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雷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近50年西藏主要农区霜冻指标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9
- 2013年
- 以最低气温≤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西藏9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西藏主要农区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的异常气候变化,以期提高对异常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为有效防御霜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近50a西藏主要农区部分站点具有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所有站点的霜冻日均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1.9~9.6d/10a(P<0.05)。(2)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部农区表现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早、无霜期延长和霜冻日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尤以21世纪初明显。(3)近50a来,主要农区特早初霜冻发生频数为1~5次,以波密最多;特晚终霜冻发生频数为1~6次,仍以波密最多且主要发生在60年代;特短无霜期发生频数为1~7次,以波密最高;特少霜冻日的发生频数为2~10次,主要在21世纪初;特多霜冻日的发生频数为1~7次,多发生在60年代。(4)突变检测表明,拉萨的霜冻日,泽当的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以及浪卡子的无霜期和霜冻日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点分别在1992、1991和1998年。(5)根据R/S分析,大部农区终霜日的Hurst指数大于0.5,说明未来终霜日仍将趋于提早,以泽当最为突出;各农区霜冻日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霜冻日仍趋于减少。
- 杜军石磊袁雷
- 关键词:HURST指数气候突变
- FY3-B土壤湿度监测产品在藏北草原的精度验证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供藏北草原区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参考,利用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的藏北草原野外试验数据,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FY3-B/MWRI日土壤湿度产品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地面土壤湿度实测值和MWRI土壤湿度反演值两者的平均值相差0.03cm^3/cm^3,平均土壤湿度较接近,并且两者时间序列趋势变化相同,虽然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但相关性R2达0.459 7。各测量点地面土壤湿度和MWRI土壤湿度反演值变化规律略有差别,但趋势相同,地面实测值与MWRI反演值的相关性在各测量点上较好,最差的R2也达0.48。
- 袁雷
- 1971-2012年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格局,连续干旱日数、连续湿日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极端降水指数趋于减少.其中,强降水量、极强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减幅较大,分别为-5.74 mm·(10a)-1、-1.20 mm·(10a)-1和-5.32 mm·(10a)-1,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聂拉木站表现的最为明显.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21世纪最初的10 a减幅最大,在30 a际尺度上也表现为减少趋势.除连续干旱日数外,极端降水与年降水总量关系密切.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也存在10 a、12 a和15 a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未发生气候突变.
- 路红亚杜军袁雷廖健
-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突变
- 西藏怒江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1
- 2010年
- 根据西藏怒江流域9个气象站1980-2008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研究该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地域分布以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29年西藏怒江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中上游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制约,中下游主要受降水条件的制约,气候生产潜力与年降水量和主要生长季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上游地区。过去29年,由于温度的逐年升高,伴随降水的增加,气候生产潜力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增幅较明显。整个怒江流域未来90年(2011-2100年)有向"暖湿型"气候方向发展的趋势,降水将成为该流域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大,未来气候对该流域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利。
- 周刊社杜军袁雷马鹏飞刘依兰
- 关键词:高寒草甸
- 气候变化对藏东北牧业生产关键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藏东北10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牧草生长季(PGS)、牧草青草期(GGD)、牲畜抓膘期(FD)和牲畜掉膘期(FLD)等牧业生产关键期的时空变化,预估了未来50 a和100 a牧业生产关键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3 a PGS因结束日推迟而延长1.70 d·(10a)-1,GGD平均每10 a延长1.53 d,牲畜抓膘开始期线性趋势不明显,结束期趋于推迟,FD平均每10 a延长1.84 d;牲畜掉膘开始日期显著推迟,结束日明显提前,FLD以-4.33 d·(10a)-1的速度显著缩短.PGS的变化趋势与经度呈正相关,与海拔高度为负相关.PGS突变发生较早,出现在1998年;2005年是GGD明显变长的突变点,而FD和FLD的突变时间均发生在2003年.在10 a年际变化尺度上,近30 a PGS、GGD和FD呈逐年代增加趋势,而FLD趋于减少.如果气候按升温率0.044℃·a-1变化,50 a后PGS、GGD和FD分别延长20.2、18.4和21.6 d,FLD缩短23.2 d;未来100 a PGS、GGD和FD可能分别延长40.3、36.9和43.2 d,FLD缩短46.5 d.这种变化趋势十分有利于藏东北牧草生产.
