代生育文化"等举措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的真正落实。
贾志科罗志华风笑天
关键词:生育政策城市在职青年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城市青年的婚恋年龄期望及影响因素——以南京、保定调查为例被引量:15
2018年
婚恋年龄期望是青年对恋爱和结婚时间或年龄的一种期待、观念或认识。本研究利用2014年3~5月在江苏南京、河北保定两地针对5大类行业1 028名18~35岁的城市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对青年婚恋年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年对恋爱时间的看法多元化,对晚婚的认同较为明显,大多接受"男大女小";所处行业社会地位较低、出生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男性青年更倾向于早婚,而低龄、未婚、女性青年则更倾向于晚婚。将青年婚恋年龄期望与实践进行对比发现,未婚青年实际的恋爱年龄普遍比其所期待的年龄更早,已婚青年的实际结婚年龄也比所期望的年龄要小,男青年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上略高于女青年。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青年实际婚恋年龄呈现出了恋爱年龄提前、结婚年龄推迟的特点,恋爱低龄化和结婚高龄化态势明显。青年理想婚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对青年理想婚龄影响显著。年龄越低,青年理想婚龄越小;学历越高,青年理想婚龄越大;女性比男性、已婚青年比未婚青年、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的理想婚龄更低一些。
贾志科风笑天
关键词:城市青年影响因素实证调查
农村大龄青年的择偶压力及社会风险——基于华北九个村落的实地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伴随出生性别比失衡及择偶场域中不平等婚姻策略的消极影响,农村大龄青年目前面临较大的择偶困难与压力。高额且无力承受的婚姻支付、相亲的择偶年龄限制、多类别且高难度的择偶困境,构成大龄青年择偶的主要压力。大龄青年长期未婚,给农村社会带来诸多潜在与显在的社会风险,导致青年个人及父母精神压力的增强、家庭成员间矛盾的凸显、非理性观念的蔓延和失范行为的增多等问题的产生。缓解择偶压力与防控社会风险,需要从挖掘择偶压力与社会风险产生的源头切入,多力量参与、协同治理。
贾志科沙迪朱鹏举
关键词:社会风险
城市在职青年择偶模式的行业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江苏南京、河北保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五大类行业1028名城市在职青年的调查资料,探讨了青年择偶模式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青年在择偶时间、择偶途径选择、择偶条件自评、择偶标准、择偶参谋以及择偶地域范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行业差异。此外,不同行业间的青年拥挤感差异显著,择偶拥挤感与择偶结果存在一定关联,但从事教育业的青年在强烈的择偶拥挤感之下呈现出"假象"。青年是否存在择偶烦恼与青年所属行业关系不大。新型择偶方式能否取代自主择偶成为主流择偶途径、择偶标准差异与择偶结果的矛盾关系、行业对青年择偶地域范围的影响是否会持续下去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贾志科沙迪风笑天
关键词:城市在职青年择偶模式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具有重要区别的文化实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在不同文明的长期熏陶下,城乡居民形成了不同的生育意愿。本文对城乡生育意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弱化差异、促进我国居民生育意愿根本转变的关键。
李英贾志科李晓娥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目的城市化
对解放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情况的历史考察被引量:9
2009年
生育意愿是人口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其转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转变的前提条件。本文运用历史考察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主要从生育目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和意愿生育性别三个维度来探讨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情况,摸索其中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国家和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灵活而更具可操作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政策在调节生育率水平的同时兼顾人们的生育意愿。
贾志科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水平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生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青年婚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兼述政策效果及未来方向被引量:4
201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青年婚育政策有其存在的不同现实背景。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青年婚育政策,将政策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演变做了历程回溯和特征总结。研究发现,青年婚育政策在创造"人口红利"、规范超生行为、提升"二孩"意愿以及抑制"钻漏洞"婚育行为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效有限。因此,未来完善青年婚育政策的方向在于建立健全婚育利益导向机制,鼓励青年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加强婚前、婚后辅导教育等等。此外,三方力量协同建立"非常规"婚育行为的监测制度,对增强政策的完备性和弥补漏洞也具有积极意义。
贾志科沙迪赵英杰
关键词:青年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风险、影响与后果被引量:11
2012年
性别比失衡已成为带有全局性、全程性社会经济后果的严重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全面评估了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影响及后果,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衡不但严重侵害了女童的生存权、损害到女性的健康与发展,而且会导致男性"择偶拥挤",进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
贾志科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失衡社会风险
生育政策、经济状况对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幅度大、增长快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对生育政策、经济状况与出生性别比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1)以生育政策率为1.5~2.0作为分界线,生育政策率等于该值时,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出现偏高的态势;高于或者低于该值时,逐渐趋于正常值域。(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处于3000元时,出生性别比最高;低于该值时逐渐上升;高于该值时逐渐出现下降的态势,并趋于正常值域。(3)生育政策、经济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有限,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汤兆云贾志科
关键词:生育政策出生性别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