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维维

作品数:55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外科
  • 10篇新生儿
  • 9篇手术
  • 9篇细胞
  • 8篇速康
  • 8篇康复
  • 7篇婴儿
  • 7篇术后
  • 7篇缺血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康复外科
  • 7篇畸形
  • 7篇加速康复
  • 6篇再灌注
  • 6篇鼠肝
  • 6篇结肠
  • 6篇加速康复外科
  • 5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直肠

机构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1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盐城市妇幼保...

作者

  • 54篇蒋维维
  • 33篇唐维兵
  • 24篇耿其明
  • 22篇路长贵
  • 19篇吕小逢
  • 15篇陈焕
  • 14篇张杰
  • 13篇徐小群
  • 12篇孔连宝
  • 7篇刘养岁
  • 7篇张杰
  • 7篇陈焕
  • 6篇曹能琦
  • 6篇李薇
  • 5篇易金娥
  • 5篇徐小群
  • 4篇李波
  • 4篇尹亮
  • 3篇刘涛
  • 3篇李薇

传媒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miRNA作为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
目的 鉴定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血清特异性miRNA 表达谱,评估其作为HD 诊断标志物的特异性及敏感度.方法 收集95 例HD 及104 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血清样本,首先采用miRNA 芯片检测20 对HD 和对照...
李红星唐维兵徐小群耿其明蒋维维
先天性巨结肠肠管组织和血清微小核糖核酸的表达谱筛选和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SCR)肠管组织和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表达差异。方法取5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HSCR患儿无神经节细胞肠管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以及52例HSCR患儿和52例健康婴儿的血清标本(20例用于样本检测,32例肝扩大样本量验证)。应用microRNA Taq Man Low Density Array技术,分别检测无神经节细胞肠管和正常对照结肠肠管、HSCR患儿和健康婴儿血清标本的miRNA表达谱,对肠管组织和血清miRNAs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确定HSCR无神经节细胞肠管和血清miRNAs特异性表达情况。对肠管组织和血清一致性异常表达的miRNAs首先进行芯片样本独立验证,然后对32对肠管组织和血清样本进行扩大样本量验证,并对一致性异常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有47个miRNAs在HSCR无神经节细胞肠管组织中呈差异表达,其中17个miRNAs表达上调,30个miRNAs表达下调;HSCR患儿血清中有32个miRNAs呈差异表达,均为表达上调。miR-218—1和miR-885-5p为在HSCR无神经节细胞肠管和血清中呈一致性差异表达的miRNAs。芯片样本独立验证及扩大样本量验证显示,miR-218-1和miR-885-5p在HSCR无神经节细胞肠管和血清中均呈显著性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18—1:组织芯片样本0.01758±0.00229比0.00337±0.00050,P〈0.001;组织扩大样本量0.01353±0.00174比0.00443±0.00060,P〈0.001。miR-885-5p:组织芯片样本0.00030±0.00011比0.00004±0.000008,P=0.0276;组织扩大样本量0.00459±0.00016比0.00004±0.00001,P=0.0145。miR-218-1:血清芯片样本0.76960±0.28550比0.04514±0.01507,P:0.0155;血清扩大样本量1.15100±0.43000比0.02307±0.00381,P=0.0087。miR-885-5p:血清芯片样本1.59500±0.44170比0.16940±0.03446,P=0.0012;血清扩大样本量1.68900±0.45300比0.14610±
谢华李红星耿其明徐小群蒋维维张杰陈焕唐维兵
关键词:微小RNA先天性巨结肠血清
婴幼儿肠衰竭的治疗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2020年
小儿肠衰竭(intestinal failure,IF)曾为致命性疾病,但随着其越来越受重视、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因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治疗复杂但可存活的疾病。IF主要发病在婴幼儿期,这是一个困难和机会并存的时期。一方面婴幼儿多个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患严重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所以治疗过程中会面临比成人和青少年更大更多的困难,另一方面婴儿期处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期,肠道也有代偿性生长的潜能,这为肠康复治疗提供了机会。现阶段,婴幼儿IF治疗依然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探索适合婴幼儿IF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蒋维维唐维兵
关键词:致命性疾病肠衰竭提高生活质量生长发育期改善预后婴幼儿
直肠粘膜牵拉拖出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肠粘膜牵拉拖出器,属于外科手术器械。本实用新型包括刚性中空管材,而在中空管材上部周壁间隔形成有通气孔,裸露的中空管材下部为手柄,中空管材下端管口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是固接的车胎美式气嘴,周壁具有通气...
唐维兵蒋维维
文献传递
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肠壁组织蛋白酶D及外周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的发育情况,探讨术后排便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标本72例,其中高位无肛12例,中间位无肛36例,低位无肛24例,分别对应为高位组、中间位组和低位组;选择非肠神经相关疾病行结肠手术的患儿10例,取其结肠壁作为对照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末端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和外周蛋白在肠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高位组CD的表达(0.0040±0.00082)明显低于对照组(0.049±0.0045,P<0.01);中间位组、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CD表达亦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位组CD的表达较低位组(0.043±0.0094)显著减少(P<0.05);高位组与中间位组及中间位组与低位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位组、中间位组及低位组外周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尤以高位组最著;高位组外周蛋白的表达(0.0047±0.00055)较中间位组(0.020±0.0029)、低位组(0.030±0.0032)显著减少(P<0.01);中间位组与低位组比较,外周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的发育程度与直肠盲端位置高低密切相关,直肠盲端位置越高,肠壁神经节细胞发育越差,这可能是中、高位无肛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
李薇耿其明张杰陈焕吕小逢路长贵蒋维维唐维兵徐小群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神经节细胞组织蛋白酶D外周蛋白