- 杜军马鹏飞杜晓辉袁雷
- 关键词: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情景预测
-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干旱时空分布及致灾危险性评估被引量:2
- 2023年
-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是西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该区的农业深受干旱影响。根据《气象干旱等级》(GB/T 20481-2017)国家标准,计算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25个气象站点全生育期的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统计1981—2020年各站点的气象干旱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各生育期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致灾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1)近40 a来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呈现气温显著上升(P<0.01),降水不显著增多的特点;季节性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干旱覆盖范围和持续日数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干旱强度(除播种-分蘖期外)均有所增强;分蘖-抽穗期干旱最严重,1981—1990年干旱最重,2001—2010年干旱最轻。(3)各生育期干旱发生频率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日喀则市东部、拉萨市南部、昌都市西南部和山南市中部地区,低值区位于林芝市中部。(4)经验正交函数法(EOF)分析的各生育期主要模态有中部与中西部相反、全区一致、西南与东北相反。(5)各生育期干旱致灾危险性等级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其中,分蘖-抽穗期致灾危险性总体较高,抽穗-成熟期次之,播种-分蘖期最低。
- 史继清甘臣龙周刊社袁雷张东东
- 关键词:青稞
- 1961-2010年藏北牧草生长季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基于西藏那曲地区6个地面气象站(台)1961-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极端最高气温、暖(冷)昼(夜)天数和生长季长度等10个指标,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藏北牧草生长季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0年藏北牧草生长季的TXx(极端最高气温)、TXn(最高气温极小值)、TNn(极端最低气温)和TNx(最低气温极大值)都表现为升高趋势,其中TNn升幅最大,为0.40℃·10a-1。DTR(气温日较差)以-0.17℃·10a-1的速度显著变小(P<0.01),GSL(生长季长度)以1.8d·10a-1的速度明显延长。牧草生长季的TX90p(暖昼天数)和TN90p(暖夜天数)显著增加,平均每10a分别增加4.11和11.81d,尤其是近30年TN90p升幅更明显,达23.03d·10a-1;而TX10p(冷昼天数)和TN10p(冷昼天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为-3.33和-6.69d·10a-1。在10a年际变化尺度上,极端气温暖指数(TNx、TX90p、TN90p和GSL)呈现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TX10p、TN10p)和DTR表现为下降趋势。在时间转折上,TXx突变时间较早,发生在1984年;其他指数的突变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有利于藏北牧草的生长。
- 杜军周刊社袁雷建军
-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 西藏高原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预测——以日喀则为例
- 2021年
- 利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近30年(1985~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病虫害数据(2010~2014年),使用2010~2013年20个数据进行回归,利用2014年的病虫害数据作检验数据,分析西藏高原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所建模型在一般年份可进行蚜虫、青稞条纹病、麦类黑穗病的预测,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相关病虫害的防治。
- 拉巴格桑卓玛格桑卓玛
- 关键词:病虫害气象条件
- 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 2022年
- 为详细了解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使用MODIS传感器的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2000—2020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和稳定性,结合中国第一代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RA/LAND)研究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保护区多年植被生长季NDVI均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138,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2)保护区86.39%的面积区域植被生长季(6—9月)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且大部分区域达到显著水平(P<0.05),剩余13.61%的面积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区域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植被状况随时间变化呈变好趋势。(3)2000年以来保护区的生长季NDVI稳定性较差,NDVI≤0.1的大部分区域处于较低稳定度,较低稳定度和中等稳定度面积之和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86.66%。(4)保护区在植被生长季气候趋向于“暖湿化”;气温与降水量对保护区生长季NDVI都有重要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能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 袁雷周刊社张东东
- 关键词:NDVI气温降水
- 近50年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生长区霜冻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西藏色季拉山地区东、西坡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近5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0℃最低气温为霜冻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分析等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西坡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东、西坡初霜日以1.3~1.5d/10a的速度推迟,终霜日平均每10年提早1.5~5.1d,无霜期每10年增加2.8~6.6d,而霜冻日每10年减少5.8~6.4d;东坡的增减幅度要大于西坡。(2)20世纪60至80年代东、西坡初霜来得早、终霜结束得晚、无霜期短、霜冻日多;90年代至21世纪最初的10年,东、西坡均表现为初霜日来得迟、终霜日结束得早、无霜期长、霜冻日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3)特少霜冻日发生频数为8~10次,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以西坡较多。(4)东、西坡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均未出现气候突变现象。(5)东、西坡初霜日Hurst指数小于0.5,说明未来推迟的幅度可能会变小;而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东、西坡终霜日仍将趋于提早态势、霜期仍将趋于延长,而霜冻日仍将表现为减少趋势。
- 刘依兰杜军袁雷
- 关键词:HURST指数气候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