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爱春

作品数:32 被引量:446H指数:9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大学生
  • 7篇影响因素
  • 5篇交通伤害
  • 5篇发生率
  • 4篇致死
  • 4篇新兵
  • 4篇高校
  • 3篇道路交通
  • 3篇道路交通伤害
  • 3篇新兵集训
  • 3篇新兵集训期
  • 3篇流感
  • 3篇集训期
  • 3篇甲型
  • 3篇甲型H1N1
  • 3篇甲型H1N1...
  • 3篇儿童
  • 3篇干预
  • 3篇高校大学生
  • 3篇META分析

机构

  • 27篇中南大学
  • 5篇长沙医学院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长沙市疾病预...
  • 4篇湖南省军区
  • 2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省胸科医...

作者

  • 30篇谭爱春
  • 23篇胡国清
  • 21篇何琼
  • 16篇陈田木
  • 14篇黄渊秀
  • 14篇高林
  • 14篇田丹平
  • 11篇朱松林
  • 11篇王琦琦
  • 10篇李黎
  • 7篇董晶
  • 7篇邓欣
  • 6篇刘鑫
  • 4篇胡明
  • 4篇赵淑英
  • 4篇牟劲松
  • 3篇张晓涛
  • 3篇刘如春
  • 2篇李典富
  • 2篇吴静

