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静艳

作品数:53 被引量:48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N2O排放
  • 19篇土壤
  • 10篇UV-B辐射
  • 9篇稻田
  • 7篇N
  • 6篇小麦
  • 6篇磺胺
  • 6篇磺胺二甲嘧啶
  • 6篇N2O
  • 5篇冬小麦
  • 5篇呼吸速率
  • 5篇教学
  • 4篇稻田土
  • 4篇稻田土壤
  • 4篇实验教学
  • 4篇土壤N
  • 4篇土壤呼吸
  • 4篇微生物
  • 4篇UV-B辐射...
  • 4篇CH

机构

  • 5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化学工业岩土...
  • 1篇莱斯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53篇蒋静艳
  • 17篇黄耀
  • 12篇胡正华
  • 11篇牛传坡
  • 9篇宗良纲
  • 5篇孙青
  • 5篇周权锁
  • 5篇孙文娟
  • 4篇陈玲
  • 3篇陈书涛
  • 3篇范会
  • 3篇庞炳坤
  • 2篇李辉信
  • 2篇邹建文
  • 2篇高彦征
  • 2篇朱雪竹
  • 2篇凌婉婷
  • 2篇刘巧辉
  • 2篇姜珊珊
  • 2篇刘丽华

传媒

  • 12篇环境科学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2007年中...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Dcr实验的改进被引量:10
2007年
介绍了实验教学中对化学需氧量(CODcr)实验的一些探索和经验,通过增加实验内容,改进实验组织安排和加强实验设计实施等措施,完善了实验的知识点,提高了实验效率,增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训练。
周权锁李学林黄耀李辉信蒋静艳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实验教学
减氮及不同肥料配施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为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肥料处理包括减氮增钾(N190CF+U+K)、减氮追施脲铵(N230CF+UA)、配方施肥(N230CF+U)、有机无机配施(N230O_(F+U))、稳定性复合肥(N230_(UHD))、脲甲醛(N230_(UF))和常规施肥(N270_(CF+U))条件下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特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CH_4排放总量范围为78.61~181.96kg/hm^2,除N230_(UHD)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较N270_(CF+U)减排CH4_达32.0%~49.6%,以N230_(CF+UA_处理减排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为0.28~0.46kg/hm^2,除N230_(CF+UA)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减少N_2O排放15.4%~38.6%,以N230_(OF+U)最佳.此外,稻田N_2O排放与田面水中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CH_4排放与水深以及土壤温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土壤NH_4+^-N呈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计算100a尺度下CH_4和N_2O的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可知,除N230_(UHD)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GWP均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减排效果达32.2%~47.9%;N230_(CF+UA)、N230_(OF+U)、N190_(CF+U+K)以及N230_(UF)处理均能实现稳产减排,其中以N230_(CF+UA)和N230_(OF+U)处理GHGI较低,GHGI减少比例高达40%以上.
姜珊珊庞炳坤张敬沙蒋静艳
关键词:稻田CH4N2OGWP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和N2O排放的生化驱动因子
蒋静艳陈玲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小麦系统N2O的排放,并减少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对N2O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对小麦植株N代谢过程的影响,如显著增加了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TN、TP的含量.UV-B辐射增强对土壤产N2O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影响,主要是显著增加了小麦根区土壤有效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的量,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C/N,使之由5.0增至6.8.
蒋静艳牛传坡胡正华杨玉峰黄耀
关键词:土壤-小麦系统N2O排放
秸秆燃烧比例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江苏省47个县(市)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地区4个研究阶段(1990—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和2006—2008年)的秸秆利用状况及影响秸秆田间燃烧的因素。结果表明,全省秸秆作为家用燃料比例在上述4个研究阶段均值分别为62.81%、59.76%、27.55%和24.13%,田间燃烧比例分别为21.16%、23.93%、53.29%和47.87%,两者逐阶段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显著变化皆出现在第二与第三研究阶段之间,在第三阶段(2001—2005年)家用燃料比例较之前明显下降,而田间燃烧比例显著上升。苏北地区(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和盐城)秸秆作为家用燃料比例(54.22%)较苏中苏南(南通、扬州、泰州、镇江、无锡和苏州)地区(34.68%)高,而秸秆田间燃烧比例(29.60%)较苏中苏南地区(42.37%)低。秸秆田间燃烧比例与农户兼业比例、年均收入、家庭炊事活动用电量及务农人员年龄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对农户田间燃烧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是4个,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农户家庭兼业比例、家庭种植面积、农户年均收入和秸秆用作家用燃料比例。
刘丽华蒋静艳宗良纲
关键词:秸秆燃烧问卷调查
除草剂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直播稻田N2O排放的影响
通过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了除草剂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直播稻田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丁草胺显著促进了NO的排放(P<0.05),是对照的1.78倍;而苄嘧磺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仅表现为均值增加了13.9%。鉴...
