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照年

作品数:96 被引量:489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甘薯
  • 28篇甘蔗
  • 15篇基因
  • 11篇马铃薯
  • 10篇土壤
  • 9篇培养基
  • 8篇选育
  • 8篇培养基配方
  • 8篇消毒
  • 8篇化学消毒
  • 7篇甘薯新品种
  • 6篇养分
  • 5篇性状
  • 5篇增殖培养
  • 5篇施肥
  • 5篇脱毒
  • 5篇克隆
  • 4篇冬种
  • 4篇玉米
  • 4篇育种

机构

  • 87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福建省农业厅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大学
  • 4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福建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学院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福建省种子总...

作者

  • 95篇袁照年
  • 23篇陈选阳
  • 14篇许莉萍
  • 14篇张招娟
  • 13篇陈如凯
  • 12篇罗俊
  • 12篇胡朝华
  • 11篇阙友雄
  • 11篇张华
  • 10篇陈凤翔
  • 8篇林庆良
  • 7篇郭晋隆
  • 7篇翁定河
  • 6篇邓祖湖
  • 6篇庄宝华
  • 5篇高世武
  • 4篇陈晓英
  • 4篇陈廷速
  • 3篇罗淑平
  • 3篇潘大仁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5篇福建农业大学...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福建农业科技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全国甘薯育种...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中国糖料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研究
  • 2篇2005全国...
  • 2篇福建省科协第...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2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甘薯良种选育成就与展望被引量:12
2000年
概述了 6 0年代以来福建甘薯良种选育的成就 ,介绍了选育目标的变化以及选育方法、亲本组合配制和性状鉴定等的应用 。
陈凤翔陈选阳袁照年庄宝华
关键词:甘薯良种选育育种目标
一种纳米胶‑蔗叶/蔗渣复合包膜缓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胶‑蔗叶/蔗渣复合包膜缓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蔗渣生物炭、羧甲基纤维素、皂土、氮肥为肥芯,在肥芯表面以蔗叶纤维素为内层包膜,以环境敏感纳米胶为外层包膜。本发明使用的蔗渣生物炭和蔗叶富含氮、磷、...
胡朝华袁照年黄伟蔡银翔黄潮华邓祖湖陈如凯
文献传递
甘薯新品种金山679的选育及其高产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甘薯新品种金山679是以金山57和广薯87为亲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表现高产、稳产、食味品质好。研究金山679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均维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同时块根库容大,接纳同化物质能力强,同化产物积累于块根的比例也较高。上述生理特性显示金山679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形成高产的生理基础。
张招娟陈选阳袁照年
关键词:甘薯新品种选育高产机理
宿根甘蔗产量性状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AMMI模型对13个宿根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产量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品种稳定性参数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6个产量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的差异以及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都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综合考虑各产量性状的表现和稳定性,YZ99-596、CK、HoCP92-648、MT96-1409、Q170和Mex105是蔗产量和糖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稳定性强的优良甘蔗新品种,FN98-1103、FR93-435、CP88-1762、Hocp91-555和MT93-730蔗产量和糖产量较低,蔗产量稳定性差.
罗俊袁照年张华陈由强陈如凯
关键词:甘蔗宿根稳定性分析AMMI模型
玉米两个生育时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6
1995年
探讨了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7项抗旱签定指标的可靠性,并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指数隶属度平均值最高,在抗旱鉴定诸指标中最重要,其余指标在两个时期可靠性不同:拔节期以质膜透性、根冠比相对重要,抽雄期以雌雄花期间隔、质膜透性、叶面积伤害率、气孔扩散阻力相对重要。
袁照年罗淑平吴光成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鉴定生育时期
不同袋控施肥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袋控施肥对耕型壤质水稻土区甘蔗产量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B2处理(2孔袋控复混肥B)蔗茎年均产量和蔗糖的年均产量最高,比BC处理(蔗农习惯施肥方式)分别增产24.04%、21.39%。相比撒施,袋控施肥能增加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经过2年试验: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各处理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都处于中等水平(四级或三级);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处于高等水平(二级及其以上),处理间养分等级差异不大。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p H均下降。因此,在新植和宿根两季甘蔗种植过程中2孔袋控复混肥B一次性施入可代替蔗农常规施肥方式,且满足新植、宿根两季甘蔗养分的需求,达到既增产又节约施肥次数的目的。
汪帆林德喜袁照年张华
关键词:甘蔗新植宿根
黄早四衍生系产量配合力的改良效果分析被引量:5
1995年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西黄改等9个黄改系和黄早四进行了籽粒产量配合力的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黄改系间籽粒产量的配合力达到极显著差异,与原黄早四差异甚大。又以西黄改、天4、豫114、H21、籽粒产量配合力的改良效果明显,其配合力效应均为正值,且都高于黄早四自交系。在育种上应重视利用籽粒产量配合力高的黄改系。
吴光成毛建昌袁照年
关键词:玉米黄改系配合力
玉米耐旱性的生理生化和遗传育种理论与方法被引量:18
1998年
本文综述了玉米耐旱性与细胞的渗透调节、气孔调节、光合作用、膜质过氧化作用和基因控制的关系.及玉米耐旱性的遗传和相关性状.明确了耐旱育种的目标、性状、方法和策略.
罗淑平员海燕山军建袁照年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遗传育种
甘薯集团杂交后代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11
1995年
研究表明,甘薯集团杂交后代30个实生品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大.GCV达20.03%-37.65%,具有较高的育种选择潜力.测定和分析了遗传力及遗传进度与表型选择的关系.通过遗传相关、逐步回归和遗传通径分析,提出了集团杂交品系高产的优良基因型表现是:单株结薯数较多,茎叶生长较好,绿叶重较高,蔓较短,其它性状中等,并以此作为高产育种的选择依据.
陈凤翔陈彦卿袁照年林文新
关键词:甘薯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
甘蔗机械化种植的农艺技术分析被引量:39
2013年
甘蔗糖业在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机械化已成为提高我国甘蔗糖业国际竞争力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本文探讨了机械化种植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重要性,结合机械化种植对生态条件、耕层条件和高产苗期群体结构特点的技术要求,对甘蔗机械化种植的品种选择、种茎质量、下种量、植沟深度、覆土厚度、肥药使用、地膜覆盖等农艺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张华罗俊袁照年高三基杨颖颖林兆里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