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定义

作品数:186 被引量:2,765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水利水电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140篇建筑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矿业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4篇砂土
  • 39篇黄土
  • 37篇饱和砂
  • 32篇饱和砂土
  • 29篇非饱和
  • 28篇饱和土
  • 24篇土力学
  • 23篇地基
  • 22篇应力
  • 21篇非饱和土
  • 16篇有效应力
  • 16篇三轴试验
  • 16篇复合地基
  • 15篇孔隙水
  • 13篇地震
  • 13篇本构
  • 12篇水压力
  • 12篇孔隙水压
  • 12篇孔隙水压力
  • 10篇振动

机构

  • 141篇西安理工大学
  • 32篇陕西机械学院
  • 2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西安建筑科技...
  • 8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南京水利科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5篇汕头大学
  • 4篇广东省建筑设...
  • 4篇西安矿业学院
  • 4篇空军工程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后勤工程学院
  • 2篇长安大学
  • 2篇空军工程学院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186篇谢定义
  • 21篇陈存礼
  • 20篇邵生俊
  • 19篇胡再强
  • 16篇张建民
  • 13篇骆亚生
  • 10篇张爱军
  • 10篇杨更社
  • 10篇邢义川
  • 9篇史宏彦
  • 8篇刘奉银
  • 7篇沈珠江
  • 6篇姚仰平
  • 5篇余雄飞
  • 5篇李宏儒
  • 5篇李振
  • 4篇林银飞
  • 4篇齐吉琳
  • 4篇郭增玉
  • 4篇冯志焱

传媒

  • 23篇岩土工程学报
  • 17篇岩石力学与工...
  • 1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0篇水利学报
  • 8篇岩土力学
  • 7篇西北水资源与...
  • 6篇土木工程学报
  • 5篇陕西水力发电
  • 5篇第六届全国土...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力学与实践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应用数学和力...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力学进展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2007年地...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 13篇2004
  • 11篇2003
  • 15篇2002
  • 16篇2001
  • 16篇2000
  • 12篇1999
  • 7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6篇1995
  • 16篇1994
  • 5篇1993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饱和土中孔隙水的运动特性及渗水系数的测算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对非饱和土中水流运动的研究方法和土水势的概念及土水势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作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用张力计法、离心机法、轴平移等三种方法进行了孔隙水压力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作了论述,并利用含水量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曲线和入渗量对渗水系数进行了例算。
王永胜谢定义郭庆国
关键词:非饱和土孔隙水
岩石损伤特性的CT识别被引量:147
1996年
首次将CT检测技术用于岩石损伤特性的研究,分析了CT扫描对岩石损伤的定性和定量的成果与规律。
杨更社谢定义张长庆蒲毅彬
关键词:岩石CT检测
超湿陷黄土及其湿陷特性被引量:9
1996年
提出了增湿历史的概念和前期湿陷含水量指标,指出增湿历史对湿陷变形有很大影响。研究了超湿陷黄土的湿陷规律,揭示出超湿陷黄土的滞后湿陷现象。最后给出了前期湿陷含水量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途径。
余雄飞谢定义
关键词:湿陷变形土质
复合地基施工顺序优化机理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先加桩后填筑坝体(先桩后土)、先填筑坝体后加桩(先土后桩)和先填筑坝体后加桩并注浆(先土后注浆)3种情况下的地基固结变形、应力特性。以秦岭电厂灰坝加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施工顺序优化的方法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较传统的"先桩后土"可以较大地发挥上部土体对地基的压密作用,使桩间土承担更大的上覆荷载,促进地基土的固结,大大减少地基的"工后沉降",有利于坝体或路基的安全运行。
卢娜张爱军谢定义
关键词:复合地基数值模拟
洛川黄土的动变形和强度特紧性被引量:58
1994年
本文对陕北洛川标准剖面原状黄土的动变形强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的成果.对动本构特性。
巫志辉谢定义余雄飞
关键词:黄土动力特性
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优劣,并指出其研究发展的方向。【方法】以动力固结理论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将物态本构模型引入到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相耦合、静应力和动应力变化相耦合、孔压的产生、扩散与消散相耦合的瞬态动力固结方程中,以砂土路基作为数值分析对象,比较了物态本构模型、孔压模型和等效粘弹性分析孔压特性和残余变形特性的差异。【结果】基于孔压模型的等效粘弹性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是一个平均过程,体现不出某一时刻土体的实际性态,而基于物态本构模型的瞬态动力反应分析反映了孔压的瞬态变化的波动,体现了土体任意时刻的真实性态。【结论】以动力固结和瞬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反应地震过程中,土体物态变化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将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耦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地反映实际土体的真实性态,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科学方法。
李宏儒胡再强陈存礼谢定义
关键词:动力反应非线性孔压模型
赤泥的变形-强度特性与结构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制铝工业排出的大量固体废料——赤泥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笔者对其结构性及变形–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饱和原状赤泥样及扰动样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资料,用土力学方法分析了变形–强度特性与结构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结构性参数随轴应变及固结压力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1)对浸水反应比较迟钝的饱和赤泥,用三轴试验条件下各应变水平原状样与扰动样的主应力差之比所表示的结构性定量化参数,来研究结构性对变形强度的影响可以得到良好的规律性。(2)结构性参数对固结周围应力反应敏感,不同固结周围压力和剪切应力对结构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低应变区段内。(3)赤泥的变形–强度特性与其在形成过程中的固结应力大小及龄期长短没有直接的规律性关系,而与其在物理化学作用下结构性的强弱相关。
陈存礼胡再强谢定义
关键词:赤泥三轴试验抗剪强度
饱和砂土的应力比-应变增量比关系
在饱和标准砂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应力比和应变增量比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关系具有较强的线性特征,同时还取得了孔隙比、排水条件和平均有效应力等对于其线性参数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谢定义姚仰平陈存礼
文献传递
饱和砂土振动扎隙水压力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1993年
本文简要回顾了地震、波浪等引起的往返载荷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历史和实践背景,并从影响因素、计算理论与应用等较广泛的范围,就目前国内外对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较系统的评述,最后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张建民谢定义
关键词: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
偏应力往返作用下饱和砂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在固结排水条件下保持球应力不变,进行了偏应力往返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了饱和砂土的体积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 体应变可视具体条件表现为C1型剪缩(初次加荷)、C2型剪缩(卸荷前未产生剪胀)、C3型剪缩(卸荷前产生剪胀)、剪胀P及剪刚R(再加载无胀缩)等物态有规律的变化;(2) 各物态的体应变均与所作用的偏应力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参数与综合反映应力特征及土性特征的各物态起始体应变间均有良好的指数或直线关系;(3) 体应变可跟踪偏应力的往返变化,区分加荷、卸荷段的各不同物态,依序考虑各物态起始时的体应变,在对应确定相应参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关系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陈存礼谢定义
关键词:土力学三轴试验体应变偏应力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