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见
- 作品数:7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间-距离因子临床决定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判别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间-距离因子最重要的临床变量,为优化此类患者步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状态的10m步行速度,求得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时间-距离因子。用Fugl-Meyer评价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用Motricity指数评测下肢肌力,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用改良Ashworth评定法评定足跖屈肌张力。对步行时间-距离因子和临床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步行速度为35.45(4.10~67.40)m/min,平均步长为34.41cm,平均步频为91.59steps/min。患者的步行时间-距离因子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earson'sr=0.669~0.880;P<0.001);步行速度和步长与足跖屈肌张力痉挛程度呈负相关(Pearson'sr=-0.280~-0.481;P<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决定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最重要的临床变量分别为下肢运动功能(R2=0.766,P<0.001)、平衡功能(R2=0.701,P<0.001)和下肢肌力(R2=0.757,P<0.001);决定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最重要的下肢肌力分别为髋屈曲肌力(R2=0.573,P<0.001)、膝伸展肌力(R2=0.583,P<0.001)和髋屈曲肌力(R2=0.191,P<0.05)。结论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尤其髋屈?
- 瓮长水毕胜谢远见于增志秦茵吴友明卢颖晖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长下肢运动功能
-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0
- 2003年
-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
- 毕胜马林瓮长水李德军谢远见秦茵
-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脑功能重组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和脑外伤上肢康复中的应用及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 背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起源于动物实验,当猴子的一侧肢体被去神经支配后,会停止使用患侧肢体。这种“停止使用”会通过使用夹板限制健侧而不习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1-2周后,可以使患侧肢体恢复使用。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上肢瘫痪一...
- 毕胜瓮长水马林李德军谢远见秦茵霍春暖张雅静朱春燕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的关系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下肢肌力在影响步行功能恢复上的决定因素,为制定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程序提供指南。方法37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测定在自然舒适状态下的10m步行速度,用FIM中的步行项目测量步行的独立性。对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38和0.695,P<0.001);患侧髋屈曲肌力是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最重要的决定因素(R2=0.331和0.479,P<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在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恢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谢远见瓮长水毕胜秦茵于增志吴友明卢颖晖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30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状态的10m步行速度,求得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时间-距离因子。对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间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0位患者的步行速度为35.45(4.10~67.40)m/min,平均步长为34.41cm,平均步频为91.59steps/min,步长步频比为0.0038(0.0020~0.0054)犤m/(steps·min)犦。患者的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57和r=0.874,P<0.001);步长和步频之间也呈正相关(r=0.781,P<0.001);步长步频比与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差(r=0.280,P>0.05)。回归分析发现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15和R2=0.763,P<0.001),步长与步频之间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610,P<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步长对步行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R2=0.878,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步行速度与时间-距离因子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步行训练。
- 瓮长水毕胜谢远见于增志秦茵吴友明卢颖晖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长步频
-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临床决定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判别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最重要的临床变量。方法 32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测定在自然舒适状态下的 10m步行速度 ,用Fugl Meyer评价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 ,用Motricity指数评测下肢肌力 ,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 ,用改良Ashworth评定法评定足跖屈肌张力。对步行速度和临床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781— 0 834 ,P <0 0 0 1) ;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更高 (r =0 834 ) ;步行速度与足跖屈肌张力痉挛程度呈负相关 (r =-0 461,P <0 0 5 )。进一步回归分析分析发现 ,下肢运动功能对步行速度有显著性影响 (R2 =0 696,P <0 0 0 1)。
- 瓮长水毕胜谢远见于增志秦茵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 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测定:自由步行与最大步行速度的比较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比较脑卒中患者自由与最大步行速度在评定功能恢复结果中的价值。方法对 3 2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测定自然舒适状态下的 10m步行速度和 10m最大步行速度 ,用Fugl Meyer评定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 ,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 ,用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移动类项目测量综合移动能力。对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与临床评定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95 3 ,P <0 0 0 1) ;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综合移动能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742— 0 83 4,P <0 0 0 1) ;但自由步行速度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更高 (r =0 787— 0 83 4,P <0 0 0 1)。结论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都能够反映功能恢复结果 ,但是自由步行速度测定方法更实用、更安全和更敏感。
- 瓮长水毕胜谢远见于增志秦茵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