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世良

作品数:432 被引量:3,456H指数:29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6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5篇动脉
  • 112篇心脏
  • 104篇封堵
  • 102篇介入
  • 101篇血管
  • 86篇缺损
  • 78篇间隔缺损
  • 77篇介入治疗
  • 73篇造影
  • 63篇磁共振
  • 55篇心肌
  • 55篇房间隔
  • 52篇心脏病
  • 52篇先天性
  • 52篇冠状
  • 52篇房间隔缺损
  • 50篇封堵器
  • 46篇先天性心脏
  • 46篇先天性心脏病
  • 44篇成像

机构

  • 30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0篇中国医学科学...
  • 3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0篇国家心血管病...
  • 6篇中国协和医科...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29篇蒋世良
  • 210篇赵世华
  • 164篇徐仲英
  • 159篇黄连军
  • 146篇戴汝平
  • 111篇凌坚
  • 102篇张岩
  • 95篇张戈军
  • 94篇郑宏
  • 90篇陆敏杰
  • 70篇金敬琳
  • 63篇闫朝武
  • 57篇胡海波
  • 56篇吕滨
  • 45篇谢若兰
  • 35篇李世国
  • 32篇刘玉清
  • 28篇王诚
  • 27篇韦云青
  • 25篇吴文辉

传媒

  • 85篇中华放射学杂...
  • 49篇中华心血管病...
  • 38篇中国介入心脏...
  • 38篇中国循环杂志
  • 18篇中国医学影像...
  • 15篇介入放射学杂...
  • 1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2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放射学实践
  • 8篇心脏杂志
  • 6篇中华超声影像...
  • 6篇中国分子心脏...
  • 5篇中国介入影像...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当代医学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13篇2012
  • 18篇2011
  • 20篇2010
  • 32篇2009
  • 18篇2008
  • 21篇2007
  • 66篇2006
  • 34篇2005
  • 40篇2004
  • 16篇2003
  • 26篇2002
4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41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中发生术中及术后(随访1周-4.5年)并发症74例,对此作回顾性分析,将74例并发症患者分为术中和术后(撤出输送鞘管后)并发症组。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2.05%(382/41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83%(74/415)。415例中封堵术中发生并发症13.98%(58/415),包括心律失常2.65%(11/415),主动脉瓣返流3.61%(15/415);释放封堵器后残余分流6.81%(26/382),其中术后发生溶血0.52%(2/382);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三尖瓣损伤、二尖瓣损伤、医源性VSD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各1例(各占0.24%)。封堵术后发生并发症4.19%(16/382),包括心律失常2.09%(8/382),其中伴左室进行性增大0.52%(2/382),术后2天及2年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临时及永久起搏器各1例(各占0.26%);头痛1.05%(4/382);股动脉血栓形成0.52%(2/382),三尖瓣损伤及穿刺点出血各1例(各占0.26%)。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迟发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严格地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赵世华郑宏凌坚张戈军金敬琳戴汝平刘延玲王浩王云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经验及其中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5
2003年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P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86年 3月至 2 0 0 1年 10月PBPV治疗PS 36 9例。年龄 11个月~ 5 0岁 ,平均 (10 7±9 7)岁。术前平均肺动脉 右心室收缩压差 (PPG) (89 6± 39 3)mmHg (1mmHg=0 133kPa)。 36 9例患者中、重度狭窄 311例 ,占 84 3%。使用双、单和Inoue球囊分别为 13、2 35及 12 1例。 2 2 0例心电图(ECG)示右心室肥厚。 14 9例 (40 4 % )术后平均 (2 4 8± 2 6 5 )个月经右心导管或 /和ECG、超声心动图 (Echo)、X线胸片随诊。结果  36 9例术后即刻PPG降至 10~ 14 0 (2 0 9± 2 3 9)mmHg,而跨瓣收缩压差仅 0~ 5 1(10 9± 7 7)mmHg。疗效总优良率 99 7% ,无重要并发症。 14 9例随诊中PPG进一步降低 ,85例ECG右心室肥厚术后转为正常 ,无一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PBPV疗效优良 ,应为PS首选治疗方法 ,其中远期效果好。
凌坚谢若兰徐立戴汝平蒋世良黄连军徐仲英赵世华郑宏刘玉清
关键词: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中远期疗效
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评价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初步疗效。  方法:应用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PDA共12例。其中静脉法8例,动脉法4例。封堵前、后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PDA最窄直径1.3~3.4 m m ,平均2.5±0.6 m m 。  结果: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PDA,全组12例均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  结论: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小PDA安全、有效,一枚弹簧栓子适用于封堵直径≤2.5 m m
蒋世良曾筝张戈军赵世华郑宏金敬琳张岩崔炜谢若兰戴汝平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放射学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Amplatzer法封堵治疗的临床应用──12例初步报告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初步疗效。方法:对 12例(女 9例,男 3例)PDA合并 SPH患者实施封堵治疗。其中10例采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2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结果:全组12例PDA封堵器均放置成功。11例PDA封堵后30分至1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降低。1例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压无变化。术后36小时彩色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封堵术后30分降主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9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全组术后24~48小时彩色多普勒检查,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均完全消失。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11例心脏缩小,无1例发生再通。 结论:采用 Amplatzer法封堵治疗 PDA合并 SPH,近期疗效满意。
黄连军蒋世良赵世华徐仲英郑宏张戈军金敬琳张庆桥戴汝平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法肺动脉高压病例报告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术和外科手术的对比(摘要)
2002年
目的 房间隔缺损 (ASD)是常见的先心病之一 ,45年来 ,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一直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采用Amplazt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介入方法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病例逐渐增多 ,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在两组病人基本情况相同的条件下 ,通过比较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费用和住院天数等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病人和方法 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 ,从 2 0 0 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人共 2 73人。外科手术组 15 9例病人 ,其中男性 5 1人 ,女性10 8人。介入治疗组 114人 ,其中男性 46人 ,女性 68人。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 2 0 .7± 15 .1和为 2 5 .4± 16.1岁 (P =0 .0 13 ) ;ASD大小分别为 16.46± 5 .0 4mm和 18.87± 6.0 6mm(P =0 .0 1)。介入治疗组中 1例病人既往有阵发性心房扑动病史 ,1例患者术前心电图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各有 4例患者为多孔型。结果 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 96.94%和 10 0 %(P =0 .0 0 7) ,术后残余分流率分别为 2 .7%和 0 .6% (P =0 .5 0 5 ) ,均为少量。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 2 .7%和 15 .
