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敏超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肾小管
  • 5篇小管
  • 4篇免疫调节
  • 4篇间质
  • 4篇DC-SIG...
  • 3篇肾小管间质
  • 3篇肾脏
  • 3篇肾脏病
  • 3篇树突
  • 3篇小管间质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肾脏
  • 3篇慢性肾脏病
  • 3篇免疫
  • 3篇间质纤维化
  • 2篇肾小管间质损...
  • 2篇肾小管间质纤...
  • 2篇肾小管上皮
  • 2篇肾小管上皮细...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蔡敏超
  • 7篇周同
  • 5篇许春娣
  • 3篇邹杰
  • 3篇陈静
  • 2篇张彦洁
  • 2篇袁伟杰
  • 2篇陈楠
  • 2篇尚明花
  • 2篇李晓
  • 1篇朱楠
  • 1篇张雁云
  • 1篇刘昕訸
  • 1篇曹丽娟
  • 1篇林凯
  • 1篇王玲
  • 1篇黄娟
  • 1篇王轩
  • 1篇范昱
  • 1篇毛朝明

传媒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迁移在肾小管间质炎症中作用及抗黏附干预调节被引量:2
2007年
损伤因素刺激下产生的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免疫反应,是导致和促进肾小管间质早期损伤、病变以及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已证明炎症状态下的树突状细胞(DC)肾内迁移及其启动的炎症免疫反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密切相关,既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肾脏局部免疫病理机制中的关键因素。鉴于选择素等黏附分子介导参与了DC肾内迁移及炎症免疫反应,而针对此的抗黏附调节已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故可能不失为一个新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的防治途径和手段。
蔡敏超邹杰周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肾间质纤维化
肾脏免疫区室化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被引量:8
2010年
免疫系统区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观念,为人们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且有助于对临床疾病免疫机制的阐释。最近肾脏免疫系统区室化现象也已引起人们重视。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类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和共同通路,也与肾小管间质免疫区室的局部微环境调控密切相关,并涉及区域内树突状细胞等专职免疫细胞,以及具有免疫特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作用及相互调节,由此影响着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因此,从肾脏免疫区室化角度进一步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有助于深入分析肾脏疾病的病变过程,并可为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陈静周同蔡敏超林凯张彦洁许春娣
关键词:免疫系统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免疫调节
足细胞DC-SIGN表达及其在狼疮肾炎免疫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足细胞树突状细胞(DC)表型分子DC-SIGN的表达,以及探讨其对狼疮肾炎(LN)局部免疫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LN患者肾组织DC-SIGN及IgG1表达。选取4周龄LN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干预组,另取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于小鼠第6周龄注入抗DC-SIGN抗体,分别于第16、20、24、28周龄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肾组织DC-SIGN及IgG1表达。此外取小鼠足细胞给予LN鼠血清处理,流式细胞术观察足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MHC II)、CD80、DC-SIGN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共培养后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含量。结果(1)LN患者肾小球可见DC-SIGN及IgG1表达。(2)LN小鼠自20周龄起伴随尿蛋白增加(P<0.01),肾小球亦见DC-SIGN及IgG1表达,至24周龄Scr显著增加(P<0.01);经针对DC-SIGN抗体干预后,尿蛋白减少(P<0.01),肾功能明显改善(P<0.01)。(3)经LN鼠血清刺激后,小鼠足细胞DC-SIGN、MHC II、CD80表达上调,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1),且T细胞分泌的IFN-γ/IL-4比值增高(P<0.01);经抗DC-SIGN抗体干预,足细胞DC-SIGN、MHC II、CD80表达均下调,且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1),IFN-γ/IL-4比值下降(P<0.01)。结论 LN足细胞可通过表达DC-SIGN发挥DC样细胞功能,可能参与LN局部组织免疫炎性反应;而抑制DC-SIGN可调抑足细胞免疫功能,并产生防治效应。
蔡敏超周同黄娟王轩袁伟杰
关键词:狼疮肾炎足细胞树突细胞免疫调节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素A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经环孢素A(Cs 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apa干预经Cs A诱导增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和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信号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的表达。结果与Cs A组比较,Cs A+Rapa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蛋白提取液中AngⅡ的含量显著减少,且呈Rapa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s A组比较,Cs A+Rapa(10 nmol/L)干预组和Cs A+Rapa(100 nmol/L)干预组p70S6K表达明显减少;而ERK2的表达在Cs A+Rapa干预组中虽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信号蛋白p70S6K的表达,阻断PI3K-p70S6K信号通路,抑制Cs A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AngⅡ,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Rapa联合Cs A的免疫抑制方案有利于抑制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尚明花郭海英王玲蔡敏超范昱
关键词:雷帕霉素环孢素A
雷帕霉素通过PU.1对树突状细胞DC-SIGN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树突状细胞(DC)表面DC-SIGN及其胞内转录因子PU.1基因表达,以及对DC功能的影响。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结合PU.1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给予不同浓度Rapa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DC表面DC-SIGN表达变化;细胞迁移试验检测DC迁移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Rapa呈剂量依赖性尤以10ng/ml时可下调DC-SIGN表达(P<0.01),同时可抑制DC胞内PU.1基因表达,以及DC迁移及刺激T细胞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另发现,经siRNA沉默PU.1基因后,Rapa对DC-SIGN表达基本无影响。本研究表明,Rapa可通过抑制DC-SIGN表达,从而产生对DC迁移、刺激T细胞能力的调抑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Rapa影响PU.1基因转录途径有关。
