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生理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认知障...
  • 2篇神经功能
  • 2篇梗死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障碍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低血压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软胶囊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区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疾病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北京市社会福...

作者

  • 9篇许岱昀
  • 3篇周国平
  • 3篇于洁
  • 3篇王海丽
  • 2篇孙太欣
  • 2篇刘颖
  • 2篇刘菁
  • 2篇李丹
  • 2篇周丽丽
  • 1篇肖青
  • 1篇刘菁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水电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参考北京天坛医院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进行患者评判,根据诊断结果将最后入选的115例患者分为认知正常(CN)组和VCI组,统计分析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对VCI发病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患病率为40.8%;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饮酒、尿失禁、球麻痹、癫痫、运动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饮酒、尿失禁及运动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VCI的患病率高,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和运动障碍是其独立的影响因素.
许岱昀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即边缘带因各种原因所致限局性缺血而发生的梗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CWSI以幕上型多见,主要分为3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
刘颖王海丽刘菁许岱昀于洁周国平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软胶囊丁苯酞神经功能缺损动脉供血区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在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能力,并了解l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特点。方法应用MoCA量表及MMSE量表对56倒LA患者及50例对照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测试结果,并比较两量表对LA组中VCI患者的诊断能力。结果LA组的MoCA总评分(20.34±3.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20±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O.01);其中,LA组的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2,3.43,4.02,5.35;P〈0.01)。LA组的MMSE总评分(27.54±1.36)分低于对照组(28.06±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其中LA组的定向力及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8,2.60;P〈0.05)。在LA组中,MoCA诊断VCI的敏感度为93.9%、特异度63.6%、假阳性率36.4%、假阴性率9.1%、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70.0%、诊断符合率84.2%、约登指数0.569;MMSE诊断VC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6.7%,90.9%,6.7%,73.3%,92.3%,23.3%,43.4%,0.176。结论LA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表现在命名、语言、抽象、定向力及延迟回忆等方面。MoCA量表在筛查LA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比MMSE量表更敏感。
于洁许岱昀王海丽周国平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血管性认知障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脑梗死组68例,同时选择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清IL-6及TNF-α。结果脑梗死组的IL-6含量和TNF-α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IL-6含量有所下降,TNF-α的含量随着病程的延长也呈现下降的变化。梗死面积越大,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越高。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脑梗死患者的IL-6和TNF-α的含量有显著差别,中度和重度缺损的患者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轻度缺损的患者,中度和重度缺损的患者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及TNF-α呈现升高的状态,其含量变化可预测脑梗死梗死面积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许岱昀王海丽刘颖于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脑梗死
阿司匹林和优降糖同时服用致严重酸中毒1例
2007年
肖青许岱昀
关键词:优降糖血浆蛋白结合危重病医学器官功能障碍糖代谢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血压异常与大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压调节异常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PD患者,检测患者卧位和立位血压,并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来评估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夜间高血压(nocturnal hypertension,NH)及夜间血压不下降(non-dipping,ND)等情况。结果14例(14.3%)患者存在CMBs,其中7例为深部-幕下CMBs,6例为脑叶CMBs,1例为混合性CMBs。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脑白质高信号后,OH和SH的同时存在与PD患者脑深部-幕下CMBs数量增加独立相关,而NH和ND与脑深部-幕下区域的CMBs无关。此外,任何血压变异性与脑叶CMBs数量并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OH和SH的同时存在可能与PD患者的脑深部-幕下CMBs相关。
许岱昀周丽丽贾伟丽刘菁
关键词:脑微出血体位性低血压帕金森病
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调节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药物的常规治疗,连续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连续2周。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具有较好调节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黄荣娥张学川许岱昀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丹红注射液复方血栓通胶囊
2型糖尿病154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对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S)、交感皮肤反应(SSR)、心率变异趋势图(RRIV)及瞬目反射(BR)检测,分析检测异常率及其与年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154例患者中NCS、SSR、RRIV及BR异常率分别为72%、58%、73%和7%。NCS、SSR及RRIV异常率与年龄无关,而与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关。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值与病程呈负相关,而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无关,SSR与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呈正相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受损证据,为早期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孙太欣周丽丽许岱昀李丹周国平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腕管综合征电生理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作用。方法:CTS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治疗组(34例)给予甲钴胺联合鼠NGF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8.6%(P<0.05)。治疗后,指1及指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且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指1、指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CMAP波幅也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甲钴胺联合鼠NGF治疗腕管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周丽丽孙太欣许岱昀刘菁李丹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