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一洺
- 作品数:20 被引量:329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转型期兰州市民族间居住空间格局与居住分异研究
-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既有在城市中聚居生活的群体,也有散杂居于城市中的居民。这种民族居住格局的聚集或分散,作为民族交往的一个场景、一个变量,可用来观察民族交往的内涵、形式和交往程度。不管是传统的民...
- 谭一洺
- 关键词:民族居住分异民族融合
- 文献传递
- 培育型城镇群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晋北中部城镇群为例
- 培育型城镇群是政府强制推动下区域快速发展的主要形态或城镇群发展的雏形阶段,是我国城镇群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区域城镇化建设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区域转型与跨越,“山西省城镇化推进战略”规划建设“一核一圈...
- 谭一洺杨永春齐君王娟豆晓
- 文献传递
-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对城市体系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00
- 2011年
- 世界城市研究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领域之一,主流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研究的主要视角可划分为"有属性无关系"的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社会视角的世界城市研究、全球背景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与方法研究三个阶段。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级城市发展高端化的重要标志,众多学科的交融为世界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目前对世界城市的研究已从多个城市的综合属性比较走向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连锁网络模型方法,为世界城市之间联系的重要推手(跨国企业)构建了由企业联系到城市联系的桥梁,成为基于企业视角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与方法的基石。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与方法在城市体系研究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主要表现在:(1)由属性走向关系——从侧重城市属性信息到城市之间如何联系的转变;(2)由等级走向网络——从侧重城市的等级排序与竞争到城市体系的连接方向与互补的转变;(3)由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从侧重考察范围内城市体系如何组织到更大范围内甚至全球的城市开放体系的转变;(4)在分析方法上从侧重统计比较到以点和线为一体的网络分析方法的转变。
- 杨永春冷炳荣谭一洺李甜甜
- 关键词:世界城市网络分析
- 基于“推-拉”理论的城市少数民族居民迁居动因探讨被引量:5
- 2017年
- 迁居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空间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聚居或散居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生活习惯上的特殊性,提出少数民族居民迁居的"推-拉"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居民迁居的动因,并以兰州市回族居民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在迁居过程中的动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少数民族迁居动因包括迁出地推力与迁入地拉力两方面,可以分为民族性推(拉)力和一般性推(拉)力,包括宗教场所、民族聚居或散居、工作地点、教育观、城市建设、住宅环境、可达性等多个因素。推力与拉力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共同影响迁居行为的产生。
- 谭一洺柴彦威杨永春
- 关键词:少数民族迁居动因
- 基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29
- 2012年
- 在城市快速转型与变迁过程中,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既受限于传统文化价值观长期根深蒂固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国家现代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从而确立了随时代变迁的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基于文化价值观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模式和机理,初步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的理论模型。进而,以成都市为例,采用大规模面对面深度访谈式调查方法获取原始数据,揭示了文化价值观对中国居民住房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价值观一般会通过宏观和微观区位选择观、教育观、抚养和赡养观、婚姻观和养老观等四大途径单独或耦合影响城市居民住房的选择方式和结果,且随着后辈的成长和长辈年龄的增长,代际居住模式呈现出一种中国特有的家庭周期性分异规律。
- 杨永春谭一洺黄幸刘定惠
-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中国城市居民
- 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市网络解释框架被引量:12
- 2013年
- 中心地理论采用的是规模—等级分布体系。然而,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特征显然无法沿用中心地理论进行解释,如信息技术对城市体系的重构、基础设施网络对时空距离的压缩等。城市网络研究强调外部连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可很好地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联特性,因此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研究已逐渐从城市等级转向于城市网络研究。通过构建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地方背景三者相互作用的概念性解释框架,阐述城市网络的作用机制。在城市网络解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个城市的网络化生存策略—界面交互模型,阐述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中其他城市的联系方式与互动关系。
- 冷炳荣杨永春谭一洺李甜甜
- 关键词:城市网络相互作用
- 中国西部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16
- 2017年
- 时空间行为研究为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但已有研究对中国西部城市关注较少、未能形成反映西部城市特色的结论。选取西宁市作为案例,基于2013年居民时空间行为调查数据及城市设施分布数据,分析居民时间利用、时空路径等时空行为特征及其与城市设施分布的匹配关系,以此补充微观行为视角下的中国西部城市研究,为中国城市时空行为方法论提供西部城市的验证。主要结论包括:(1)相比于东部城市,西宁市存在工作活动比例低、平均时长短,早通勤时间延后,午休返家,时间安排灵活等特点;(2)西宁市与周边地区间存在具有高原地区特色的跨城市通勤和休闲行为;(3)居民活动分布与城市设施布局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
- 柴彦威谭一洺
- 城市网络研究:由等级到网络被引量:39
- 2014年
- 本文从城市等级到城市网络转化的研究视角,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城市网络研究的转变模式、网络结构特征、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从城市单体来看,可从城市等级的中心性与城市网络的节点性组成四象限分析城市的特性并对城市进行归类;(2)从城市联系通道来看,城市等级到城市网络经过了单向与非对称、通道少到双向、通道多样化的转变,作者从联系方向、联系主体、联系大小、联系空间、联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3)从城市外部联系角度来看,可从点、线、网络结构方面进行城市网络的分析研究;(4)结合城市网络特征,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的基本关系可从节点、关系通道、联系强弱、聚类特征、抗风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 冷炳荣杨永春谭一洺
- 关键词:城市网络
- 基于整日尺度的城市女性休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14
- 2019年
- 休闲满意度作为对休闲经历或情境感觉到满足的程度,对衡量居民的休闲活动评价和认同以及反映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西宁市2013年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时间地理学方法从个体整日活动、即时活动出发,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试图从整日视角分析女性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宁女性整日休闲满意度相对于休闲时长、休闲频率、休闲地离家距离而言,更多地受到休闲同伴、休闲类型和固定性较强的非休闲活动影响,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个人事务活动的时长与休闲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作活动频率与家庭照料活动时长与休闲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 何诗柴彦威郭文伯谭一洺谭一洺
- 关键词:休闲满意度女性休闲设施公共休闲空间
- 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代际分/合居行为及其影响要素——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11
- 2015年
- 1978年以来,中国家庭小型化趋向非常显著,尤以代际分居为核心诱因,代际分居对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乃至住房市场都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中国的代际分居现象及其机制和西方社会存在根本的不同,此文讨论了转型期基于代际分居率和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国城市居民分/合居行为的概念模型,随后选择成都市主城区进行了实证,因为该地区不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户籍居民的老龄化趋向明显,而且兼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耦合影响。与西方发达社会基于家庭生命周期先合居、后分居的规律不同,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居住行为呈现出合居—(小)分居—合居—分居—(小)合居—(小)分居—(小)合居的变化过程。采用2012-2013年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居民分/合居行为的显著性和正负影响,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居民家庭代际分/合居行为的代际分/合居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文化程度、配偶健在、家庭人均收入、父母应帮子女成家、父母应帮子女买房、与子女/父母代际分居意愿、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安静/热闹偏好、卫生习惯、居家习惯和私密空间习惯与家庭代际分居率正向显著;2年龄、家庭居住面积、父母应帮忙抚养孙辈、(子女)应该养老、父母/子女应临近居住、养儿防老、养育习惯等变量与家庭代际分居率负向显著;3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代际分/合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度有所差异。
- 王梅梅杨永春谭一洺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