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在腹裂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在腹裂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我们对20例腹裂患儿采用生物补片进行修复,其中12例采用小肠黏膜下层(SIS)生物补片一期修补腹壁缺损(SIS组),8例采用脱细胞真皮生物补片一期修补腹壁缺损(真皮组),与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4例未用任何组织替代物、强行一期修补的腹裂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至手术时间、缺损大小、暴露于腹腔外脏器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情况、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壁疝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平均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至手术时间、缺损大小、腹腔脏器脱出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S组12例患儿中仅2例患儿术后需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24 h,真皮组2例患儿需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19 h,对照组10例患儿需机械通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39 h,补片组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通气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补片组中SIS组和真皮组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通气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S组和真皮组术后的开始进食时间分别是(186.5±37.7)h、(173.3±41.5)h,显著少于对照组开始进食时间(256.1±41.8)h;SIS组和真皮组的住院时间分别是(16.2±3.0)d、(15.1±2.2)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9.4±3.6)d;SIS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有2例术后3个月发生切口疝,1年后自行愈合,无需再次手术修补;真皮组术后3例发生切口感染、排异反应,经伤口换药、去除补片后瘢痕愈合,有2例术后5个月发生切口疝,2例约1年后逐渐自行愈合,无需再次手术修补;对照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好转,3例切口裂开,蝶形胶布固定换药后瘢痕愈合,5例术后3个月发生切口疝,3例1年后逐渐愈合,2例2年后未愈�
吕小逢张杰蒋维维耿其明徐小群陈焕唐杰唐维兵
关键词:肠黏膜腹裂
新生儿非肥厚性幽门梗阻畸形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非肥厚性幽门梗阻畸形的诊断、术式选择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新生儿非肥厚性幽门梗阻畸形,包括幽门瓣膜5例、幽门实质性闭锁和幽门重复畸形各1例;其中幽门实质性闭锁合并大疱表皮松解症(EB)1例,幽门瓣膜合并回结肠闭锁伴环状胰腺各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主要症状为非胆汁性呕吐。上消化道造影5例显示胃出口完全梗阻,1例见十二指肠球后部梗阻,1例幽门管呈"线样征"且超声幽门部见一低回声圆形团块。5例瓣膜闭锁患儿均行瓣膜切除加幽门成形术,其中1例合并回结肠闭锁患儿切除多发性闭锁肠管并行回结肠双腔造口,1例合并环状胰腺患儿同时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1例重复畸形患儿行畸形切除加胃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1例实质性闭锁患儿予纵切横缝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9 (5- 15) ml。1例合并回结肠闭锁者术后即自动出院;另6例于术后9~ 11 d痊愈出院,随访2~ 8年,生长发育良好,无胃肠不适。结论 新生儿非肥厚性幽门梗阻畸形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病因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合理术式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幽门重复畸形和孤立的幽门闭锁预后良好,严重的合并畸形可影响预后,幽门闭锁合并EB者也应积极手术治疗。
耿其明唐维兵张杰陈焕路长贵吕小逢蒋维维李薇徐小群
关键词:新生儿胃肠吻合术
新生儿梅克尔憩室并发肠穿孔七例被引量:3
2019年
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儿童期MD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症状性MD是罕见的新生儿急腹症,多表现为气腹或肠梗阻[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MD并发肠穿孔7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和总结如下。
耿其明唐维兵陈焕张杰路长贵吕小逢蒋维维李薇徐小群
关键词:新生儿外科肠穿孔梅克尔憩室并发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下消化道出血
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的儿童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被引量:21
2021年
围手术期是指从决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近年来,为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和应激反应,推出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和措施。ERAS更新且优化了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为手术成功创造最佳条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虽然我国儿外科领域对ERAS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对ERAS的理解还不深刻,推广还不均衡,缺乏符合儿外科特点、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为此,儿外科各亚专业以及麻醉、护理、药学和重症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经讨论推出ERAS指导下的儿童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为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唐维兵左云霞冯杰雄蒋维维沈淳钭金法朱天琦张莉贾英萍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应激反应
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自体肠液回输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自体肠液回输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小肠造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肠液回输将患儿分为肠液回输组(研究组)63例和无肠液回输组(对照组)46例。观察患儿出生后90 d体重增长、二期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术后脱离补液时间、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儿造瘘口位置距屈氏韧带的距离为80~120 cm,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小肠造瘘位置距屈氏韧带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vs对照组:(95.02±10.82)cm vs(92.89 ±16.55)cm,P=0.42];到生后90 d时肠液回输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vs单腔造瘘对照组:(1.97±0.55)kg vs (1.50±0.57)kg,P=0.017;双腔造瘘组vs双腔造瘘对照组:(1.82±0.49)kg vs (1.48±0.65)kg,P=0.013];二期小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肠液回输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vs单腔造瘘对照组:(115.76±15.85)d vs (117.40±11.06)d,P=0.025;双腔造瘘组vs双腔造瘘对照组:(115.48±14.33)d vs (126.03±8.85)d,P=0.001];术后脱离补液时间肠液回输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vs单腔造瘘对照组:(14.24±3.30)d vs (16.40±2.74)d,P=0.046;双腔造瘘组vs双腔造瘘对照组:(15.07±3.65)d vs (18.71±3.63)d,P<0.01];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vs单腔造瘘对照组:9.5%(2/21)vs 20%(3/15),P=0.337;双腔造瘘组vs双腔造瘘对照组:7.1%(3/42)vs 25.8%(8/31),P=0.028]。结论自体肠液回输能改善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远端肠管功能,为尽早恢复肠管连续性创造条件。
徐亚娟严萍王燕波孙雯唐维兵蒋维维
关键词:新生儿小肠造瘘肠液回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