蒋静艳孙青
关键词:除草剂N2O排放水稻
文献传递
添加不同N源条件下典型除草剂对土壤呼吸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采用间歇密闭培养-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添加不同N源条件下我国典型旱地除草剂对农田土壤呼吸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NH4)2SO4氮源条件下,莠去津和百草枯对土壤呼吸和N2O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草甘膦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P<0.05),是对照的78.5%,N2O的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仅表现为均值降低了20.1%.苯磺隆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P<0.05),是对照的1.1倍,对N2O排放也无显著影响(P>0.05).乙草胺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和N2O的排放(P<0.05),分别是对照的1.1和1.5倍.在添加尿素的条件下,莠去津和乙草胺对土壤呼吸和N2O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百草枯显著促进了N2O的排放(P<0.05),是对照的1.4倍,却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草甘膦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P<0.05),仅为对照的82.5%,对N2O的排放却无显著影响(P>0.05).苯磺隆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和N2O的排放(P<0.05),其分别是对照的1.3和1.6倍.鉴于不同除草剂对不同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其对温室气体的作用和影响还需长期田间试验研究.
孙青史淳星石坤言儒斌蒋静艳吴以中
关键词:除草剂(NH4)2SO4尿素土壤呼吸N2O
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其关联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对磺胺二甲嘧啶和铜污染的响应
2021年
为了研究畜禽粪便中磺胺类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和典型重金属铜(Copper,Cu)复合污染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以猪粪为肥源,设置无污染、低、中、高4种SMZ和Cu不同污染水平的浓度,SMZ分别为0、0.1、1、5 mg·kg^(-1),Cu分别为0、100、500、1500 mg·kg^(-1),两两组合共计16个处理,通过长时间室内模拟淹水培养实验,定期测定CH4排放速率和相关土壤功能基因丰度,以期探索SMZ和Cu单一及复合污染影响CH4排放和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浓度效应及影响时长。结果表明:培养前期(0~12 d),不同浓度的SMZ和Cu未显著影响CH4排放速率(P>0.05);培养中后期(13~71 d),单一低浓度SMZ(0.1 mg·kg^(-1))处理对CH4排放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MZ(≥1 mg·kg^(-1))则反之,单一Cu污染及与不同浓度的SMZ复合污染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H4排放速率(P<0.05)。与对照(SMZ和Cu零添加)相比,除单一低浓度SMZ(0.1 mg·kg^(-1))处理的CH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9.7%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H4排放,尤其Cu和SMZ(≥1 mg·kg^(-1))复合污染处理显著降低了约77%(P<0.05)。SMZ单一污染对16S rRNA-CH4、mcrA和pmoA的基因丰度均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和输入时间效应,Cu单一污染则未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效应,两者复合污染的联合作用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两污染物的起始浓度及SMZ输入土壤的时间。无论SMZ和Cu单一还是复合污染,中高浓度在培养的后期对三大基因丰度的影响均以降低为主,且pmoA基因丰度对Cu和SMZ单一及复合污染响应更敏感。研究表明,SMZ和Cu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稻田土壤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但规模化养殖业畜禽粪便还田后导致抗生素和重金属高残留的环境风险仍不可忽视。
程粟裕朱长俊李昕钰董宁周金蓉蒋静艳
关键词:稻田土壤功能基因
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兽用抗生素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本文采用稻田原位观测试验,分别对比分析了磺胺二甲嘧啶土壤高残留(常规施肥模式,基肥复合肥,追肥尿素)及随有机肥源(基肥猪粪,追肥尿素)进入土壤,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肥料无兽用抗生素处理(CK);基肥为复合肥,无兽用抗生素(CF)及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F+SD);基肥为猪粪,无兽用抗生素(CM)及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M+SD).结果表明,无论基肥是复合肥还是猪粪,磺胺二甲嘧啶均未改变稻田NH_3挥发的季节性排放规律,但均极显著促进了水稻追肥期的NH_3挥发(P<0.01).整个观测期NH_3挥发损失率CF+SD处理和CM+SD处理分别是CF和CM处理的1.65和2.78倍,说明磺胺二甲嘧啶对猪粪为基肥的稻田NH_3挥发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磺胺二甲嘧啶显著促进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而NH_3挥发速率同脲酶活性及土壤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磺胺二甲嘧啶改变了土壤脲酶活性及无机氮含量,进而改变了土壤NH_3挥发.如何控制兽用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随粪源大量进入农田导致的环境生态风险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庞炳坤张敬沙吴杰李志琳蒋静艳
关键词:磺胺二甲嘧啶稻田有机肥无机肥
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11
2007年
为更好适应当今社会和解决环境问题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应在实验教学内容和项目的创新、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实验教师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和突出高等农业院校实验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周权锁李辉信宗良纲凌婉婷蒋静艳朱雪竹
关键词:实验教学研究性实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