陈静聂红蔡敏超张彦洁李晓陈楠许春娣周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转录因子雷帕霉素免疫调节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甲状旁腺激素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组织甲状旁腺激素(PTH)表达和分布,以及其在CKD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本科收治并经肾活检确诊的CKD1期及2期的肾小球肾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另取8例肾移植配型不符或肾肿瘤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对照。受试者均检测Scr、BUN、血钙、磷、PTH及25(OH)VitD3等。以Cockcroft—GauIt(CG)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双血浆^99mTc—DTPA清除率法检测GFR。根据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组,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PTH表达和分布;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例肾组织PTH阳性染色吸光度(A)值,并比较PTH表达强度差异。结果CKD1期及2期的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外周血钙、磷、25(OH)VitD3及PTH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PTH与上述其他指标间无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均可见PTH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而肾小球及肾间质也有少量分布,其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多,PTH表达增强。各病理类型间肾组织胛H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CKD(1期及2期)患者肾组织PTH表达增强,且早于外周血PTH的改变及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可能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相关。
蔡敏超袁伟杰朱楠尚明花
关键词:肾疾病甲状旁腺激素早期慢性肾脏病
DC-SIGN/TLR4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天然免疫分子DC-SIGN与TLR4相互作用,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DC-SIGN及TLR4表达;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并经LPS刺激,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DC-SIGN与TLR4结合及细胞表面共定位状况;ELISA检测经转染DC-SIGN siRNA后HK-2分泌IFN-β、TNF-α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信号通路中IKKε、p38、JNK及NF-κ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显著表达DC-SIGN及TLR4,利用HK-2模拟炎症状态给予LPS刺激后,DCSIGN与TLR4可发生相互结合并共定位于细胞表面,且HK-2明显分泌炎症因子IFN-β、TNF-α,这一状况可被经转染DC-SIGN siRNA后予以抑制,且发现在此状态下TLR4-MyD88依赖途径信号分子p38、JNK磷酸化水平则显著上升,而TLR4-MyD88非依赖途径的IKKε、NF-κB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状态下可通过表达DC-SIGN,并与TLR4结合且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因子分泌,从而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提示可能与DC-SIGN和TLR4发生信号串话,并调控TLR4-MyD88非依赖途径有关。
刘昕訸刘艳曹丽娟罗茂财周思源蔡敏超杨克许春娣周同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DC-SIGN
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损伤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诸多原因可造成肾脏损伤,而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炎症免疫反应是肾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并受局部微环境的精细调控。在此基础上,经历了一个损伤-修复平衡或失衡过程,从而决定着肾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走向。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RTEC)是兼有免疫调节作用且生物学功能十分活跃的细胞,其在肾损伤的局部微环境形成及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肾损伤初始及随后的损伤修复中,RTEC不仅合成分泌各种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及炎症介质,招募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亦可转分化为免疫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启动、参与并调控局部炎症免疫反应,行使免疫防御和损伤修复作用,在损伤因素持续存在且组织修复失衡状况下,积极参与免疫损伤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的演变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RTEC可能是决定肾损伤趋于修复或肾纤维化最终结局的关键因素。
蔡敏超邹杰周同许春娣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局部微环境免疫调节
树突状细胞DC-SIGN在免疫介导实验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的干预调节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IGN)在免疫介导肾毒血清件肾炎(NT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PsL-EGFmAb)的干预调节.方法 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PsL-EGFmAb干预组.模型组注射预制的兔抗大鼠肾毒血清1 nd/kg;PsL-EGFmAb组在注射肾毒血清同时及注射后2 h,注入PsL-EGFmAb 2 mg/kg;正常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于实验第4、7、14天,分别观察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DC-SIGN+DC分布;实时定量PCR检测P选择素、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γ、IL-4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肾脏分离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 Ⅱ)、DC-SIGN、CD80表达;细胞迁移试验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迁移与刺激T细胞的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 NTH大鼠第4天起,未成熟DC-SIGN+DC即以肾间质为主浸润并于14 d成熟,且迁移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肾内分布与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改变呈正相关.此外,大鼠第4天起肾内趋化因子及促炎因子RANTES、TNF-α mRNA表达持续上调,而抗炎因子IL-10 mRNA于第4天明显增强随后呈下调趋势;至14 d时IFN-γ/IL-4 mRNA比值增高,与DC成熟状况呈正相关.经PsL-EGFmAb干预,伴随Dc表面DC-SIGN及相应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下降,DC成熟、迁移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受抑,肾内促炎因子下降而抗炎因子上调,Th1/Th2偏移受到抑制.同时大鼠肾内新月体形成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减轻,且肾功能改善.结论 DC-SIGN介导了DC肾间质浸润,并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失衡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重要调控因素.PsL-EGFmAb在抑制DC迁移的同时可通过靶向DC-SIGN调抑DC成熟及功�
蔡敏超邹杰周同李晓陈静毛朝明张雁云陈楠许春娣
关键词:P选择素肾小管间质损伤DC-SIG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