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登民

作品数:28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理
  • 10篇山羊
  • 9篇中毒
  • 9篇病理学
  • 6篇棘豆
  • 5篇奶山羊
  • 5篇甘肃棘豆
  • 4篇隐孢子虫
  • 4篇隐孢子虫病
  • 4篇孢子虫
  • 4篇孢子虫病
  • 4篇病理学研究
  • 4篇虫病
  • 3篇牛病
  • 3篇硒中毒
  • 3篇棘豆中毒
  • 3篇病原
  • 3篇传染
  • 2篇毒株
  • 2篇形态学

机构

  • 23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陕西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7篇薛登民
  • 5篇曹光荣
  • 5篇王淑娥
  • 4篇丁伯良
  • 4篇杨增岐
  • 4篇王建华
  • 3篇童德文
  • 3篇王建辰
  • 3篇赵余放
  • 3篇翟雷
  • 2篇李云岗
  • 2篇李健强
  • 2篇李国勤
  • 2篇贾维真
  • 2篇张淑霞
  • 2篇段得贤
  • 2篇顾百群
  • 1篇季芳
  • 1篇汤承
  • 1篇赵启祖

传媒

  • 6篇西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兽医科技
  • 3篇畜牧兽医杂志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畜禽传染...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棘豆及中毒奶山羊尿液、胎水、胎儿胎盘中苦马豆素的检验被引量:14
1994年
通过气相色气谱—质谱联用仪,从甘肃棘豆中检出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和新的多羟基吲哚兹啶生物碱斑荚素。应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首次从中毒孕羊尿液、胎水和胎儿胎盘中检出苦马豆素。由此证明,苦马豆素能损害胎盘并通过胎盘屏障直接作用胎儿。本研究为甘肃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丁伯良王建辰薛登民王淑娥
关键词:甘肃棘豆苦马豆素乳山羊中毒
流行性蚜霉菌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流行性蚜霉菌是棉蚜等蚜虫的流行性病原体。为了给扩大生产和推广使用本菌防治蚜虫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其田间应用的流行性蚜霉菌-258型菌剂进行了安全性试验。用小白鼠、豚鼠和雏鸡经不同途径接种不同剂量的孢子作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动物均未表现有临床症状,实验前后增重和红、白细胞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织器官经病理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也无异常。由此证明E.f-258对哺乳动物和禽类是安全的。
薛登民刘安典张琼瑶王淑娥张效良
关键词:安全试验病理学检查
牛隐孢子虫病的研究——病原学鉴定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对西安地区流行的奶牛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从死牛和病牛肠内容物分离卵囊,作光镜、电镜及不同染色标本镜检。用牛体分离的虫株接种雏鸡、雏鸽、小鼠、犊牛等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传递试验。对自然死亡牛和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在病牛粪便中查到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隐孢子虫,大小为2.5~6.0μm或3.5~6.0×2.5~4.5μm,其感染率:犊牛为75.40%,青年牛为6.25%,成年牛为29.36%;发病率分别为50.80%、0%和27.52%。球虫(E.bovis、E.brasiliensis、E.cylindrica)感染率:犊牛为7.34%、青年牛0%、成年牛2.13%。参与生物学试验的动物均发生感染,雏鸡和犊牛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小鼠和雏鸽呈隐性感染。病理学变化、实验动物与自然病例一致,均以肠道为主,其他脏器无异常。
张友三赵献军孟成文权忠会杨新民薛登民
关键词:病原
一只野生大熊猫死亡的病理学诊断
1997年
对一只死亡的野生雌性大熊猫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主要病变:右侧下颌有一洞创深达皮下结缔组织;咽部食道与颈椎间有一形态不规则的大脓肿,颈下结缔组织中散布多个小脓肿,脓液灰白糊状;颌下、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化脓;右后肢腓骨和右侧第9,10肋骨呈未愈合陈旧性骨折;肝门区有两个已钙化脓肿,肝细胞及间质局灶性变性坏死,少量炎细胞浸润;化脓性支气管肺炎,颈下皮下蜂窝织炎;多种组织器官内可见球菌样物质和微血栓。病理学诊断为脓毒败血性休克。
薛登民童德文张联莉曹永汉冯宁马清义侯凌宇
关键词:大熊猫病理学诊断
牛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治疗试验与田间试验被引量:2
1995年
用止泻粉125~140mg/kg体重,给5~30日龄隐孢子虫病犊牛30头、与细菌混合感染的隐孢子虫病成年牛87头、田间试验病犊295头口服.结果表明,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3.33%,94.25%和94.24%;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数量迅速显著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有40.0%~53.3%的牛排卵囊转阴。用青蒿琥酯5mg/kg体重,给5~30日龄有病犊牛30头口服,有效率为52.0%,卵囊减少不明显。
张友三赵献军权中会薛登民杨新民赵勤宋爱龙
关键词:隐孢子虫病牛病
鸡一种“头颈肿大症”研究初报——病理变化与病原分离鉴定
1997年
某养鸡专业户和某校养鸡场两群成年鸡中大批发生一种"头颈肿大症"。经过现场调查、病理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证明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头颈皮下组织肉芽肿,用药后基本控制住了病情发展。但有关大批鸡发生"头颈肿大症"的原因和机理以及防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薛登民童德文杨增岐张联莉
关键词:病变病原
禽脑脊髓炎的诊断及病原初步鉴定被引量:5
1998年
陕西省某两个鸡场在同一时期发生以雏鸡共济失调、头颈部震颤为主症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动物感染试验等证实禽脑脊髓炎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从发病鸡的脑中分离到一株病毒(GX96),经鸡胚传至2~4代后,均能使60%以上胚发生运动减弱、肌肉萎缩、脑部充血;琼扩试验出现清晰沉淀线;动物感染试验得到了与原发病鸡群相同的症状及病理变化。这是陕西省首次关于该病流行及病原分离鉴定的报告。
李云岗张淑霞薛登民杨增岐赵余放
关键词:脑脊髓炎禽类病原
硒中毒奶山羊组织化学检查与病理变化研究
1995年
采用Danscher氏组织化学技术测定了口服不同剂量亚硒酸钠中毒奶山羊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硒含量与分布状态;探讨了各组织器官局部病变程度与硒分布密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毒羊各组织器官,尤其是发生病理变化的局部组织均蓄积不同密度的反应产物;各组织局部病变程度与硒的分布密度有关;Danscher组织化学技术将组织硒含量与病理变化程度联系起来,为研究动物硒中毒病的一个实用手段。
李国勤王建华薛登民曹光荣
关键词:硒中毒奶山羊组织化学病理学
IBV陕西分离株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用IBV陕西分离株X,Fu,W和H株人工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的雏鸡复制人工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大体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IBV陕西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不仅能引起雏鸡发生呼吸道症状,而且可致严重的肾脏损伤,对19日龄鸡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害均比40日龄鸡更为严重。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鸡后,潜伏期、致死雏鸡的时间与病程分别为38~72h和32~40h,96h和48h及25d和7d.
杨增岐薛登民赵余放李云岗张玉德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理组织学
猪狗舌草中毒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用质量分数为10%的狗舌草饲料喂猪144d,病理组织学特征变化为,肝脏出现巨肝细胞;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陷;大脑神经细胞出现卫星化和噬神经现象,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肿胀,尼氏小体不清;心肌纤维颗粒变性,有的核变圆,淡染。透射电镜检查可见肝细胞核常染色质数量增加,异染色质边集,胞质内充满嵴溶解的线粒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消失;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核膜破裂;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增多,嗜锇性板层小体减少。
陈进军王建华薛登民
关键词:病理学狗舌草中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