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立国

作品数:30 被引量:73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油气
  • 13篇盆地
  • 6篇地质
  • 4篇勘探
  • 3篇地层
  • 3篇地层水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油气保存
  • 3篇油气地质
  • 3篇油气勘探
  • 3篇油田
  • 3篇塔河油田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盆地演化
  • 3篇气藏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温场
  • 2篇伊利石
  • 2篇伊利石结晶度

机构

  • 22篇中国石化石油...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地质矿产部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河北地质学院

作者

  • 30篇蔡立国
  • 8篇钱一雄
  • 8篇刘光祥
  • 5篇王守德
  • 3篇刘伟新
  • 3篇郑求根
  • 2篇陆永德
  • 2篇刘和甫
  • 2篇李双建
  • 2篇肖开华
  • 2篇周祖翼
  • 2篇曹清古
  • 2篇龙胜祥
  • 2篇顾忆
  • 2篇张欣国
  • 2篇饶丹
  • 2篇韩燕英
  • 2篇沃玉进
  • 2篇潘文蕾
  • 1篇蒋启贵

传媒

  • 9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技术
  • 1篇第二届中国石...
  • 1篇第一届中国石...
  • 1篇我国喜马拉雅...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楚雄 地形成与构造-热演化
晚古生代以来楚雄盆地出现两 裂陷活动,早期表现为台地的裂解与沉隆,晚期出现陆壳的分离与被动陆缘的形成。晚三叠世随工洋盆向东的俯冲消减与衰牢山陆缘弧造山形成,在被动陆缘盆地之上叠加了弧后前陆盆地。楚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
蔡立国汪集阳
关键词:楚雄盆地古地温场构造-热演化
文献传递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建议被引量:23
2004年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随欧亚大陆的增生而经历了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旋回及多幕次的构造运动 ,其中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天山两侧、昆仑山北侧等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最终定型。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主要发育以三叠系、侏罗系煤系和泥质岩为主的陆相烃源岩 ;长期的生排烃历史和晚期定型的构造圈闭决定了其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成藏特征 ;而后期保存条件好、优质盖层发育的区带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勘探上既要借鉴国外相似领域的勘探经验 ,更应加强中国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成藏条件。
郑和荣李铁军蔡立国龙胜祥
关键词:油气地质特征勘探建议
湘西、黔北地区志留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7
2008年
中国南方志留系是加里东运动末期沉积的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同时其底部广泛发育一套优质烃源岩,对该套地层沉积古环境和古构造背景的恢复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中国南方湘西和黔北典型剖面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志留系泥岩的稀土总量较高,w(ΣLREE)/w(ΣHREE)及w(La)N/w(Yb)N等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REE分布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呈平坦状及显著的负Eu异常。以Ceanom值反映水体介质的氧化还原性,志留纪早期的海水还原性较强,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并形成优质的烃源岩。将REE的分异程度作为一种指示剂来表征沉积物沉积速率,志留系剖面自下向上,w(La)n/w(Yb)n值有逐步降低的趋势,表明研究区志留系下部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上部低,更有利于有机质聚集和保存。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结合古地理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的物源来自雪峰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源岩为花岗岩和沉积岩的混合。
李双建肖开华沃玉进龙胜祥蔡立国
关键词:志留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中国东部板块作用的关系
<正>黄海海域面积约40万km2,发育有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两盆地位于大别-苏鲁-临津江构造带的两侧。南黄海盆地北界为千里岩隆起,南界为勿南沙隆起。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表明,南黄海盆地自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厚度可达11km...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
文献传递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被引量:81
2005年
普光气藏天然气常规组成呈甲烷含量高、乙烷和丙烷等重烃含量低的组份特征,干燥系数C1/(C1-C5)介于0.989 6~0.999 6之间,明显属晚期裂解干气类型.普光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下志留统以及二叠系有效烃源岩,现今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油藏原油的二次裂解以及下志留统、二叠系源岩干酪根的热裂解,现存沥青对普光气藏也有一定的贡献.普光气藏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及上二叠统长兴组上部,为溶孔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及糖粒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属层状孔隙溶孔型储层.气藏盖层主要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四段及其上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层,构成了本区良好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存在3期烃类流体注入;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多期成藏,油气转化,晚期定位'.
蔡立国饶丹潘文蕾张欣国
关键词:古油藏原油裂解成藏模式普光气田四川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被引量:93
2005年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 ,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陆永德曹清古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油田水元素组成与形成被引量:20
2003年
塔河油区的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成分差异较大、成因复杂。该文根据对塔河油区油田水的常规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统计分析,并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与原始海水平均含量、氯化钠蒸发阶段中海水的含量相比反映其相对的浓缩程度,同时与淡水平均含量及水岩反应结果来推测淡水淋滤等水岩反应作用程度。研究表明,塔河奥陶系中的油田水中Cl-/Br-为322~337,接近残余海水中卤素元素中溴富集的低限值,同时相对富集卤素元素或挥发份组分和铁族元素中的铬、钒,因而具有典型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田水特征;而石炭系中油田水中为Cl-/Br-为1399.8,具有贫溴的溶滤水特征;三叠系碎屑岩中油田水中相对富集了亲铜元素和高含量锗。上述油田水中大多均具有"变质水"的δ18O、δD值,三叠系油田水δ18O负偏更明显,指示了后期可能受淡水改造;奥陶系油田水主要受原始海水控制,早期存在大气水淋滤-淋溶作用,石炭系油田水经过含膏层过滤反应及大气水的淋滤;而三叠系油田水则经大气淡水的淋滤-水岩等复杂的地质过程而形成。
钱一雄蔡立国顾忆
关键词:油田水蒸发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参数的平面分布与油气运移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对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其参数的平面分布图的编制来推断油田水系统的形态、分布,并根据其参数变化梯度分析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表明:塔河油区油田水参数的平面分布总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征;其中,塔河1、2区三叠系油田水主要呈东西向分布,而塔河3、4、6区具有南北条状带向分布,但东西分异、南部平台区则为近东南-北东-南西向分布;7区西北部和8区可能呈南北向分布。同时,油田水分布局部呈洞穴状、桶状和其它不规则孤立或封闭流体系统;出现水动力相对强或弱的交替带或滞后区带;其离子及组合参数均指示油气运移的主导方向是自南、西南向北、北东方向。
钱一雄蔡立国顾忆
关键词:油田水油气运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喜马拉雅运动对南方海相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的影响
南方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经历多期(加里东、海西一印支、燕山、喜山期)的改造,现今多己成为残留盆地,原多层次的油气系统,经隆升、剥蚀,遭受了强烈的改造,并在后期的盆地叠加作用下,发生重组与再造.因此,盆地的油气前景应是'先天...
蔡立国刘光祥王守德
关键词:喜马拉雅运动海相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油气成藏
文献传递
中国南方古油藏与油气评价被引量:29
1997年
从早古生代至中、新生代,中国南部确实形成过相当数量和相当规模的油气藏。而后经较高的演化和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最终成为古油藏。如麻江、瓮安、泰山、米仓山、天井山、中和、龙街及小古山等古油藏。它展示了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质时期及各种地质条件下,油气藏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充分揭示了油气藏的成藏、发展条件及破坏因素。因而运用其成藏规律,可以为油气远景评价、勘探部署做出重要的决策。
王守德郑冰蔡立国
关键词:古油藏油气藏形成油气勘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