传媒

  • 6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伤害医学(电...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五届全国伤...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某高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症状自我报告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高峰期某高校大学生症状自我报告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某综合性大学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漏报和虚报的影响因素。结果该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症状自我报告的漏报率为30.9%,虚报率为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了解报告标准、报告后能免费排查治疗、个人认为报告有助于疫情控制与漏报的减少有关,个人报告行为受周围人的影响、报告后会被隔离疏远、个体自我感觉不是甲型H1N1流感与漏报的增加有关;②月生活费越高的学生虚报可能性越高,报告后停课或推迟考试与虚报增加有关,而自觉不是甲型H1N1流感和认为报告有助于疫情控制则与虚报减少有关。结论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相关症状自我报告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和虚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应防控知识和疫情报告制度的宣传,规范高校防控措施,以提高甲型H1N1流感症状报告质量。
朱松林王琦琦牛子儒谭爱春何琼胡国清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漏报大学生
我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近10 a来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为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用广义倒方差模型估计交通伤害的Meta合并发生率,并对性别、年级、地区和病例定义标准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类型和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文献共53篇,总样本量为2 023 082人,交通伤害人数和人次发生率分别为4.58%和5.65%。亚组分析显示,交通伤害人数发生率男生(5.35%)高于女生(3.55%),不同学校类型、地区、病例定义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通伤害人次数男生发生率(5.00%)高于女生(4.37%),发达地区(0.10%)低于较发达地区(5.52%)和中等发达地区(8.56%),不同学校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1996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交通伤害发生率(7.11%)高于采用2004年版伤害定义标准的发生率(0.58%)。通过敏感性分析删除文献质量评价得分最低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文献之后,Meta分析的结果稍有改变。结论中国中小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交通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别。
胡国清王琦琦朱松林陈田木谭爱春何琼胡明
关键词:META分析文献计量学
某军区2011年度新兵集训期间伤害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某军区陆军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和非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军区2011年度1389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随访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并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占所有伤害的80.0%;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9%,占所有伤害的20.0%。伤害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分别于第5-6周和第9周达到高峰;伤害性质以扭伤/拉伤/搓伤为主,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分别占所有伤害的65.4%、61.5%;训练伤主要发生在体能训练中,占所有训练伤的53.8%。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城市籍(IRR=1.51;95%CI:1.02~2.22)和自评训练量过大(IRR=2.32;95%CI:1.46~3.70)新兵发生伤害的风险明显高于农村籍和自评训练量尚可承受的新兵。结论该军区2011年度陆军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高于非训练伤,来自城市新兵和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作为伤害预防的重点。
刘鑫谭爱春李典富梁章琴王琦琦朱松林何琼郭占胜胡国清
关键词:新兵发生率影响因素
隔离患者对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效果的数学模拟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采用动力学模型模拟隔离措施在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理中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和学校人口学特点,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对长沙市某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模拟,采用卡方检验评价模拟结果与实际疫情的拟合优度,并确定模型的关键参数。在SEIAR模型基础上引入隔离措施,构建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隔离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quarantine,SEIARQ)模型。为方便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者,将对患者(显性感染者)的隔离等分为10个等级(10%、20%、…、90%、100%),以评估不同隔离比例的效果。结果无干预情况下,疫情基本再生数(λ0)为5.64,疫情持续31天,人群感染率高达99.51%。在对显性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后,随着隔离比例的增加,人群感染率(含显性和隐性感染)和人群罹患率(仅含显性感染)逐渐下降。当隔离全部显性感染患者后,可减少63%的罹患率。在只隔离显性感染措施时,仅当隔离比例超过30%,疫情控制效果才相对显著。结论单纯隔离患者最多能降低63%的人群甲型H1N1流感罹患率。各地公共卫生机构应根据当地人力和物力情况,采取部分隔离(隔离比例≥30%)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阻断甲型H1N1疫情的发展。
陈田木刘如春谭爱春何琼田丹平黄渊秀高林董晶李黎邓欣胡国清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动力学模型基本再生数
城市3-6岁学龄前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研制
2014年
【提要】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城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题小组讨论、访谈法及专家座谈会形成问卷初稿,通过预测试进行条目筛选,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问卷维度。利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信度考评,采用专家座谈会和专题小组讨论、现场调查反馈、t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特征/多条目相关分析分别对内容效度、表面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等级,利用分布法确定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结果城市3~6岁学龄前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包括6个维度共20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1;分半信度系数为0.768。过去12个月内出现跌倒伤害的儿童风险评估平均得分高于未出现跌倒伤害者(P〈0.05);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Х^2/df值3.25,拟合指数CFI=0.797、规范拟合指数NFI=0.738、增值拟合指数IFI=0.80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9;多特征/多条目相关分析显示每一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02~0.852之间,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008~0.394之间。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评估得分〈27分为存在低度风险,27~33分为存在中度风险,〉33分为存在高度风险。分布法确定风险评价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为5.5分。结论城市3~6岁学龄前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该年龄段儿童跌倒伤害风险的评估。
王琦琦朱松林何琼谭爱春黄渊秀高林田丹平李黎胡明么鸿雁胡国清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跌倒风险评估信度
SIR模型在一起校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应用易感者-感染者-移出者(sin)模型模拟学校暴发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疫情处理提供参考。采用经典SIR模型构建数学模型,Malthusian指数递减模型估计采取干预措施后的传染率系数(β),通过疫情早期数据确定参数和设置初始值,使用Matlab7.1软件进行疫情处理效果模拟。结果显示在无干预措施下,疫情将经历3个阶段:(1)初期(≤5d)疫情发展较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佳时期;(2)快速发展期(6~15d)采取防控措施效果不甚理想;(3)中后期(≥16d)90%以上易感者已被感染,采取措施已无较大意义。在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SIR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新发病例数迅速减少,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该结果与实际疫情发展情况基本相符。SIR模型对模拟校园急性出血『生结膜炎暴发疫情具有较好效果。
陈田木刘如春王琦琦朱松林谭爱春何琼刘鑫胡国清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干预
684名大学生伤害可预防性及预防知识需求调查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伤害的可预防性认知及相关预防知识需求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南大学三大类专业12个班级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有关常见伤害的可预防性认知情况及伤害预防知识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于淹死、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和自杀/自残等伤害超过80%(605/684、601/684、591/684)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可以预防";但仅有59.6%(408/684)和56.4%(386/684)的学生认为大多数意外刀/锐器伤、谋杀/他人殴打可以预防;除中毒外,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常见伤害可预防性认知差异无显著性(P>0.05);既往参加过伤害培训的大学生有124人、占18.1%,既往阅读过伤害相关书籍的大学生有191人,占27.9%;分别有60%(410/684)和56%(383/684)的大学生对中毒和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知识表现出了需求意愿。结论大学生对伤害可预防性认识不够,对伤害知识需求意愿强烈。
何翔张晓涛谭爱春何琼陈田木田丹平黄渊秀董晶高林胡明胡国清
关键词:大学生可预防性
湖南省四县(区)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和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湖南省四县(区)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患病和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湖南省四县(区)的样本数据,分析两周患病和发病情况,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四县(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及发病率分别为11.5%和3.9%。两周患病和发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周患病中,城市居民两周患病风险是农村居民的0.64倍(P〈0.05);45~59岁组和≥60岁组的两周患病风险分别是15~44岁组的1.69和2.62倍(P〈0.05);丧偶者两周患病风险是未婚者的1.91倍(P〈0.05);在校学生两周患病风险为在业人员的0.29倍(P〈0.05);两周发病中,城市居民两周发病风险为农村居民的0.63倍(P〈0.05);丧偶者两周发病风险为未婚者的2.37倍(P〈0.05)。结论:湖南省四县(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农村居民、中老年人、在业人员、丧偶者的卫生服务需要相对较高,应予特别重视。
何琼王琦琦朱松林谭爱春陈田木田丹平黄渊秀高林胡国清
关键词:卫生服务需要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
中国2015-2030年致死性道路交通伤害负担发展趋势预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预测2015-2030年中国致死性道路交通伤害负担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查询联合国人口司、美国农业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能源基金会等机构研究,获取2015-203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机动化水平及教育水平预测值。将该预测值代入已构建的双对数模型,预测2015-2030中国年致死性道路交通伤害负担的预测值。结果2015-2030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15、2020、2025、2030年依次为13.7/10万、13.4/10万、12.8/10万、11.8/10万;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同样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90565、189358、183051、169033人,所致寿命损失年同样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691.8、663.4、618.9、551.3万年,但其中≥55岁年龄组寿命损失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敏感性分析显示,预测结果较稳定。结论2015-2030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死亡人数及所致寿命损失年呈逐渐下降趋势;但≥55岁年龄组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寿命损失年却呈不断上升趋势。
谭爱春田丹平黄渊秀高林邓欣李黎何琼陈田木胡国清吴静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
2001-2010年我国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价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评价2001-2010年我国公开发表的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的质量。方法文献来源于四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和两个英文数据库。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工具分别对纳入的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2001-2010年我国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分别有84篇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中,职业人员和儿童青少年分别占45.2%和36.9%,伤害类型中,多种伤害占71.4%。队列研究中,儿童青少年占46.2%,伤害类型中,多种伤害占92.3%。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得分均在5分及以上,平均(6.1±0.7)分;但研究在"暴露因素的确定"、"无应答率"以及"病例的确定是否恰当"条目上得分较低。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得分以6分和7分为主,平均(6.3±0.9)分;但研究在"结局指标的评价"条目上得分较低。结论我国的伤害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数量较少,研究人群以儿童青少年和职业人员为主,伤害类型以多种伤害为主,质量相对较高。
何琼黄渊秀康文婧田丹平董晶高林谭爱春陈田木李黎邓欣胡国清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