戴汝平徐仲英杨振文蒋世良
关键词:ASD孔型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附1462例分析报告)(摘要)
2002年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各种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 ,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1986年 4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院总计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术 14 62例 ,包括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5 15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46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1例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PBPV) 42 3例、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3例。肺动静脉瘘栓塞术 2 7例 ,体肺侧支栓塞术 14例 ,冠状动脉瘘栓塞术 4例 ,主动脉缩窄球襄扩张术 5例 ,房间隔造口术 8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EKG结果 ,术中心电监测记录 ,以及术后EKG随访情况 ,采用X2检验比较率的显著性。结果  14 62例先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 ,共有 49例术中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律失常及心电变化 (均为术中新出现 ,且持续时间超过 5分钟者。术中导管操作引起的一过性心电图改变不包括在列 ) ,发生率为 3 .3 % ,与国外文献报道较为一致。其中女 2 8例 ,男 2 1例 ,平均年龄 14 .2± 12 .4岁 (1-4 4岁 )。严重心律失常 11例 ,包括心脏骤停 3例 (均发生在PBPV术中 ,1例经心肺复苏后恢复 ,2例死亡 )、房颤 5例 ,室颤 2例 (1例发生于PBPV术中经治疗后恢复 ;1例发生于PBAV术中抢救无效死亡 ) ,Ⅲ°房室传导阻滞l例。其他心律失常包括 :频发房?
胡海波谢若兰蒋世良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合并症
合并复杂病情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评价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溶栓疗效。方法 :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 7例患者于溶栓前、后行心电图、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显像及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检查 ,评价溶栓疗效。结果 :7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合并复杂病情 ,包括 :例 1合并妊娠、例 2和例 3反复发生肺栓塞、例 4并发休克、例 5并发矛盾性右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栓塞、例 6为 82岁高龄及例 7肺灌注显像正常 ,而EBCT显示大块血栓堵塞主肺动脉内。 6例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前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 62 9mmHg(1mmHg =0 133kPa)、31 6mmHg ,溶栓后分别上升至 82 0mmHg、36 6mmHg。超声心动图显示溶栓前右心室内径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 32 7mm、5 6 3mmHg ,溶栓后为 2 2 8mm、37 9mmHg。 7例肺灌注显像示溶栓前缺损肺段 7~ 15个不等 ,溶栓后 5例仅残余 3~ 5个肺段的缺损 ,肺灌注明显改善 ,2例正常。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 ,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 ,如能得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预后。
陈白屏柳志红赵彦芬史蓉芳戴汝平蒋世良周宪良倪新海熊长明周美华范秀云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影像学检查合并症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31例患者,年龄2.5~67(中位年龄31)岁;2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SD合并PS,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7~27(16.0±4.8)mm,7例超声心动图术前漏诊ASD,肺动脉瓣狭窄压差35~120(89.8±22.9)mm Hg(1mm Hg=0.133k Pa),所有患者术前行右心室造影检查。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而后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12.0~38.0(22.6±5.9)mm。结果:本组28例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28均获得成功;其中3例封堵器脱落入主动脉,介入方法取出后,再置入较大封堵器封堵成功,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89.8±22.9)mmHg下降至(39.8±11.3)mm 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由术前mm Hg降至(14.8±8.9)mm Hg(P〈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由术前(9.9±0.28)mm Hg降至(5.07±0.57)mm Hg(P〈0.005),PBPV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下降达优良为100%。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术后即刻、1、3及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但由于合并PS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常常低估或漏诊ASD,因此,需先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超声心动图重新复核ASD大小,再行ASD封堵术,必要时分期手术。
金敬琳杨秀丽刘琼徐仲英郑宏张戈军胡海波李世国吕建华闫朝武宋会军徐亮万俊义蒋世良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Rashkind双面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评价Rashkind双面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4年7月至1998年12月,对49例PDA患者施行了Rashkind双面伞封堵术。经股静脉途径置入Rashkind双面伞,封堵后10~30min行主动脉造影。术后24h、1、3、6、12个月及以后每隔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检查。结果 47例患者治疗成功,2例进行了外科手术。封堵后10~30min,微量、少量、中量、大量残余分流率分别为12.8%(6/47)、27.7%(13/47)、25.5%(12/47)和14.8%(7/47),完全封堵率19.2%(9/47)。近期(≤3个月)随访36例患者,3个月残余分流率为44.4%(16/36)。中期(3~36个月)随访30例患者,36个月残余分流率为13.3%(4/30)。远期(>36个月)随访2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0±12个月(38~96个月),4例患者仍存在残余分流,其中术后46、48个月有残余分流的2例患者经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后达到完全封堵。结论 Rashkind双面伞治疗PDA远期残余分流不能自然消失,需行2次封堵术。
张庆桥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郑宏凌坚徐仲英张戈军谢若兰戴汝平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远期疗效经导管封堵术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磁共振检查的实验研究
2005年
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赵世华曾庆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磁共振检查心脏扫描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